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養(yǎng)成
品德的養(yǎng)成1
我們的老師廖老師常在晨會時間時,教我們要做好三件事─真、善、忍。希望我們和同學和睦相處,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多說好話,心存好意和多做好事,凡事要“先他后我”,班上的學習氣氛也會更和諧。老師解釋真、善、忍的涵義;真就是要做真事、說真話,不欺騙、不說謊。善就是要有慈悲心,不欺負人、不打人、不罵人,先他后我,處處為別人著想,要樂于助人。忍就是要能吃苦中之苦,忍難忍之事。老師說,做到真、善、忍的孩子,心念純正,一定會是品德、學業(yè)不斷進步的好孩子。
我覺得,我們有很多觀念都是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我們看了不好的影像、圖片,這些不好的影像、圖片就會留存在我們的腦海,而且還會時時浮現(xiàn)不好的畫面。所以一定要選擇好的文章、影片、圖片。這樣心地才會“光明美好”。
我想只要有一顆純正的心,并且不要做虧心事,這樣每天都可以快快樂樂、開開心心了。
品德的養(yǎng)成2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通過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在這個關鍵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課堂上能否專心聽講、能否遵守課堂紀律、積極舉手發(fā)言、獨立完成作業(yè)等是學生能否學有所成的基礎。很多學生現(xiàn)在還做不到這些,需要教師的細心幫助。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一些“坐不住”,或者有各種各樣毛病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多給予關注,讓每個學生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各有不同的偏好,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力說法,每個人的特質是不同的,每個人都具有多種智能,沒有優(yōu)劣之分。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和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本課主要針對有些學生學習無計劃、無目標、學習粗心、做作業(yè)拖拉等現(xiàn)象,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同學們以交流、討論、素材欣賞等形式,老師在旁進行引導,使學生知道愛學習、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有助于自己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也將產(chǎn)生影響,甚至終生受益,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愿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體會會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品德的養(yǎng)成3
1.小學生剛剛入學,時間觀念差的問題。
讓學生參與制訂作息時間表的活動中來,知道時間寶貴的,做事不要拖拉。學會自己督促自己遵守作息時間。
2.偏食、挑食現(xiàn)象普遍存在。
通過小調查,使學生明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應該科學地安排飲食。
針對學生早餐吃不好的問題,讓學生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制定一份營養(yǎng)早餐。
出示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偏食是有害健康的。
引導學生自編兒歌,將合理飲食牢記在心,并落實到行動上。
3.如何讓學生認識到正確坐、立、走姿勢對他們成長的重要意義?
通過課件播放:醫(yī)生談不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對身體的危害,學生拓展表演等活動來體會正確姿勢的重要性。
品德的養(yǎng)成4
教學目標:
了解一些有關生活中的飲食、愛整潔和坐、立、走的知識。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整潔合坐立、走的知識。初步形成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懂得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增強了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吃好對我們成長的重要。
1、一個小調查:你最愛吃的事物有哪些?不愛吃的事物有哪些?使學生懂得怎樣搭配飲食更有益健康。
2、使學生懂得怎樣進食更合理。
二、使學生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更整潔
1、討論:怎樣才叫做整潔?
2、照鏡子比一比,你自己整潔嗎?
