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名人故事大全
名人故事,可以讓我們吸取一些教訓和學習名人的一些值得我們?nèi)ベ澷p的精神,讓我們的歷史方面知識越來越豐富。下面為大家分享了課外名人故事,歡迎借鑒!
拜石為兄--米芾逸事
米芾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但他行為乖張,
米芾笑話很多,他出門不穿宋朝衣服,卻弄一身唐代衣帽。走在大街上,常常引來大量群眾圍觀。米芾洋洋自若,反而更神氣活現(xiàn),別人一看那個架勢,不認識的人也知道,整個大宋除了“米顛”沒第二個這么怪的。古人寫信,結尾總會客套一句“再拜”,而米芾寫到這,他就把筆放下,站起來整理好衣服,然后真的就拜了兩拜。
米芾嗜石,《宋史》本傳記有其事。元倪鎮(zhèn)有《題米南宮拜石圖》詩:“元章愛硯復愛石,探瑰抉奇久為癖。石兄足拜自寫圖,乃知顛名傳不虛。”據(jù)說,有一天,米芾外出遇到一塊希奇古怪的大石頭,形狀奇丑,仿佛人形,米芾非常喜歡,圍著這塊石頭轉了幾圈,不愿離去,他特意將自己的官服脫下給石頭披上,并作了一個揖,嘴里念叨:“石兄,石兄,你能不能隨我一道回府?”。當然石頭不會自己作答,米芾也不需要石頭回答,他命轎夫?qū)⑹^搬進轎子里,就打道回府了。轎夫好不容易將石頭抬回米府。家人連忙出來迎轎,一掀開轎簾,大吃一驚:“怎么老爺變成了石頭?”再往轎后一看,一個短衣短衫的老頭氣喘吁吁的走過來了,家人忍俊不禁,原來老爺一直小跑跟在后面,滿頭大汗。
米芾對此癖好自鳴得意,自寫《拜石圖》。后世畫家亦好寫此圖,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騰人口,傳為佳話。米氏寶晉齋前也有異石,以供清玩,《書異石帖》記有此石。相傳米芾有“瘦、秀、皺、透”四字相石法。
米芾玩石甚至達到一種不理衙務的地步。米芾在江蘇漣水做官時,這地方靠近安徽靈壁,靈璧出產(chǎn)的靈璧石是有名的玩石。米芾收藏了不少靈壁石。每塊都題其名目,經(jīng)常把玩終日不出。楊次公按察使,管一路司法和官吏考核,視察到漣水時,對米芾嚴肅地說:“朝廷將千里郡的地方交給你,你怎么能終日玩弄石頭?”米芾從左袖中取出一靈壁石,嵌空玲瓏,峰巒洞穴俱全,色極清潤,在手中翻轉拋接給楊看:“這石頭怎么樣?”楊不看。米芾將石納入袖中,又取出一塊石頭,疊峰層巒,奇巧得很,不看又納入袖中。最后取出一石,極盡天劃神鏤之巧,看著楊說:“這種奇石,怎么能不愛?”楊忽然開口道:“并非只有你愛,我也很喜歡它!彼蛷拿总朗种袚屵^此奇石,徑直登車離去,米芾逃過考核一劫。
徐悲鴻的南洋之戀
眾所周知,徐悲鴻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為了支援中國抗戰(zhàn),曾多次到南洋舉辦展覽,募集資金。1941年徐悲鴻風塵仆仆地奔走于新、馬各地,義賣作品。這一期間也是徐悲鴻創(chuàng)造力最旺盛的階段,許多優(yōu)秀作品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徐悲鴻在這一時期主要住在檳城,下榻的地點在城內(nèi)的南國旅社,南國旅社因為地點適中,條件較好,所以賓客如云。另據(jù)新加坡歐陽興義對方家訓的采訪筆記,方氏時在旅社內(nèi)當小書記,方回憶說徐悲鴻很和善,每天起得很早,洗臉刷牙后就開始畫畫。畫完后就把殘墨用來練字。徐悲鴻喜歡吃檳城的紅豆沙,也愛吃火鍋,樂此不疲。飯后徐悲鴻總是搶著付錢,總說:他剛賣了一幅畫,當然由他請客。
另據(jù)新近歐陽興義出版的《悲鴻在星洲》一書,也記載著徐悲鴻在南洋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戀情。
“在檳城期間,一位17歲的檳城少女闖進徐悲鴻的世界,而太平洋戰(zhàn)爭的炮火,轟毀了這段感情,留下只是無限的感慨。
徐悲鴻來新馬時,與蔣碧微的感情已經(jīng)破裂,婚姻失敗,不免有幾許失落之感。雖說那時他的心靈有很強的寄托—一為支援中國抗戰(zhàn)而開畫展籌款—一但人的感情是復雜的,心靈里除熾熱的愛國之情外,還可以容納男女之間的`戀情。關心和愛護他的朋友,也覺得應該有個人作他的伴侶,照顧他的日常生活。
幾位當年與徐悲鴻交往甚密的前輩說,徐悲鴻也有自己的考慮,他當時接到美國援華總會的邀請,要到美國舉行畫展,將賣畫所得捐助中國人民抗戰(zhàn)及賑濟難民。徐悲鴻通曉法語,卻不會講英語,在美國有語言上的難題。因此,他十分需要一位通曉英語的人隨行,充當他的私人秘書及翻譯。
后來,有一位芳齡17的檳城少女經(jīng)友人介紹給徐悲鴻,她自幼受英文教育,由于家庭成員會華文教育,也通曉華文,會講華語,還會講新馬通行的閩南話。
認識了這位檳城小姐后,徐悲鴻曾在她的陪伴下到過許多地方,兩人感情與日俱增,已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幾位受訪者還說徐悲鴻有意娶這位檳城少女,然后在檳城安家落戶。但后來戰(zhàn)爭爆發(fā),全部計劃打亂。當時,也有人勸過徐悲鴻,說兩人年紀相距很大,結成夫妻是否妥當,應該慎重考慮一下。不過,這應算是徐大師在檳城留下的“一段情”吧。
這位曾經(jīng)與徐悲鴻有過一段情的少女,后來嫁作商人婦,還一直住在檳城,現(xiàn)已是“祖母級”的老婦了。回首前塵夢一番,再也不愿跟人家提起這段“曲未終而人散”的舊情。
這段韻事還有后話,1959年5月蔣碧微從臺灣到檳城與新加坡,在黃曼士家中住了約10天。據(jù)她回憶,當時黃曼士的太太曾經(jīng)告訴她,徐悲鴻在檳城結識一位華僑小姐,徐先生和她訂過婚,而且?guī)У近S家,曼士夫婦都見過,那女孩子既平凡又不漂亮,所以黃太太力勸徐先生打消原定計劃。蔣女士所言是否確實,現(xiàn)在恐怕很難印證了!
