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風箏的人》有感1200字
追“風箏”的人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最初知道這本書的時候,是從一篇作家的自我簡介里看到的,在最喜歡的書那一欄上寫道:《追風箏的人》是她最喜歡的書,看完后抱著哭了好久。看到這我便記住了書名,最終在書店里找到了它。
一開始看到書名覺得很是疑惑,風箏,為什么要追呢?哈桑因為幫阿米爾追風箏而受到凌辱,而阿米爾看到了整個事發(fā)過程,但是為了贏得父親的喜愛,還是沒有站出來。于是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充滿了內疚。當他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從美國回到阿富汗打算贖罪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是父親的私生子。哈桑已經(jīng)去世了,但是他的孩子索拉博還在。全書最后,阿米爾為索拉博放起風箏,然后追向風箏飄蕩的方向?赐曛,我頓悟。主人公之后二三十年來追的,不是風箏,而是內心的種種情感的釋放。他需要的為自己找到一條救贖的道路。
作者的`筆法細膩,在描繪出一個美麗溫暖卻又殘忍的故事同時,還勾勒出人性的本質和救贖。故事中的男主角阿米爾為了自我救贖而表現(xiàn)出的勇敢與堅強令人動容:為了解救同父異母的弟弟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而與恐怖組織的頭目一對一打斗起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作家與一個嗜好戰(zhàn)爭的恐怖分子,這本來就是一場完全沒有勝率的戰(zhàn)斗。盡管阿米爾的手是一雙用于寫作且并不算有力的手,盡管他體型瘦弱已經(jīng)鼻青臉腫,卻并未放棄言敗示弱。身體不斷遭受重創(chuàng)的同時,心靈卻漸漸強大起來,最后在索拉博的幫助下,取得了勝利,完成了心靈與身體的勝利,是索拉博拯救了他,也是他拯救了自己。
在與悍匪的激烈較量中,阿米爾找回了當年的勇氣;在開導哈桑之子的同時,他也對人生有了一番新的認識:“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厥浊皦m,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闭l都會犯錯,誰都曾經(jīng)傷害過別人,但在此同時,自己的內心也會受到煎熬。若去補救它,找到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自己的心靈才會得到釋放,更加堅強。
結尾時文章再一次回到了風箏,阿米爾為了索拉博而放起了風箏,就像以前哈桑為他所做的那樣,在一群尖叫的小孩間奔跑,卻并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他聽到了心中的聲音:為你,千千萬萬遍。
文章中風箏作為一個重要的線索,隱喻了很多,他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但對于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了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完成救贖與蛻變。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只有抓住了,我們才能變成內心中自我期許的樣子,無論風箏飄得多遠,讓我們勇敢地追。希望同學們能拿起《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去追成我們自己心中期許的那個樣子。
指導教師:沈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