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濡目染的意思
【耳濡目染的意思】
【拼音】:ěr rǔ mù rǎn
【解釋】: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吹,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自】: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造句】:
1、換句話說,對于新鮮觀念,人們需要在耳濡目染后才會作出改變。
2、這些被稱為是“屏幕育成的”一代青少年,他們很多的價值觀念直接來自于長期耳濡目染的影視文化。
3、在對西南民族地區(qū)民間美術的考察活動中,耳濡目染,我很自然地加深了對西南民族染織工藝的了解。
4、由于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風,當被問及學習態(tài)度時,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我們跟隨師父走的是真理的路,過的是包容尊重與愛的生活,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們自然也會過著較高雅的生活。
6、跟隨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鄭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層。
7、家里就剩下瑪麗一個女兒,因為吉蒂大部分時間都和兩位大姐住在一起,耳濡目染,她的言談舉止品行和思想都大有長進。
8、由于先祖通醫(yī),他耳濡目染,因此更潛心于醫(yī)學研究,二十多歲時在醫(yī)學方面已有一定的造詣,后又從泉州名醫(yī)蔡宗玉學習,醫(yī)學日漸長進。
9、這樣,兒童就可以從小通過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地受到成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影響,為形成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礎。
10、他耳濡目染,一定也受到影響。
11、從前,我總是對時光的流逝漠不關心;直到上學了,被周圍同學抓緊時間,刻苦學習的行動耳濡目染后,我才意識到,原來時間如此寶貴,稍縱即逝。
12、墨西哥族的小孩子對美國神話也都耳濡目染。
13、就這樣,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對繪畫及音樂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也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
14、這樣一來,曾經(jīng)可以在大家庭中耳濡目染而來的常識而今就必須有意識地去掌握了。
15、在旭的父親以詐騙維生,在旭從小耳濡目染,比父親青出于藍,某日,父親被逮入獄,在旭更立志成為偉大的騙子。
16、小明父母是美術工作者;他平時耳濡目染;從小就喜歡繪畫。
17、我的家庭教育大多來自耳濡目染的個人經(jīng)歷。
18、婷婷的父母是藝術家,婷婷耳濡目染,對藝術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
19、他耳濡目染于有關大規(guī)模屠殺和行兇者的話題,可以稱得上是專家了。
20、讓孩子耳濡目染電影與新聞報道中的暴力與犯罪行為是很糟糕的。
【擴展閱讀:如何提高寫作文水平?】
一、“興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培養(yǎng)興趣是寫作的前提。有的辦公室文秘人員不善于寫作,不愿意寫作,提起寫作就頭疼,總覺得無話可說,寫起材料東拼西湊,總是不盡人意。這些人對寫作不感興趣,是寫作水平難以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厭煩寫作,害怕寫作,怎么能提高寫作能力?實話說,文字工作非常清苦,公文材料經(jīng)常需要加班加點,領導不滿意又是批評挨嫌,活干多少沒法衡量,紙筆作伴沒啥油水,這些都是文字工作者不情愿的地方?赊D回頭來想想,一個單位的活動主要通過文字材料來加以體現(xiàn),加以宣傳,如果自己撰寫的材料得到領導的滿意,得到媒體的轉發(fā),自己的滿足感、成就感也是別人難以體會的。我們干辦公室文秘的,往往是本單位的業(yè)務骨干,是得到領導信任、同志們支持的`。既然已經(jīng)從事這份工作,自覺干好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性高低。我們要自覺把撰寫材料作為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重要機會,努力寫出精品多出精品。通過不斷提高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為將來撰寫更多的新聞文學作品,甚至為將來走上領導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閱讀是攝取材料的主要途徑,在寫作上有積累知識、儲備材料、提高修養(yǎng)、借鑒技法等多方面的作用。魯迅曾以親身體驗談到讀與寫的問題,他在談到《狂人日記》之前的準備工作時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上的知識。此外的準備,一點也沒有”。其實,生活上的準備也是有的,他只不過沒說出來而已。魯迅在這里就強調(diào)了閱讀的作用。閱讀重在理解與吸收。人們在廣泛深入地閱讀之后,知識更加豐富了,眼界更加開闊了,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更加發(fā)展了,審美修養(yǎng)更加提高了,這些都給寫作者提供寫作材料和表達技巧的借鑒。閱讀要注意多讀優(yōu)秀作品,注意分析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作品,從中體會作者的獨到匠心,不斷豐富自己的寫作技巧。
三、“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寫好”。在閱讀大量優(yōu)秀作品的基礎上,理解、分析能力會有非常明顯的提高。這時候再看公文材料或文學作品,能夠比較輕松地區(qū)分優(yōu)劣,好在哪兒,差在哪兒,基本上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但真要讓自己來寫,又會產(chǎn)生筆頭生澀的感覺。這就是眼高手低。怎樣才能眼高手也高?那就是勤練筆。著名作家巴金說過:“什么是技巧?我想起一句俗話‘熟能生巧’。”只有在寫作實踐上反復摸索,反復練習,不斷積累經(jīng)驗,才能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并掌握寫作技巧。初學寫作不妨從寫“火柴盒”、“豆腐塊”做起,做到勤寫、多寫并且堅持下懈。有道是:“?葱刂杏斜荆懝P下生花”。在公文寫作之余,可以多嘗試新聞和其他體裁的寫作練習。只要堅持勤于練筆,不怕失敗,善于總結經(jīng)驗教訓,經(jīng)常向有經(jīng)驗的同行請教,自己就會慢慢”入門”,寫作水平就一定能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提高。
寫作是有經(jīng)驗技巧可循的,對優(yōu)秀作品的寫作技巧,初學寫作的人完全可以借用。(next88)許多老秘書、老記者、老作家都有過借鑒別人寫作經(jīng)驗的經(jīng)歷。但是我們的借鑒只應從中汲取營養(yǎng),經(jīng)消化后成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襲,“照葫蘆畫瓢”。當寫作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后,駕馭文字的能力不斷提高后,就可以嘗試著出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就是“守格”后再“破格”。
四、“作文非不難,好句時時改”。寫作不但要求有好的思想內(nèi)容,還要有豐富、生動的表達形式。選詞煉句是寫好文章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在我國,重視選詞煉句有許多美談。古代作家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根須”的說法,賈島“推敲”的故事更是為人熟知。宋代陳骙曾說過:“鼓瑟不難,難于調(diào)弦;作文不難,難于煉句。”縱觀歷代作文大師,都是運用語言的高手。我們也要養(yǎng)成在寫作中認真遣詞煉句的良好習慣,公文材料注重語言、格式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新聞、文學作品注重語言、文字的豐富性、生動性,使我們的文字表現(xiàn)力更加淋漓盡致。
寫作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是一項將積累釋放于一時的過程。積累越深厚,釋放就越精彩;積累越科學,釋放就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