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議論品德的事實論據(jù)
做到有品德、有修養(yǎng),首先需要禮貌。俗話說禮貌是修養(yǎng)的外衣,如果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能夠優(yōu)雅大方,那么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則是美好的,并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議論品德的事實論據(jù),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于謙一身清白
于謙是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19歲時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睂懺娒髦荆钭约。在他數(shù)十年的為官生涯中,蔑視榮華富貴,珍視道德修養(yǎng)。
于謙巡撫河南、山西達19年。當時封疆大吏進京述職,多要向朝中權貴有所饋贈,而于謙每次進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勸他:“雖不愿送金銀珠寶攀附權貴,至少總要帶點土特產(chǎn)線香、磨菇、絹帕之類的東西才好。”于謙哈哈大笑,舉起雙袖說:“我?guī)в袃尚淝屣L!”并就此作七絕一首:“手帕磨菇和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于謙可謂一生清白,兩袖清風。
周恩來照鏡自勉
周恩來同志,一生嚴于自律,品德高尚,為世人所景仰。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養(yǎng)的.結(jié)果。他在青年讀書時代,就在家中大立鏡旁邊,貼著他手書的警句:“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jié);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鏡面前照一照。縱觀周恩來同志的一生,他就是這樣做的。
溥儒不為名利所動
溥儒,字心畬,著名書畫家,清宮宗室。為人清室。為人清正,不慕權勢,富有民族氣節(jié)。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并企圖吞并整個中國,扶植親日勢力,其史溥偉貪圖榮華富貴投入日本帝國主義懷抱。溥儀做了滿洲國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儀為了顯示“皇恩浩蕩”,下詔書召見宗室,封爵,溥儒當然也在被召之列。
可他斷然加以拒絕,隱居于西山為家,連字畫也不賣,周圍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畬,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箲(zhàn)勝利后,他辭去國民黨的國大代表,拒絕參加政治活動,以賣書畫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關于議論品德的事實論據(jù)】相關文章:
關于寬容的事實論據(jù)01-01
關于誠實的事實論據(jù)01-01
關于“愛民”的事實論據(jù)01-01
議論文論據(jù)大全:品德11-02
關于議論品德的名言名句01-01
關于長與短的議論文論據(jù)12-29
自信議論文論據(jù)07-11
議論文論據(jù):自立11-02
議論文論據(jù):自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