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新課標作文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學生新課標作文教學目標,我們來看看。
深圳市南山區(qū)育才二中七年級十四個教學班從2001年9月起,參加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使用了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從此,活躍在教改第一線的教師們經(jīng)常聚在一起,或學習課程標準,轉換理念,或集體備課,解決疑難;或圍繞話題,展開討論,F(xiàn)將他們關于新教材的思考座談紀要整理如下。
一、新教材,我們喜歡
夏志明老師:我從教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改革經(jīng)歷過不少,也用過幾種版本的教材,其中不乏有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的現(xiàn)象。但是接觸到這套教材后,直覺告訴我,學生會喜歡它。果不其然,現(xiàn)在的語文課一改往日死氣沉沉的現(xiàn)象,深受學生歡迎。這不能不歸功于富有情趣、貼近學生生活的選文。如《童趣》中的兒童世界讓他們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地讀著、揣摩著、想像著;我班有位學生在隨筆中寫道:當我意識到懶惰是學習的大敵之后,便將它鞭數(shù)十,驅之別處。可見文中的語句爛熟于心,信手拈來。
古化石的知識,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比較生疏。正因如此,一首《化石吟》激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查資料、看錄象、寫調查報告,忙得不亦樂乎。還有《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富有親和力的文章,驅使學生主動介入,喚醒了他們的參與意識。于是課堂上就有了質疑問難、就有了熱烈討論、就有了想像和幻想等開放而活躍的場面。
新教材不僅學生喜歡,我也喜歡。它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課文里值得挖掘的亮點多,教學的切人點也多。我教《陳太丘與友期》一課時,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挖掘出:期日中是否科學,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理,客人究竟是什么人,文章想告訴我們什么等問題。一番熱烈的討論后,教師隨機點撥,引出誠信二字,送給他們,作為他們人生的座右銘。在教法布爾的《綠色蟈蟈》時,針對班級中存在歧視弱者的現(xiàn)象,大講法布爾以蟲性觀照人性的人生,講他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講我對他的欽佩之情。以此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近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我想,這套教材能幫助我完成這一設想。
二、新教材,有益于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李萍老師:的確如此。新教材有益于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教材選編的課文,使語文課堂可以突破教室的方寸之地,網(wǎng)絡、閱覽室、書報媒體,都可以成為語文的課堂,促使學生主動使用圖書、網(wǎng)絡資料,把課堂由課內延伸至課外。如《月亮上的足跡》,可以與單元綜合活動結合,課外搜集關于月球的知識,然后編輯關于月球知識的科技手抄報。如教學《風箏》,可以先引導學生認識魯迅,了解魯迅,閱讀魯迅作品。在搜集、整理材料的基礎上,召開以走近魯迅為話題的座談會,然后再閱讀《風箏》,讀出自己的感受,允許并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閱讀體驗。學習《論語》,可以讓學生談談我所知道的孔子;學習《陳太丘與友期》,可以讓學生講講《世說新語》故事,學習《山市》,可以讓學生了解蒲松齡和《聊齋志異》。課文內容貼近學生并適于向課外延伸,既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拓寬了語文課堂的面,還深化了對教材的理解,一舉多得,這正是自主、探究性學習追求的目標。
三、新教材,綜合性學習讓人耳目一新
宋文健老師:新教材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這個走出大學校門步上講臺不到兩年的小老師耳目一新。尤其是綜合性學習,具有游戲的魅力,它吸引著學生。在不經(jīng)意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如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我?guī)W生走進自然,搜索語文現(xiàn)象;走上街頭,和行人對話,尋找病句,把語法教學搬到大街上進行,讓學生體會生活處處有語文。又如黃河,母親河的綜合活動課,課前引導學生搜集關于黃河的地理、文化知識,閱讀并背誦歌唱黃河的詩篇,關注黃河的生態(tài)環(huán)保問題。課堂上,通過知識競賽、詩歌朗誦、品讀詩文來深化學生對母親河的感情,激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這種開放的教材和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鍛煉,課堂充滿了情趣。
