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民俗作文匯總八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民俗作文 篇1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fā),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guī)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么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梗ǖ剑┝!”“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么習俗和規(guī)矩呢?”我又發(fā)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么理發(fā)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fā)問:“那為什么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么送禮全送橘子?”我又不懂了!斑@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jié)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蔽疫@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獲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獲,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里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中秋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見公公、婆婆在忙碌著,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在往盤子里放水果,有蘋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蘿,還有像刺猬一樣的,我也說不上名兒,這些水里看了真讓人垂涎欲滴呀!放完水果,再放香爐,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公公雙手輕輕地抱著一個像寶塔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門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這東西點燃,過了一會兒,等公公干完后,我問公公:“公公,這是什么東西?”公公點起一支煙說:“這叫九層香,是為了出門不遭受風雨!”我聽了點了點頭。
終于到了晚上,一輪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美妙極了。吃團圓飯了,啊!這么多好菜!全是為了遠到而來的舅公公準備的。吃完團飯,我們看了中秋晚會,看完中秋晚會,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問婆婆:“婆婆,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吃嗎?放到那兒等壞呀!”婆婆笑著說:“小傻瓜,這些水果是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來自己吃的,我們要讓月亮公公的,不是用來自己吃的,我們要讓月亮公公吃飽,出門才能保平安!”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到賞月的時間了,我們大家各自搬了張椅子,來到大院子里坐下。大人們在談論著,我看著圓圓的月亮想:“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豐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藥,從此寂寞地住在廣寒宮內,吳剛被罰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兒在廣寒里為嫦娥搗藥……啊!,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豆那可愛的小白兔兒呀!但都不可能成為現實……”這時,媽媽吟起了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吃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關于月亮的傳說……
夜深了,溫柔的月光灑滿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層銀紗。房屋、樹木都睡了,它們像睡在無比寬大的“搖籃”里。我也睡覺了,銀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間照亮了,圓圓的月亮伴著我進入了圓圓的夢。
民俗作文 篇2
我們的家鄉(xiāng)風俗很好比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是有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
春節(jié)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jié)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是會回家的,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了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的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jié)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huán)節(jié)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的家鄉(xiāng)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呢?
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xiāng)在寧夏市、和政縣,那里有大山風景如畫,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對面,以前家門前只有一條不寬不窄剛走過一兩車的大路,好幾年沒有回家,今年一回家,哇!家鄉(xiāng)徹徹底底的變化,以前的“羊腸小道”已經變成寬大的柏油馬路。
以前聽奶奶說:“這里曾經打過仗”,怪不得我家對面的大山上有幾處像堡壘似的“怪物”呢,原來這是打仗留下的。
我們回民的風俗有很多很多,而且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還要閉齋什么的,婦女們還在頭上戴紗巾。
我們的這些風俗是很特別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婦女們是必須戴紗巾的,婦女們不能光著頭露著身體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們可以戴也可以不帶戴。
先說說我們的飲食習慣,比如蓋碗茶,如果家里來客人,才會把這些蓋碗的茶端出來,讓客人品嘗,還會做些饃饃來招待客人,饃饃的花樣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錁錁、馓子、酥馓……,它們各個有特色,不過制作它們就難,比如錁錁,把面和好,還要發(fā)面什么的,錁錁里面的圖形有很多,比如:龍、青蛙、小鳥……它們既好看又好吃,是我們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用一張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擺上各種好吃的東西,還要倒上蓋碗茶,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還比如我們的閉齋習俗,齋要閉一個月,早晨的時候必須在六點以前吃過,到白天就不能吃,到傍晚的八點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閉齋,那么就得補61天的齋,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可就有這樣的習俗!
關于閉齋還有一個風俗,男的12歲就要閉齋,12歲以下可以不閉齋,女的8歲就要閉齋,8歲以下可以不閉,我就想不通男的閉齋和女的閉齋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呀!可是沒辦法,這就是習俗呀!必須得遵守。∪绻惶觳婚]那么就要補61天的。這很不劃算,還不如把那一天的齋閉夠,關于閉齋的風俗就是這樣。
還有一個風俗就是13歲或14歲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么的,也不能穿短袖,你們說說:“我們的習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么封建也得遵守呀!”因為習慣也就覺得這個習俗很好,在漢人看來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們的看法,不是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嗎?
