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nóng)讀后感300字
憫農(nóng)讀后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拿起古詩書,念到這首詩時,總會想起農(nóng)民伯伯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干活。
天上烈熱炎炎,農(nóng)民伯伯們拿著沉重的工具,種莊稼,種水果種……汗水就像雨水一樣,從皮膚里冒出來,集中到一起,都可以泡滿一大桶水了。他們拼死拼活,而種出來的東西都獻給了我們,只給自己留下一些口糧。
即便農(nóng)民伯伯們那樣拼死拼活,但我們卻在這里浪費糧食,真是不應該;我們不但浪費糧食,還浪費筆芯,筆芯的原材料是石墨,石墨可不好找,如果人們進山五六次,可能才找到一小塊,而我們呢?浪費筆芯,把筆芯當玩具,亂折,亂弄,我們實在不應該這樣亂弄;不止這樣,我們還經(jīng)常亂用一次性筷子……用樹木做的餐具,如果再這樣下去,樹木就會瀕臨滅絕,到時再后悔就來不及了!
為了我們的家園,不要再浪費糧食了,好好去體會“鋤禾人”的艱辛萬苦。
【擴展閱讀:寫作指導,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帶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寫進作品,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表現(xiàn)出鮮明的傾向性。
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寫這一類文章在下筆之前要有明確的寫作目的,由此決定寫景材料的取舍、詳略及順序。比如,同是寫登山,如果是為了表達“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美好的頂峰”這一文題,文章就應突出山路之險,困難之大,意志之堅及登峰后“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為了抒發(fā)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則應重點描繪景色之美,抒寫感情之真。對文章中情與景的關(guān)系的處理,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寫景的同時敘寫作者的感受,即所謂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中,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客觀的寫景,但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深情,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散文家德富蘆花先生的《晨霜》屬于第一種情況,文中不僅描繪了晨霜清凜、潔凈的特征,而且在開頭和結(jié)尾直接抒發(fā)了愛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則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沒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春光、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
【憫農(nóng)讀后感300字】相關(guān)文章:
2.憫農(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