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不顧身的成語故事
奮不顧身的成語故事1
今晚成語:奮不顧身
成語釋義:指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在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叫做李陵的名將,他曾經(jīng)多次擊退敵人的侵略保衛(wèi)了國家,但是再一次與匈奴的二戰(zhàn)中卻戰(zhàn)敗投降了。
漢武帝知道以后非常生氣,下令把李陵的全家老小都關(guān)了起來,并下了圣旨不允許任何人給她們求情,但是大史官司馬遷十分相信李陵的為人,他覺得李陵投降一定是有苦衷的,于是他冒死向皇上諫言。李陵多次挽救國家于危難,為陛下保家衛(wèi)國,多次保住了皇上的江山,他的忠心和能力大家都看得到,這次根據(jù)前線的戰(zhàn)報,這次李將軍就帶了5000的兵馬,而敵軍足足有十萬大軍,兩軍差距太懸殊了,李將軍投降也是沒辦法啊,還有微臣覺得他投降只是權(quán)宜之計,在那邊一定會想辦法回到陛下身邊的,雖然司馬遷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漢武帝還是覺得司馬遷違抗了圣旨,把他打入了大牢還處死了李陵的家眷。
奮不顧身的成語故事2
[成語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成語解釋]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典故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成語故事
“奮不顧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司馬遷傳》,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zhàn)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zāi)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lǐng)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彼抉R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施行“腐刑”。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xiàn)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奮不顧身的成語故事3
1 奮不顧身的故事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zhàn)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zāi)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lǐng)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xiàn)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2 奮不顧身的材料
【注音】fèn bù gù shēn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解釋】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勇往直前
【近義詞】: 舍生忘死、萬死不辭
【反義詞】: 畏縮不前、貪生怕死
【歇后語】: 茅坑里打架
3 奮不顧身的點評
奮不顧身是指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當然在做事情方面,我們都要有這種奮勇向前的勁頭,貪生怕死固然是成不了大事的,不過我們也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雖然最終李陵并沒有實現(xiàn)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但是他也曾努力奮斗過。
奮不顧身的成語故事4
“奮不顧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
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司馬遷傳》,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zhàn)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zāi)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lǐng)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xiàn)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奮不顧身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奮不顧身讀后感800字07-24
奮不顧身是褒義詞嗎09-19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04-21
甘之如飴的成語故事04-09
耳濡目染的成語故事01-23
曲突徙薪的成語故事12-15
迎刃而解的成語故事12-12
馬的成語故事08-13
成語故事12-17
關(guān)于龍的成語故事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