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這一群滄桑的男子
這一群滄桑的男子
型格的限制:萊昂納多、周潤發(fā)、布拉德·皮特
萊昂納多在《血鉆》里踏出了轉(zhuǎn)型的一大步,可是,盡管他已經(jīng)演得非常努力,長了胡子、皺起眉頭,可孩子臉終究是孩子臉,跟“滄!倍稚杏幸欢尉嚯x。扛起重型機關(guān)槍的他仍然似是接受暑假短期軍訓的大學生,那些槍林彈雨都像是空心炮彈,再危險,亦是演戲,傷害不到他。
演員這口飯不易吃,受制于造型賣相,非經(jīng)多番嘗試難以突破,而最挫敗的是,有時候嘗試得再多,不行就是不行,只在于自己是否愿意認命。
周潤發(fā)演古裝就是個好例子。從電視劇到大銀幕,他都試過戴頭套、穿長袍,甚至在《滿城盡帶黃金甲》內(nèi)蓄起滿臉胡須,可是他的眼睛眉毛都太“現(xiàn)代化”,五官比例洋溢著過于強烈的城市立體味道,跟古典徹底對立,加上手長腳長,不太匹配舊時代的含蓄意境,于是,戲也減分,他也失分,兩皆吃力。
李連杰當然又是周潤發(fā)的極端。
他演時裝片相當不錯,但也就僅止于不錯,非要等到以古裝亮相方可晉級到精彩境界。李連杰的臉形有幾分魯鈍,眼神有幾分純真,談吐有幾分風雅,故能把誰都沒見過的古人演得神似,因為在我們的想象里和期待中,古人應是如斯低調(diào)。
所以李連杰是永遠的張三豐和黃飛鴻,周潤發(fā)最讓人懷念的則是戴“黑超”的Mark哥和講粗口的船頭尺。
至于《巴別塔》里的布拉德·皮特亦是被安排對了戲路。他的戲份不太重,而且都是文戲,有別于往昔電影的陽剛主線,但重要的是角色與外形相襯,故演得自在入戲。電影內(nèi),布拉德·皮特的妻子意外中槍,生命垂危,他坐在土房子內(nèi)給她鼓勵與安慰,兩人的手緊緊握著,四目對看,生死一線,天地的大愛與大恨都在狹窄的空間里,悶、屈、憋,布拉德·皮特憂郁的眼神在此發(fā)生了深刻的催情作用,他不必說話,就只是看著妻子,眼中無淚,卻已似是流盡了熱淚千行。
村上春樹曾經(jīng)比較兩位爵士樂手,說一位像在很努力地爬樓梯,好不容易才一級級地到達15樓;另一位則似搭電梯,大門打開,“!钡囊宦暎呀(jīng)是50樓。若論滄桑,萊昂納多在造型上吃了虧,也就唯有加倍努力地爬呀爬,總有一天可以到頂。
不屑的眼神:哈里森·福特
《奪寶奇兵》卷土重來,19年了,第四集,哈里森·福特由中年男人變成老生,臉顏已老,卻仍入型入格,微微掀嘴一笑,兩只眼睛射出魅力光芒,這就是明星,這就是洋人所常羨慕企盼的Grow old grace fully。
應該怎樣描述福特的眼神呢?