3、不攀比,只要穿干凈,穿整齊。
4、說說自己打算怎樣愛整潔
三、正確的坐、立、走姿勢
1、請同學表演你平時的坐、立、走。請同學評論。
2、使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坐、立、走姿勢。
3、再請同學來表演,同學們評論。加深認識。
4、學生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坐、立、走
。阂粋人如果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使自己終生收益。
課后反思:
學生個人衛(wèi)生不好,很難自覺的講衛(wèi)生,沒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品德的養(yǎng)成5
幼兒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一個國家的興衰在于國民的素質教育。幼兒期是兒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個性的重要時期。在這期間,他們容易接受外界各種刺激和教育的影響,并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形成動力定型。因此,從小以正確的教育來影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不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實現(xiàn)的。幼兒在社會生活中無時無刻的接受來自各方面對他們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不良影響。幼兒正處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庇變旱掠龑⒂绊懙秸麄德育工程的質量。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幼兒道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師根據(jù)幼兒道德教育的任務,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幼兒品德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我們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抓緊、抓好良好的道德教育,根據(jù)幼兒知、情、意、行的特點,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個別幫助,既開導,又訓練,做到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為幼兒一生的良好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往我們的德育教育忽視了幼兒的童心、童趣和童真,德育教育被概念化成人化。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德育工作,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近我大量閱讀各種教育刊物,從中汲取好方法、好思想,使我樹立起新的德育觀念,從而促進幼兒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在本學期的工作中,我從以下幾點入手,進行并提高了幼兒的思想及養(yǎng)成教育。
一、將德育觀念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隨時隨地進行了教育 。
幼兒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日積月累的過程,幼兒品德又廣泛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處事之中。日常生活對幼兒的品德形成有多方面的影響。并且還為幼兒行為的反復練習與實踐提供機會。所以,必須認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才能順利的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guī)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想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fā)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孩子幫助別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和父母要善于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好的典型,對于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孩子隨時進行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引導幼兒養(yǎng)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戲中,最能表現(xiàn)他們的真實思想和行為習慣,幼兒的一言一行,一個目光,一個表情都反映著他們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出他們的思想, 因此,我們必須深入幼兒的生活,通過各種現(xiàn)象,去捕捉他們心理的瞬間變化,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從中發(fā)現(xiàn)各種微妙的思想和問題,因勢利導,有針對性的進行幫助和教育。實踐證明,對幼兒沒有了解,就沒有教育,沒有細心的觀察,就沒有細致的教育。對幼兒在相互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矛盾、沖突,我們應及時正確處理,幫助他們形成友好的關系。對于牽涉較多人的問題,和比較突出有代表性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幼兒進行教育,對個別的問題個別處理。處理問題要做到:方法靈活,使人心服;要明辨是非,處理公平。這樣才有助于幼兒克服缺點和形成友好的相互關系。例如:某幼兒為了多吃糖果,乘人不注意時,把盤子里僅剩的一個糖果咬了一口,又放入盤中。事后,我給大家講了一個大象請客的故事,大象過生日請來了兩只熊做客,大象做了三個甜餅,兩只熊各吃了一個,剩下一個怎么辦?給誰吃?讓孩子們出注意想辦法,通過討論,我進一步了解了幼兒的各種思想,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收到較好的效果。這樣通過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他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二、 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積極有效的滲透了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學活動的準備階段,我就有意識的調動幼兒積極參與,以培養(yǎng)幼兒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自信自強、團結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有許多教材內容,如故事、兒歌、歌曲、以及一些常識、計算等教材本身都具有明顯的思想品德教育意義,恰當?shù)倪\用這些材料,也可收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例如:設計一些 “給弟弟妹妹送禮物”、“送小鳥回家”、“給老師或者媽媽送賀卡”、“我來保護地球”、“做孝敬老人的好寶寶”等有意義的活動,就可以自然的滲透一些保護環(huán)境,團結友愛,尊敬長輩等教育。在各科教學中,巧妙的將教材中的閃光點,如: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通過討論等方式,讓幼兒參與;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和一日生活的細節(jié)中,我時刻注意用自己的儀表、言行、體態(tài)去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分辨身邊世界中的真善美;詛咒、厭惡身邊的假惡丑,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教育。一堂課,一次活動結束了,我每次都根據(jù)活動內容把含有德育教育內容的知識進行小結,把德育教育延伸于下節(jié)課或日常生活之中。