我們回民家鄉(xiāng)的習俗就是這樣的。家鄉(xiāng)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呀,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以來家鄉(xiāng)旅游,我們家鄉(xiāng)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
民俗作文 篇4
過去的家鄉(xiāng)有一個習俗,每逢“立秋”這天,就要吃肉、吃魚,名曰:“貼秋膘”。
立秋這個節(jié)氣,正好在“三伏”當中,正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立秋之后,就只有末伏了,其意就是說暑熱就將要過去。家鄉(xiāng)有一句諺語“立秋十天懶過河”,也正式印證了出伏后的涼爽。
在暑熱當中,大家的飲食受到影響,身體有些消瘦。要把天熱厭食而掉的膘,吃些魚肉重新補回來,這就叫“貼秋膘”。每當立秋的前一天,大家都要到集上買一些雞鴨魚肉,到立秋這天,吃上一頓。這時,正是瓜果梨桃的成熟時期,同時也要買一些回來,大家共同品嘗。
在鄰里之間,話語之間順便都要問一句,你家“貼秋膘”了嗎?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
……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民俗作文 篇6
二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繞過幾個坐在胡同里咿呀學語的小孩,我懷著一種緊張卻又愉悅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腳步。
這是一棟小平房,不過兩層高,屋頂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齊齊的斜放著典型的江南人家。推開門,陌生而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正在廚房幫外婆打下手的媽媽迎聲為我介紹七大姑八大婆,囑咐我要好好陪他們聊天談心。
這時,正在后院玩的表妹喚我一起去掃地,美曰是什么除舊布新,其實就是一群小屁孩拿著掃帚漫天飛舞。我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們群魔亂舞。
看
他們一舞起來就忘情了,瘋狂了,沒命了!五六個小蘿卜頭使勁揮動著比自己高兩個頭的掃帚。不協調的抖動,是瘋狂的舞姿;口中的念念有詞,是降魔用的咒語;紅彤彤的小臉蛋兒,則是新年新氣象的象征。
瘋夠了,鬧夠了,小蘿卜頭們在我?guī)ьI下服服帖帖的進了屋,當初放在角落的圓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間,幾盤放在紅色高腳碗的冷菜靜靜的望著我們。媽媽!我要吃鴨舌!小表弟一下子竄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溫柔的姨媽對表弟眨眨眼,表弟的臉瞬間燒了起來:對對,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當長胡子外公呢!一屋子其樂融融的笑聲仿佛能掀動屋頂,這,就是家吧,我悄悄對自己說。
年糕是年夜飯的打頭陣,由外婆親自下廚,長長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細細一條,與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灑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蓋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著胡椒粉的潑辣,讓人食欲大增。
忽然窗外一聲爆竹劃破天際,小表弟邊啃鴨舌邊含糊的背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胡子外公疼愛的捏捏小表弟的臉,又夾了一筷子鴨舌放入他的碗中。電視中春節(jié)聯歡的節(jié)目與爆竹的燃放聲以及親人們四處洋溢融為一體,熱鬧中確實有那么幾分嘈雜,但那聲音似乎讓人討厭不起來,似乎更有一種沉淀千年后心靜如水的安全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翻頁,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做一些群魔亂舞,而我們也會老到坐在房間與年輕一輩談天論地,但過年給我們,給中國人帶來的心悸與感動,是永遠藏在心底,永遠也忘記不掉的。