正中有邪?不,不是的。正中有邪的應是杰克·尼克爾森,他的眼睛有如兩個黑洞陷阱,清楚明白地橫放在前頭,并有曖昧的音樂揚起,就看你敢不敢跳下去;而通常,你不敢,但你控制不了自己,最后仍是跳了。
福特的眼神有著一股義正辭嚴的剛毅,直直地望著你,讓你覺得他接下去將要說的每句話都是發(fā)過毒誓似的,你沒有膽量質(zhì)疑?墒钦嬲攘χ谟植粌H僅是正直,因為若論正直,他畢竟比不過湯姆·漢克斯甚至湯姆·克魯斯。
《奪寶奇兵》里,福特的電力其實根源于眼神里所常掛帶的不屑,在正直背后,挺立著的是一位懷疑主義者,他以考古學家的`專業(yè)慣性替眼前發(fā)生的所有事情掛上問號,于不疑處有疑,于有疑處更疑,于是總能透過地圖、謎語、古文字、痕跡等線索找到他想要的答案,抵達他想到的所在。不屑,是他的性格,亦是他的武器,觀眾都愛上他的不屑,只是自己懵然不知。
不屑的人是不容易發(fā)笑的。你什么時候見過哈里森·福特開懷大笑?沒有。
福特的笑容總是淺淺的,像擔心向世人泄露了什么天大秘密似的,稍稍露出一條尾巴,立即收回遮掩,極不愿意對世界展示他的信任。當福特笑時,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兩秒,臉上肌肉亦通常左右兩邊不對等地移動,左邊動得少,只是右邊往上拉扯,有點敷衍,仿佛無論喜樂愁悲,一切皆早在他計算之中。
哈里森·福特65歲了,水銀燈下,璀璨如露如電,宛若觀世音曾經(jīng)化身為千百個不同的人物以度眾生;而他,度的是電影觀眾。眾多角色里,最切合福特神態(tài)的正是《奪寶奇兵》里的瓊斯教授,他用不屑和正直演活了這個亦狂亦俠亦溫文的考古學家,即使再演第五六七集,也不顯老,問題只在于是否有細致的觀眾懂得欣賞。
蒼老的血腥:史泰龍
最新一集《洛奇》的口碑是不錯的,至少能有驚喜,本來木口木面的史泰龍忽然懂得演戲了,老去的拳手,發(fā)憤的父親,為了自己也為了兒子重踏擂臺,用一雙蒼老的拳頭打出了一則煽情的傳奇。
或許因為有此驚喜,觀眾對最新一集《蘭博》便有了較高期待,只可惜,史泰龍此番交不了功課,由七情上面倒退回木口木面,原來老去的演員就僅能曇花一現(xiàn),像上床前偷偷吞吃了一整條虎鞭,當元氣泄盡,已難梅開二度。
同一位演員,為什么在兩出戲里的表現(xiàn)如此迥異?想來最大的責任終究在于情節(jié)的強與弱。
《洛奇》是有戲的,在日常的瑣碎生活里,老拳手為了新結(jié)識的女朋友雀躍,為了愈見疏離的兒子傷悲,眼前的遭遇迫使演員在臉上擠出喜怒哀樂的曖昧表情。而當老拳手重踏擂臺,坦白說,未到最后一秒,觀眾沒法預測他將會打輸抑或打贏,再或是,干脆煽情到底,將軍百戰(zhàn)沙場死,直接在擂臺上被對手擊倒,就此告別人間。僅是這個懸念,已可刺激觀眾胃口。
《蘭博》則剛好相反,劇情是徹底地單薄而重復,依葫蘆畫瓢地重演20多年前英勇殺敵的英雄故事,本想隱姓埋名,無奈樹欲靜而風不息,老去的漢子,竟因一位陌生女子的幾句詰問而重出江湖,執(zhí)起自制的弓箭,殺殺殺亂殺一通。20年了,我們看見了洛奇的起落成敗與心路轉(zhuǎn)折,但從沒見到蘭博的半點變化,人老了,肌肉仍在,智慧卻沒半分增長,自己的血腥,別人的血腥,他都是白嘗了。
特技倒是有進步的。利箭穿心,鋒刀割頭,子彈貫胸,槍炮把整個身體炸成碎片,種種殺戮鏡頭都比前幾部《蘭博》來得逼真百倍。但,so
what?若無深刻的情節(jié)打底,血腥只會令人感到恐怖以至惡心,尤其血腥來自一位20年不長智慧的肌肉人,他的蒼老與空白,令本可震撼萬分的血腥亦變得蒼老與空白。
史泰龍臨老出擊,贏得了第一下掌聲,卻最終以滿場噓聲收場。叢林里,蘭博悲哀夜哭,但已沒有人再有興趣去問他為什么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