三、組織專門性的德育活動,實施了道德教育
我除抓好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外,還根據(jù)各年齡班德育的內容與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行為表現(xiàn),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一些專門性的德育活動,即為實施某項德育內容的教育活動。如有關德育內容的主題談話,、參觀、討論、上課、情景表演、木偶戲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具體的實例,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道德行為和習慣。在組織專門性的德育教育活動時,力爭形式生動活潑,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方法靈活多樣。這種活動可以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時間內進行。如可在晨間組織有目的地談話、評價等活動。也可在自由活動時間內進行,每次活動時間長短可視內容而定,一般不宜過長。要多采取用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提出行為的方式,動手進行實際練習,擬人化的形象對幼兒更有其特殊化的作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做好家庭、幼兒園、社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實施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育。
在幼兒德育過程中,影響幼兒思想品德形成的有多種力量,如: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對幼兒的教育影響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兒園中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則相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無法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實踐證明,如果各方面對幼兒的要求不一致,就會相互抵消教育作用,造成幼兒思想混亂,無所適從,或帶來行為表現(xiàn)的兩面性。這都不利于教育幼兒。家庭是幼兒生活的第一個集體,幼兒的身體發(fā)育,生活經(jīng)驗的獲得,行為習慣、性格、情感、以及智力才能等方面的形成與發(fā)展,家庭教育起著重大的作用。特別在兒童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形成方面更為重要。幼兒從小在家庭里學習著與人交往,學習對人、對物的態(tài)度,在家庭和家長的熏陶、感染和教育下,逐步培養(yǎng)起品德和行為舉止,親密的家庭關系,使幼兒也最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幼兒生活在社會中,社會的風尚,習俗也熏陶和影響幼兒。因此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確實施必須要加強家園聯(lián)系,定期召開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冊等,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同時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如:開展了幼兒和社區(qū)中的爺爺、奶奶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活動進行了尊老、敬老的教育。
以上是本學期的思想品德及養(yǎng)成教育總結。
品德的養(yǎng)成6
摘要: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養(yǎng)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步驟、分階段的。以“小學品德養(yǎng)成教育要到位”為主要觀點,從情、理、責及合四個角度,以小學德育管理者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育;品德教育;養(yǎng)成教育
對小學生而言,所謂的養(yǎng)成教育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以及思維習慣。從品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教育目標來看,由于小學生原本年齡大小、年級高低以及固有的受教育內容有所不同,需要德育工作者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針對性的養(yǎng)成教育。嚴格意義上來說,小學生應具備的思想品德包括品質、意志、行為和情感四個方面,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鮮明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因此,筆者認為在教育過程中,針對思想品德所包含的四個方面,將德育的養(yǎng)成工作分別交由情(以情動人,獲取學生的信任)、理(由理入德,從道理中感受習慣)、責(以責任之心規(guī)避和引導自己的行為)、合(追求社會教育和校園德育的有效結合,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效果)四個階段來完成。
一、以情養(yǎng)成
教師是與小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的“第一媒介”,因此要想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所傳達的信息、內容以及精神是正確的、為自己所需要的,就需要建立小學生對教師親近的情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小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成長的滿腔熱情,才有可能去關注他們所講述的道理。因此筆者認為品德養(yǎng)成教育的第一步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師生之間良性的彼此信任、彼此關注的基礎和平臺。
因此,為了構建這個平臺,筆者建議在學校既定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余,著重推出各類科普、主題教育類活動,比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輪流安排教師進行國旗下講話,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舉辦禁毒專題文化展覽等,并且鼓勵除了班主任之外的所有任課老師都能積極參與其中,目的在于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課堂之下的“另一面”,感受到自己的老師心系自己、關注自己成長的一面,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讓其樂于接受。