仿佛我的耳邊又傳來那幾個孩子的學語聲: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過重五
民俗作文 篇7
廈汕高速天福服務區(qū)坐落于漳浦,它分為服務區(qū)、石雕園、觀光茶園三部分,是福建省繼武夷山、鼓浪嶼之后又一重要景區(qū)。我本以為這只是個小茶園,沒想到這里還挺大的,除觀光茶園外還有不少石雕、展館,而且景色宜人,建得還有點像古代園林。
我們進門后,先去看了天女潭,這潭水并不很清澈,倒是石頭間的一個泉眼為這里增添了一些生機。我們一路走上去,看了宋帝殿、問天石、瀑布、天湖、九曲橋,這里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再加上陽光燦爛的好天氣,感覺挺舒服的。
接著我們來到了閩臺民俗館,在旁邊的一個長長的亭子里,有幾個人在演奏二胡之類的.民族樂器,里面還有一些磨谷子、面粉的農具。這些在城市極少見,我便好奇地左看右看,也認真地看了介紹。大函缸是裝谷子的,土礱是用來磨谷子,把殼去掉成糙米,石磨可以把大米磨成粉做年糕,石臼是用手把米舂成細粒,另一種石臼是用腳踩的。我每種農具都去試了一下,覺得都不是很簡單,那些農具都很笨重。想想以前勞動人民都是這樣干活的,這樣肯定會腰酸背痛的。我們看完這里,進了一個有點像四合院的展館,庭院中央有一口井,旁邊還放著個瓷造雞鴨糟。走廊靠墻的地方有一個灶臺,上面放著舊時煮飯用的鍋碗瓢盆,對我來說很新鮮。旁邊是一個四仙桌和一個大柜子,再過去就是一些農具了,有獨輪車、水車、梨、鐵耙、竹籮、鋤頭、耖、揚鎬等等。其中一個別致的水車引起了我的注意,旁邊一個解說員告訴我,這只要在河邊腳踩水車就可以把水引上來,不用一桶桶去裝水。我又在旁邊看到了一個小豬糟,它是一個有四個洞的小桶和一個圓形的糟結合在一起的,把食物倒入桶里,食物就會從洞里漏出來,平均地放在圓糟里,小豬就可以圍在圓糟過吃食,就不會爭搶,也不會擁擠。這些東西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制造出來的,在此我也不得不贊嘆他們的勤勞和智慧。
我們去了一間房間里看了織布機和紡紗桶,又去了一間寢室,里面的東西就比較多了,還有些清朝的物品。其中讓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張清朝金筆畫銀柜床,我想,不就是張木頭床么?怎么還叫什么金什么銀的?這時,解說員走過來了,她打開床板,里面是一個可裝東西的柜子,她解釋說其實主要也是裝一些金銀財寶,這樣小偷比較不容易偷到,而且睡得也會比較安穩(wěn)一點。原來如此,怪不得還叫什么“銀柜床”呢!我們又去了另一個房間,里面也有一張床,那枕頭也是可以當皮箱裝金銀首飾的,雖說這枕頭皮箱又硬又高,睡起來肯定不舒服,但這樣做說是意味著“高枕無憂”。我還看到一個特大番箱,古人出去旅游都是用這種木箱裝衣物的,這樣扛出去多累啊,不像我們現在的旅行包這樣輕便。
隨后我們又看了些很有意思的小東西,比如古人晚上出門提的防風燈,而且我還發(fā)現了文公椅和太師椅的不同,文公椅是長輩坐的,背可以向后傾,還可以蹺二朗腿;太師椅是晚輩坐的,因為椅背是直的,所以必須坐得端端正正的。雖然這館看起來不大,但里面卻有許許多多東西可看。等我們看完時,已是大中午了,我們便趕著下山吃飯,有些景點就沒看了。
這次來這兒倒給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看了不少平常很難見到的東西。我也感受到以前人的體力活是多么繁重,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F在,我們的生活舒適多了,以前用的一些東西也不怎么用了,所以感覺好像很遙遠。我覺得有這么一個館讓我們了解到那些東西,挺好的。
民俗作文 篇8
木制的隋圓型的窗戶,高高胖胖的門檻,長方條的琴桌,八仙方桌兩邊擺著太師椅,琴桌上的木質燈架,燈架上圓圓的燈窩,點亮了漫長的鄉(xiāng)村歲月,燈下母親納鞋底發(fā)出的“嗤啦”聲依然在腦海里閃過。熟悉的場景勾起對兒時鄉(xiāng)村生活的追憶。這是我最初走進河西民俗村最初的體驗,仿佛時空倒轉,我又走進那溫馨的鄉(xiāng)村歲月里。穿過長長的丹霞大道,走進紅山口,感悟臨澤鄉(xiāng)村千百年來濃濃的民間民俗文化氛圍,就從河西民俗村起始。
