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粒米聊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紳,而這首詩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是—節(jié)約糧食,今天我們就從一粒米開始聊起吧!我們先來算一個帳,一粒米看起來很少,但你有沒有想過,全國十三億人民都浪費一粒米的話,那就是十三億粒米,再用十三億除以50粒(相當于一克),等于26噸,如果十三億人一年浪費下來,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比一粒米更多的浪費每天都在發(fā)生著,比如說在自住餐廳里,有人拿了非常多的食物,最后會有很多沒吃過的'東西留在餐桌上,最后就浪費了。還有在學校里,中午的午餐,有很多同學吃了一點就把剩余的飯菜倒掉了。這些浪費的行為要是給農民伯伯看到了會多么心痛呀。
其實我們根本沒有資本浪費,在農村有2365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在我國的西北地區(qū),有很多人都吃不上飯。還有非洲國家的有些人,都因為沒有食物最后被餓死。
節(jié)約資源,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能吃多少就拿多少,一粒米都不能浪費。
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態(tài)度,如果你現在在浪費,請做到1.讓自己不再浪費2.想想世界上還有些人還在餓肚子。
南京拉薩路小學四年級 張東喆
【從一粒米聊起】相關文章:
4.雖是幾粒米
5.一粒米飯散文
6.從一個微笑開始
7.從一粒飯想起
8.從一個微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