筆者曾組織開展了“熱愛國旗”的主題班會活動,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學生年齡特點進行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并安排其他學科的教師作為指導顧問。教師用細膩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聲音向學生介紹國旗的象征意義和來歷,介紹國旗護衛(wèi)隊誓死捍衛(wèi)國旗的故事,講述革命先烈在戰(zhàn)場上用血織染國旗的一幕幕,讓學生從悲愴的畫面中感受歷史,并隨著教師的情緒進入當年烽火硝煙的情境中,感受到老師言辭當中的愛國情感,深刻認識到國旗對于國人不一樣的意義,能夠深刻警醒自己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熱愛國旗、尊重國旗。在思維認識和道德情感內化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無疑被拉近了。
二、以理養(yǎng)成
當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情感上的默契,擁有一定的積淀之后,后續(xù)的說理工作自然就會變得簡單很多。因為在過往的德育過程中,因為很多小學生缺乏和教師之間的情感鋪墊,導致突如其來的大道理、大說辭,給小學生造成逆反心理,反倒不容易接受。但是針對任何一種道德現(xiàn)象,原則上個體只有在對其形成充分的認知和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將其內化為一種意志、一種約束,外化為習慣,所以說理的關鍵在于,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采取其所能接受的措施,將德育的內容鑲嵌在寓教于樂的游戲或活動競賽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品德課上學生懂得了講衛(wèi)生的意義,老師可以通過開展洗手、剪指甲等游戲訓練,評比“我是衛(wèi)生小旗手”,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的德育活動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學校要制訂激勵措施,通過評選“美德少年”“學習標兵”等獎勵方式,讓學生不斷地得到他人的肯定,使學生明白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不定期讓學生審視自己的習慣,監(jiān)督自己的行為并及時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朝著真善美的方向發(fā)展。
三、以責養(yǎng)成
當學生明白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時,接下來的重要議題就在于如何讓學生將這些道理、準則內化為一種習慣,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隨時隨地去要求和約束自己。事實上由于小學生的思想、性格都尚未定型,因此德育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象,即明白的道理亦會犯下錯誤,知道的規(guī)則卻不愿意去遵守等。因此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德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在于引導、在于老師的以身作則,用責任心來規(guī)避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換言之,“德育不是一種需要牢牢掌握和背誦的知識”,教師應給學生視覺參觀和行為模仿的機會,進而讓養(yǎng)成教育有效地落到實處。比如說關于禮貌用語的使用,探索固體是否能進行聲音的傳播。再來看小組2:他們在完成了第一部分內容后,沒有像第一小組那樣去做聲音傳播介質的探究,而是先探究了聲音的傳播效果。在這個問題中該小組的成員犯難了,應該怎么做才能判斷呢?正在這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筆者材料中準備的聽診器,他們決定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探究,首先他們選擇普遍的聽診方式來測試空氣,接下來將聽診器的頭放在金屬塊上重新聽,又裝了一個液體袋來聽,通過這三種方式來確定各種介質傳播聲音的強弱性。該小組成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檢測空氣傳播時聽診器的距離與其他兩種測試的距離差的比較多會不會影響結果呢?于是他們選擇最接近的距離重新測試。最終將其探究出來,并在思維導圖中標記固體最快,液體其次,固體最慢,小組2在這個實驗后直接就將傳播介質分析出來了。最后通過簡單的實驗進行了證明。在有效的時間內,各個小組的學生都完成了思維導圖的.內容,幾乎沒有學生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并且,許多小組在完成了科學探究后還選擇一些自己沒用過的材料進行探究,最終學生根據(jù)自己探究情況繪制出完整的《聲音的傳播》思維導圖.
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后,也完成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這節(jié)課中筆者只是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遇到較難的問題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其他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學生的整個探究活動結束后,筆者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回顧梳理,在沒有用思維導圖前,學生都是想到什么說什么,沒有條理性,有時還會將比較重點的知識遺漏,但運用思維導圖后,學生不需要看教材都能很清晰地將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幾乎沒有遺漏,知識梳理時,筆者請一名學生來說,這名學生按照思維導圖來進行的,首先說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聲音的傳播,然后說出關于聲音傳播的三個內容,并將三個內容的知識點都說出來,沒有遺漏,并且還簡單說了一下探究過程,可見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后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學生只有經(jīng)過長期訓練,才能形成這種思維,養(yǎng)成科學的心智思維模式,在科學探究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運用策略,使思維導圖充分利用在科學探究中,讓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探究,使科學探究能力快速提升,得到更好的思維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鵬.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的研究[D].揚州大學,20xx.
。2]于昊.思維導圖及其教學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xx.
[3]郭艷霞.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xx.