以專題組織單元的編排方式也很新穎。感悟人生,樹立理想、信念;觀賞自然風光;體會家庭親情,呼喚人間真情等主題,都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學生,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匱乏,更需要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
四、新教材使用起來如魚得水
林近老師:我同意大家的看法,新的教材內容加上新的教學理念使用起來有如魚得水的感覺。我在教《人生寓言》一課時,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感動。當我告訴學生我的教學意圖時,他們就忙開了,因為他們喜歡這兩則寓言。第二天的課堂上男生拿出了課本劇《落難的王子》,女生將《白兔和月亮》制成了畫面并配以解說,令人賞心悅目。師生在笑聲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不過,也有的文章學生不喜歡,如《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學生反映:一是年代久遠;二是我們在和平環(huán)境里長大很難找到國難當頭的感覺;三是文章的形式太理性化。我認為學生說得不無道理。希望能對這類文章作些調整,或放到后幾冊里去,希望新教材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中完美起來。
五、新教材,忽略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和積累
陳晶老師:對新教材的優(yōu)點大家都談了很多,恕不贅述,我想就該教材的不足談點看法。
我認為新教材的'一個最大缺陷,就是忽視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和積累。新教材培訓時專家的說法是,語文學習要淡化語文知識,但不是絕對排斥語文知識。那么,綜觀已經(jīng)試用的新教材,所有的篇目都是從人文性和文學素養(yǎng)的宏觀角度讓學生總體把握,而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基本的基礎知識幾乎為零。試想,一個七年級(初一)的孩子,離開最基本的知識基礎去空洞地理解文章,那除了懸浮還能剩下什么?再看新教材課文后的研討與練習,幾乎是清一色的高屋建瓴式的理解分析題,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連辨字組詞、多音字等這些最基礎的東西都被砍了,語法、修辭等更是免談。為何如此?據(jù)時髦的解釋是:老農(nóng)民不懂語文知識,話照樣說得漂亮;作家不懂這些也照樣寫出好作品。此話確實不假。但其一,如果老農(nóng)民懂了這些知識,話是否會說得更漂亮?其二,對知識的有意運用,其能力比無意運用無疑要高出很大的檔次。我們不能眼看自己的學生也像老農(nóng)民那樣,要經(jīng)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累,才能把話說得漂亮!適當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必然會大大縮短這種從無意運用到有意運用的時間。如果說舊的教材教法把知識奉為至尊,使鮮活的語文變得僵死,那么,新教材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只講理解、把握,而不講知識依據(jù),使本來有章可循的語文變得太過浮泛、虛渺,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誤解,產(chǎn)生一種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覺。
六、新教材,對你提幾點建議
夏志明老師:我不完全同意陳老師的看法。新教材固然有其不足之處,但淡化語文知識決不等于忽略語文知識。七年級的學生處于認知過程的感性階段,從宏觀的角度整體把握課文,正是讓學生在渾然不知中感受語文,培養(yǎng)語感。何況,新教材十分重視字詞的識記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每課都安排了讀一讀,寫一寫的訓練內容。這正是學生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的過程。怎能說忽視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和積累呢?再說,當學生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便會產(chǎn)生質的飛躍,到那時,再講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豈不會一蹴而就、水到渠成嗎?
當然,新教材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對于它,學生們也有一些建議:
1.增加插圖,每課后面插入一些小知識;
2.各單元用不同顏色的紙,使它成為彩色書;
3.多提供一些背景知識和作者介紹;增加一篇科幻文章;
4.作文的命題陳舊了,希望有我們感興趣的話題,如生活中的驚嘆號空白的一天等題目。
以上觀點是教師在新教材實驗中的深切感受,是真實的。但未必是全面的、深刻的。
【學生新課標作文教學目標】相關文章:
1.新課標作文目標
2.小學作文教學目標
6.小學閱讀教學目標
8.大目標小目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