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犧牲》有感
是的,也是老舍的小說。老舍在《鐵牛與病鴨》中描述了一個留洋歸國的王明遠,他“既不鬧中國脾氣,也不鬧外國脾氣”,中餐西餐都行,中國電影外國電影皆可。與王明遠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犧牲》中留美歸來的毛博士,是一個既有“中國脾氣”,又有“外國脾氣”的人。同時,相對于王明遠一心為公,想做點有用的事情,毛博士則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王明遠在甘心犧牲自己,毛博士則在抱怨自己在做著犧牲。
老舍在寫這篇小說時,很會起名字,文中的“毛博士”并不“博”,確切的說,不是“博學(xué)”,而他“博”的內(nèi)容,則在生動的描寫中一一突現(xiàn)出來。這充分顯示了老舍的寫作風(fēng)格:越來批評一個人物,給他賦予的名字就得越贊美的口吻。這與小說《善人》的命名方式簡直是如出一轍。
作者對毛博士的半土不洋的描寫首先是從外表開始的。“我”第一次見到毛博士,他全身的西式打扮,都帶有刻板的.色彩,儼然是在隱喻他對外國東西的教條照搬,所以給人的感覺是不中不西,不土不洋。“他不使人覺得穿西服的洋味兒,而令人聯(lián)想到孝子扶杖披麻的那股勉強勁兒”。衣著穿戴其實最能直接傳達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尤其是在近代中國社會,如何打扮成了表明自己或新潮或老派的最簡單方式。作者在開篇對毛博士的著裝描寫,不僅很清晰地給讀者以感官印象,而且也為下文的敘述定了基調(diào),實在是好哉!
文章著重描寫了毛博士的行為態(tài)度,給讀者的印象十分深刻。比如小說描述毛博士自戀式照鏡子,作者用了相當(dāng)幽默的話來調(diào)侃,“這位博士把那么晴好的天氣都帶累得使人懷疑它了”。初次相識后,毛博士給“我”留下了這么一個印象,“我只覺得他像個半生不熟的什么東西——他既不是上海的小流氓,也不是在美國長大的,不完全像中國人,也不完全像外國人。”小說中在毛博士與學(xué)校的合同事件上,毛博士以“美國精神”來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一旦覺得利益受損,馬上就用“中國精神”來衡量、解決問題了;榍盎楹竺┦可、態(tài)度、思想的大轉(zhuǎn)變,使“我”完全洞悉了毛博士的內(nèi)心世界,他愛惜的只有自己的錢財,這是個典型的自私自利者。
小說的結(jié)尾,毛博士消失了,“有的人說,到現(xiàn)在他還在瘋?cè)嗽豪锬?rdquo;。按照毛博士的性格發(fā)展邏輯來說,最終的去處也只能是瘋?cè)嗽毫恕?/p>
我從文中學(xué)習(xí)了怎樣描寫一個人,怎樣增加文章細節(jié)的突出人物形象,怎樣做到充分顯露文章主旨等,可謂受益匪淺。
2下一頁@_@我是分割線@_@
【讀《犧牲》有感】相關(guān)文章:
1.犧牲巧克力
2.犧牲自我作文
3.讀有感
4.讀有感
5.讀有感
6.讀有感
7.讀有感
8.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