品德的養(yǎng)成7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發(fā)展,西北地區(qū)在經(jīng)濟的帶動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教育也不能落后,緊跟時代教育的步伐正在崛起。在經(jīng)濟各生活方式的變化下,社會、學校、家庭會對學前兒童品德養(yǎng)成的發(fā)展有沒有發(fā)生改變或者想法呢?我們說,學前期是孩子品德養(yǎng)成的非常時期,同時,它也是品德養(yǎng)成的啟蒙時期和個人品德形成的奠定時期。在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四幼兒園為例,我們進行探索并提出建議如何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品德教育發(fā)展。
關鍵詞:學前兒童;品德;教育路徑
一、當下學前兒童品德養(yǎng)成的現(xiàn)狀分析
學前兒童在整個教育身心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影響,既取得了一些可觀的成就,同時也突出了它所存在的隱患問題。我們要肯定也要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ㄒ唬⿲W前兒童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成就
1.教育意識增強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的養(yǎng)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老師和父母都對學前兒童的品德素養(yǎng)十分關注,不斷地交給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于促進美好品德的形成。社會上,教育部以及各界教育人士都在大力提倡品德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事業(yè)和教育娛樂活動,重在培養(yǎng)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夠更容易適應外界環(huán)境。2.教育的方式民主教師的教育方式對于學前兒童品德培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和諧社會的引導下,教師的教育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從不關注兒童的內心想法到關心兒童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不再是簡單的帶著孩子出去玩耍,做游戲。通過一件小事或者一個現(xiàn)象教育孩子們品德的重要性,回去也是給父母做一個小榜樣,父母也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有禮貌和道德。同時,孩子也覺得這是很值得去做的事情,經(jīng)過生活的磨練會讓他們在品德形成的認識上更清晰,有利于自身良好品德的塑造。3.文化素質提高在文化自信、文化創(chuàng)新的影響,父母也會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德。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比較懂事,尊敬老師,愛護小朋友,與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得到很明顯的提高。老師教育起來也相對容易,進一步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提升品德培養(yǎng)的進程。
。ǘ⿲W前兒童品德形成存在的問題
1.教育環(huán)境合力不足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教育環(huán)境的發(fā)展前途。社會的風氣形成會驅使人們去做一些是否有益的事情,要想給學前兒童一個溫暖又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的環(huán)境是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糟糕的教育環(huán)境就會阻礙兒童品德的養(yǎng)成,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去培育兒童品德素養(yǎng)。2.教育方式陳舊培育孩子品德途徑有很多,我們可以才采取很多種方法。但是如果是太陳舊的方式去培育兒童,那么兒童遲早會對其產(chǎn)生厭惡想法。不僅僅是帶著孩子們做一些手工藝、畫畫、唱歌、跳舞,而是讓這些學前兒童認識一些更新鮮的事物,做一些更具有生活氣息,回歸自然世界的事情。3.教育內容偏頗由于教師主體能力的不足,會淺化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對學前兒童鎖要教育的大綱與內容以及要求也不是非常具體深刻認知。所以要在教師的學位聘用要就要很高的要求,因為學前兒童時期的發(fā)展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看似很簡單,其實很復雜,充滿著挑戰(zhàn)性。學前兒童內心充滿著好奇心,他們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老師和父母有可能無法理解。因此,對教學內容的深刻認識會強化學前兒童的品德養(yǎng)成。4.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社會發(fā)展的變化會引起家庭教育的客體——孩子的發(fā)展。快速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下,父母們可能更忙于奔波自己的工作,而是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們認為只是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健康就可以了,經(jīng)驗也是借鑒社會或者是他人的想法,沒有自己的觀點,也是無從下手,教育方式很不合理、不科學。
二、學前兒童品德養(yǎng)成的教育途徑
。ㄒ唬┨岣呓處煹恼w素質
我們的教育主體——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yè)去澆灌花園里的花朵,而這個園丁就要需要擁有很強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道德。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會影響學前兒童品德的養(yǎng)成。學前兒童品德發(fā)展是在教師的行為引導的,引導錯誤,品德形成也就會朝著不正確的方向走下去。為了學前兒童品德的良好形成一定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
真正的教育要幫助兒童生命的成長,關愛兒童本身,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教育環(huán)境,有利于學前兒童更好的養(yǎng)成很好地品德素養(yǎng)。在優(yōu)雅舒適的環(huán)境影響下,比如父母的以身作則、教師的關愛、小朋友之間和諧相處等等,正確引導學前兒童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自主地進行道德判斷。
(三)學會運用一些教育方法
對于學前兒童的教育方法,教師必須擁有一顆愛心,進行愛的教育,以愛的智慧去教育學前兒童,解放兒童的本性。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教師和父母都要對兒童的行為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如果兒童做的事情是對的,那么教師或者父母就應該對他們進行鼓勵或者獎勵;如果是錯的,也不要對兒童進行打罵。這不僅是對身體上的一種懲罰,更是對心理上抹不去的傷害。友好對待小朋友,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師,也會愛護周邊的公共事物。
三、結語
在新時期的教育下,學前兒童的品德養(yǎng)成對其以后的自身發(fā)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當他們處于青少年時期,學前兒童時期形成的道德習慣會深深影響其所作所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會導致他們走向一個錯誤的道路,更為嚴重的是走入一個不可見底道的深淵里。學前兒童品德的養(yǎng)成也不是學校教師短時間就能培養(yǎng)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也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學習正確的教育觀點。學前兒童的品德形成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會他們去適應不一樣的環(huán)境,父母、教師以及社會都要以積極的、正確的行為去引導兒童擁有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瑪利亞.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黑龍江出版社.