一些與徐悲鴻有深交的老輩提供了 關于這段戀情的更多資料。
如韓山元的《悲鴻檳城逸事》、陳根基的《大馬桂冠詩人穿針引線 徐悲鴻按城結姻緣》,記錄80多歲的馬來西亞詩人、教育家孫少卿的回憶:“1941年悲鴻住在檳城南國旅社的時候,常愛吟誦王維的詩句: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
此物最根思。
孫少卿了解悲鴻當時感情婚姻破裂的心情,在堂嫂幫助下,安排了悲鴻與一位鄧小姐相親,見面時有孫少卿夫婦與鄧小姐和她的母親。
雙方同意并很快地在檳城極樂寺以佛教儀式訂婚,鐘靈中學的文史教師管震民任證婚人,并主持訂婚儀式,極樂寺住持志昆老和尚主持禮佛,為一對新人祝福,用的是素筵。參加儀式的有孫少卿、駱清泉和鄧小姐父母,黃孟圭也從新加坡趕來。徐悲鴻以一枚價值不菲的鉆石戒指作為信物,準備赴美畫展后回檳城與鄧小姐完婚。
悲鴻與鄧小姐曾一起赴新加坡見過黃孟圭與黃曼士,悲鴻在檳城也曾在一天內(nèi)畫了三幅馬,酬謝孫少卿、駱清泉與鄭今村校長,又贈孫少卿兩副對聯(lián):
小艇適孤往,大名多說來。
往事千古,吞吐大荒。
但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徐悲鴻回到中國,天隔一方,在桂林寫信給駱清泉表示已不能回檳城,因此決定解除婚約。
鄧小姐的父親鄧老伯則在日治時期,冒著生命危險將悲鴻的畫箱藏于家中天花板上,仍希望悲鴻能回到檳城。
清代敢于創(chuàng)新的“濃墨宰相”——劉墉
清乾嘉年間,帖學風行,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等人書法更是風靡一時,當時還有一位與之齊名的人物,他就是電視連續(xù)劇《宰相劉羅鍋》里的主角——劉墉,他善于學習歷代名家的長處,大膽創(chuàng)新,韻味特殊,備受近代人所喜愛。
劉墉博通經(jīng)史百家,他的書法,不隨俗,初時從趙孟頫入,法魏晉,學鐘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中后期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名滿天下”。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nèi)含剛勁。劉墉書法之境界可以“靜”、“淡 ”、“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他與喜用淡墨的王文治成鮮明對照,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但他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寫法,受到了當時的一些思想保守的書法家的指責,翁方綱就是其中的一個。
清人包世臣《藝舟雙楫》記載著這一趣事:翁方綱有一個女婿是劉墉的學生。有一次,這個學生去看望岳父,正碰上翁方綱在練字,寫的還是他練了一輩子的字體,一筆一畫都完全按古人的要求,不改動一筆。這個學生因為受到老師劉墉的影響,對老岳父墨守成規(guī)看不慣,就拐彎抹角地說:“岳父,您和我的老師都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我從來沒有聽您評論我的老師的書法。您今天給我談談吧!”
翁方綱放下筆,看了看他的女婿,說:“你回去問你的老師,他寫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
這個學生真的回去問老師。劉墉笑了笑說:“你回去也問你的岳父,他寫的字哪一筆是他自己的?”
這互相間的問話,反映了他們對待書法藝術的不同見解,一個守舊,一個創(chuàng)新。后來這個故事成了書法史上的佳話。
據(jù)說劉墉握筆的姿勢也是很奇特的。他在客人面前寫字的時候,筆正腕端,采用傳統(tǒng)的握筆方法。但是,他自己在內(nèi)室書房寫字的時候,就不論寫大字寫小字,都轉動筆管,飛快地書寫。筆隨手指前后左右旋翻飛動,像獅子滾繡球一樣。他寫得興奮的時候,甚至筆管脫手飛落到地上?上,這種方法沒有傳下來。
【課外名人故事大全】相關文章:
1.名人故事大全
2.高中名人故事大全
3.山西名人故事大全
5.英語名人故事大全
6.立志名人故事大全
7.中華名人故事大全
8.名人故事摘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