催人的鑼鼓點子從云霧里落下來,從曠野隨山風穿越樹林飄了過來,密集的鑼鼓聲催得我們還在丹霞大道上就腳步匆忙起來。車輪飛轉,眼前飛檐翹角掛著大紅燈籠的民俗村彩門映入眼簾,彩門口不是很大的小廣場,滿溢的人潮已經漫到周圍的渠旁和裸露的土地上。
歡騰的鑼鼓打著激越的節(jié)奏,從外地趕來的攝影愛好者已經讓航拍器騰空升起,退休的民俗學者黨校老校長正在人群里宣布驚牛表演的次序。
我剛找到一個高處作為拍攝的視角,驚牛的前奏表演就拉開了序幕。三支舞獅的社火隊從紅山口丹霞大道開始先來的接后來的,直到三支社火隊到齊匯合在一起,迎接驚牛。驚牛在前,社火隊在后,在驚牛的帶領下一路敲鑼打鼓來到民俗村前的小廣場,掀開民間民俗活動驚牛的高潮,迎蒸牛娃子,兩個穿著漢唐服飾一紅一黑的宮廷衛(wèi)士,高舉高桿燈籠編制的福結桿在前引路,九個穿著牛頭服飾的青年,拉起三輛河西鄉(xiāng)村常見的大轱轆牛車裝扮的花車前往路口迎接臨澤鄉(xiāng)村十二戶家庭婦女蒸好的牛娃子。車把式檢查了車轂,拿起膏油瓶往車轂上鎬了些油,拿起釘錘敲打了敲打,圓車的議程也已完結。車隊在前,驚牛其次,社火隊敲鑼打鼓緊隨其后,緊接著民間獻牛娃子儀式把活動推向新的浪潮。戲劇驚牛的演出燃爆了觀眾的激情,臺上表演,臺下歡聲雷動,演出廣場記著無處下腳,直好把飛行航拍器放飛在空中。丹霞大道紅山口段人山人海,交通一度中斷。臺上緊鑼密鼓的節(jié)奏像是驚醒了七彩丹霞,也驚動了祁連群山,驚醒了沉睡的梨園河,驚醒了河西的云天,整個表演場上開始沸騰。那是一個能讓時間靜止的晴朗的天氣,驚牛表演著把自身放置于歡聲雷動的海洋里,讓曾經農家的生活細節(jié)演繹成民俗藝術的氣場,撼動千萬莊稼人喜悅的心靈。 民俗村四合院,院落瓦房飛檐翹角,全是明清的古宅,沒有摻雜一絲現代建筑。燈籠和春聯紅得耀眼,映紅了街門也映紅了宅院翹翹的屋檐。念寶卷活動正在這里舉行,念者聲情并茂,聽者鴉雀無聲。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把人引入無我兩忘的境界。四合院門外的大院里石碾石磨古香古色,白玉珠一般的元宵在十幾口大鐵鍋翻滾,熱氣騰騰的元宵沽熬得蜜一樣香甜,六千多人圍到大鐵鍋前竟然井然有序,啖元宵,看驚牛、聽寶卷、觀秦腔,整個紅山口,不,應該是整個梨園堡、七彩鎮(zhèn)一帶沸騰起來。夜晚,華燈綻放,幾千條謎語引來了無數猜謎愛好者,猜燈謎成了臨澤民間文化人一年一度歡度元宵佳節(jié)的盛大聚會……從一踏進民俗村開始,隨便你抬腳走進哪座古老的宅院,你都會感受到濃得化不開的過年氣氛。
在紅山口,在梨園堡,在七彩鎮(zhèn)元宵節(jié)是過年的收尾,元宵節(jié)是一種鄉(xiāng)村的希望,是一種鄉(xiāng)村的信仰,是一種鄉(xiāng)村的習俗,是一種鄉(xiāng)村的情感,更是一面鄉(xiāng)村生活照古照今的鏡子。對著這面鄉(xiāng)村民俗生活的鏡子,你可以在臨澤人的臉上真切地讀到今天這個有夢的日子。
【【精華】民俗作文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精華】民俗作文匯總8篇11-24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五篇11-25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八篇02-07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5篇01-30
【精華】民風民俗作文匯總9篇01-21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5篇03-01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六篇02-27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八篇02-27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九篇02-25
【精華】民俗民風的作文匯總9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