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成語故事
成語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每個成語都有屬于自己的來歷故事。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小學生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生的'成語故事1:壽比南山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皇帝朱見深的第五子就藩青州,稱衡王。
當年,衡王過壽,發(fā)出告示:壽禮最珍者,請首席首座。屆時,青州的文武百官,豪紳貴族為了討好衡王,抬豬羊,攜厚禮,蜂擁而至,好不熱鬧。
獻禮必,百官們各懷鬼胎,但無一人敢去首席就座,全在偏席吃茶。時近正午,從大門外進來一個人,他衣衫襤褸,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且兩手空空,卻旁落無人的徑直到首席坐定。眾官見了即驚又妒,擠眉弄眼,咳嗽揚聲:何許人也,獻有何禮?其貌不揚者不慌不忙地站起來,對大家說:“鄙人禮品最珍,諸位請隨我來!”
至午朝門外,揮手向南,口稱:愿衡王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眾人抬眼看去,只見云門山峭壁上有一巨大“壽”字閃閃發(fā)光,光芒直射王府。
眾人覺得很驚訝,目瞪口呆。過了多時,衡王細看那字,只見那“壽”字下面的“寸“部少了一點。衡王忙問那人這是怎么回事,衣衫襤褸者笑曰:“眾官以貌取人,不辨賢能,那一點就隨她去吧!”衡王整衣上前,納頭便拜,口稱:“知錯知錯,先生有何補救之術?”那人說道:“好說,我自有辦法!
他命令文武百官一起動手,撩水磨墨,眾官雖有不快,但又不敢不從,個個累得汗流浹背,精疲力竭,一天一夜之后,那人吩咐取來綢緞兩匹,卷作一團,向墨盤中一抹,信手向南拋去,綢團凌空飛起,直朝大“壽“而去,正好補上了那一點,眾人拍手叫絕。隨著那一點的形成,又是一陣強烈的金光閃耀,耀得眾人眼睛都睜不開。
傳說中這光向北一直照射到渤(bo)海之濱,于是老百姓都說在青州城的北邊便出現(xiàn)了壽光縣。這神奇的現(xiàn)象讓大家驚嘆不已。那衣衫襤褸之人就是雪蓑,在宴席上出盡了風頭,讓文武百官羨慕極了。酒足飯飽后,衡王帶領大家浩浩蕩蕩地來到了云門山上,一路上還暗自盤算雪蓑用了多少金子才鑄成了這個壽字?傻搅藟圩智耙豢,衡王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原來這個壽字是用紅泥巴糊在山崖上,外面貼了一層麥秸皮,陽光照在上面一反射,便金光閃閃。衡王惱怒之余,卻又舍不得這個壽字,于是找來青州最好的石匠,把壽字刻在了山崖上,壽字留住了,金光卻永遠消失了。
云門洞旁的懸崖上鐫刻著巨大的“壽”字,它通高7.5米,寬3.7米,為天下第一壽。壽字座南朝北,端莊大方,“壽比南山”亦來源于此。
小學生的成語故事2:老馬迷途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恒公率軍出征,卻在途中因大霧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靠一匹老馬才能平安回國。從此,齊國上下對這匹識途老馬倍加寵愛,漸漸地,老馬迷失了自我。它常這樣想,原來我有如此異能,我可是匹寶馬啊!老馬陷入了自我陶醉中。
過了一個月,齊恒公再次出征,為了防止迷路,齊恒公又帶上了這匹老馬。老馬得意極了,把頭抬得高高的,連正眼也不瞧那些戰(zhàn)馬一眼。不出齊恒公所料,途中又遇大霧,只好就地扎營。因大霧久久不散,糧食也吃完了,齊恒公只好率人回城取糧,又把老馬牽了出來,讓它帶路。老馬心想:我有異能,肯定能帶大王回去。于是,老馬隨便選擇了一條路,揚蹄前行,不料走了幾個時辰,卻發(fā)現(xiàn)是條死路。齊恒公怒極之下,一刀殺了老馬。原來老馬太驕傲,沒有在沿途做下標記,因此迷了路。
老馬剛醒悟,已是含淚于九泉之下了。
【小學生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