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周一睿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shù)娜,竟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xué)德克利夫女子學(xué)院,并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gòu),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美國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大家都知道拿破侖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而海倫·凱勒為什么能與之比較呢?我覺得是因為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zhàn),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之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望世界帶來希望。
另外,在海倫的生活中,還有一位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正是莎莉文老師不分晝夜地陪伴在海倫身邊使她能通過老師了解他人說的話,也正是莎莉文老師教會了海倫盲文,使她能“讀”書。
海倫在本書的最后一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設(shè)想了自己如果能有三天時間恢復(fù)光明所想看見的景物。我們這些明眼人是否應(yīng)當(dāng)像第二天就會盲一樣好好觀看這世間萬物呢?我們這些聽力正常的人是否應(yīng)當(dāng)像第二天就會聾一樣仔細傾聽呢?我們這些腿腳靈活的人是否應(yīng)當(dāng)像第二天就會殘疾一樣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呢?……我想以上問題或許都該回答“是”,而不是“否”。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