[2]張晴晴.學前兒童品德養(yǎng)成教育路徑探析[D]20xx,5.
[3]李樹仙.鄉(xiāng)鎮(zhèn)學前兒童品德現(xiàn)狀以及教育[J].
品德的養(yǎng)成8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對于初中生品德的養(yǎng)成和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既有關聯(lián)又有區(qū)別,須著重從這兩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與品德。
關鍵詞:品德;教學效果;家校配合
利用思想品德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對孩子的發(fā)展終身受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孩子、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
一、思想品德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二、思想品德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個人學習習慣不好,效果就往往事倍功半。
三、家校配合
習慣是在長時間、多方面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單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難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家長的配合。比如:可以利用家校通、人人通實現(xiàn)與家長的互通,及時將上課的表揚與批評名單通過家校通、人人通發(fā)送給家長,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及時進行配合教育。
思想品德課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一開始可能有點“累”,但只要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最終幫助孩子們在各方面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
品德的養(yǎng)成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就閆老師執(zhí)教的《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進行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貼近生活充實文本巧設情境寓教于樂》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教法、學法、過程、板書等幾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冀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三的內容,本單元教與學內容的設計,主要依據(jù)課程標準中“我們的學校生活”的內容要求,力爭使同學們對并不陌生的學校有一些新的認識與了解。在此之前,孩子們已經(jīng)學習了《我和同學》《我們敬愛的老師》這兩個主題,這為過渡到本主題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材中有重要作用,是同學們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養(yǎng)。
二、說學情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地集中自己的精力,自控力不強,沒有形成正確的課堂觀,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不專心聽講、思想開小差、不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fā)言等。孩子們對于課堂的熱情還取決于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如果課堂趣味性很濃,他們的參與熱情就會很高。
三、說目標
基于以上的情況分析,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來說說本課具體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懂得專心聽講、獨立書寫、勤于閱讀等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表演等形式,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懂得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2.通過自查自糾,了解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不良習慣,并改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辨別好習慣和不良習慣,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意愿,并為之努力。
其中,教學重難點是使認識到養(yǎng)成專心聽講、獨立書寫、勤于閱讀等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法
1.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教師首先應該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教學,同時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但是,現(xiàn)行教材內容比較單一,我們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選擇表演場景,選取圖片和典型事例,補充讀書現(xiàn)狀調查、名言、名人故事、兒歌等,充實文本,做到了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也落實了兒童的品德形成來源于生活的課標要求。
2.《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采用學生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精心設計了 “幫淘氣找成績下滑的原因” 這樣一個大的情境,利用孩子們樂于助人的天性,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采用了觀察圖片、情境表演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一步步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五、說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或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
1.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法指導上我們主要以激趣為主,使學生能在愉悅情境中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
2.我們很重視學生對學、互學、群學,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
六、說過程
1.情境教學貫穿始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我們設計了“淘氣媽媽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這樣一個情境,巧妙地將習慣培養(yǎng)融入到教學中,避免了以往“說教式”“問答式”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們在表演中、討論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潤物無聲。
情境一:專心聽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如何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我們利用情境主線,引導孩子們走進淘氣的課堂中,隨機出示一些圖片,讓孩子們認真觀察淘氣上課的表現(xiàn)并同桌互相說一說,從中明白在課堂上一定要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言,多動手勤動腦。同時,師相機小結:在課堂上要做到:一看、二聽、三說、四記、五想。
情境二:獨立書寫。在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認為在課堂上把淘氣放學回到家寫作業(yè)的狀態(tài)表演出來,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孩子們也更易于樂于接受這樣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通過觀看表演,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淘氣在寫作業(yè)過程中的不良行為。通過小組交流匯報,孩子們明白了在寫作業(yè)的時候應該獨立自主高效地完成。
情境三:勤于閱讀。情境中,淘氣寫作文也發(fā)愁,老師就引導孩子們?yōu)樗鲋\劃策,巧妙地引出讀書的重要性。隨后又出示讀書現(xiàn)狀調查,讓學生們明白只有一個愛閱讀的民族,才是最有前途的民族。從而激勵學生養(yǎng)成勤于閱讀的好習慣。
2.自查自糾對癥下藥
課上到這,學生已明白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我們發(fā)給學生自查卡片,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進行自我評價,通過涂星的方式,認識到自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哪些好的習慣,哪些習慣還有待加強。對于自己還做得不好的方面,要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給他們一個進步的空間。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并落實了課標指出的:積極促進學生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事例兒歌鞏固升華
“好習慣早養(yǎng)成終受益”我們通過出示魯迅先生與“早”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好習慣只有從小養(yǎng)成才能獲益終生。為了更有說服力,我們還特意選取了本校五一班成奕君的事例,讓孩子們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更能激發(fā)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情感。
為了讓學生清晰地明白學習中的好習慣,我們特意編寫了朗朗上口的《好習慣養(yǎng)成三字歌》,通過同學們邊拍手邊朗讀這樣的互動形式,加深了印象,升華了主題。
這時我們用“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來結課,更加加深了學生的感受。
七、說板書
板書是學習的導游圖,濃縮了教師的教學思路。閆老師每一環(huán)節(jié)板書自然生成,這樣的板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內容清晰,一目了然。
品德的養(yǎng)成10
觀看了關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公開課,有以下幾點想法,與大家交流。
第一、教學目標的描述比較準確
沒有出現(xiàn)以課程的具體內容代替教學目標)目標要具有層次性,采用了行為目標加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來描述,目標表述的主體是學生,李老師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知道良好學習習慣和不良學習習慣的表現(xiàn)及影響,能夠認識到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以及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必要性;了解分析自己的學習習慣狀況,懂得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與糾正不良學習習慣的途徑。
第二、處理教材策略巧妙
李老師以善于談話與笑容可掬等自身個性為基礎,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教材,以點帶面,突破和闡釋教材。以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課程標準》為尺度,認識和分析教材,以教材中學習習慣的表現(xiàn)及影響,,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以及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必要性;客觀與學生一起分析自己的學習習慣狀況,結合結合城關中學優(yōu)秀學生王某同學成功的例子,探討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與糾正不良學習習慣的途徑為藍本,理解和加工教材,以學生為根本,挖掘和構建教材。
第三、活動形式的多樣性與活動內容的豐富性
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故事導入新課,王昌昀 (20xx年永嘉文科高考狀元)的學習習慣影響人的人生案例,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卡,不良學習習慣糾正卡等資源,通過暢談感悟,分享成果,對比反思等活動實現(xiàn)教學目的。理發(fā)師“拿葫蘆當腦袋”小故事說起,在告訴孩子這樣一個道理:人的習慣都是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養(yǎng)成的,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受益終生,但壞的習慣如果不及時改正也能禍害我們一生。王同學好習慣與壞習慣產(chǎn)生的不同結果,使學生明白學習是頑強的巨大的力它可以主宰人生,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的因素。
第四、教學設問比較合理
李教師在教學中主要的提問有:從王昌昀的案例中,你有哪些感悟?找出你身上一個良好學習習慣,并說說你是如何養(yǎng)成的?寫出一個你目前最想改掉的不良學習習慣?你打算怎么改掉它?問題設計有梯度、有層次,設計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設計的問題具有開放性,設計的問題要有助于生成問題。
第五、提倡先行學習
符合溫州市課堂變革的要求,依據(jù)學生學習起點選擇內容,突出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的途徑等核心知識學習任務或問題設計清晰、簡明,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設計有充足時間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導學案的編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有課前預習,課中導學,課后拓展等設計學習,在課堂中填寫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卡,不良學習習慣糾正卡合作討論有十多分鐘,有助于學生大膽參與、互動提高。
【品德的養(yǎng)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