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長存善意的心
善,顧名思義就是對他人友好,和諧。這個世界不缺少善良的人,缺少的是一顆長存的善良的心。
我們時常會聽到一句話:“你變了,變得讓我不認識你了。”這句話說的就是人心的變化,隨著事物的變遷,時間的流逝,人不可能一成不變,但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的心就不會和大部分人一樣,他們往往不會太表現(xiàn)在表面。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心,光看是看不出的,這需要時間來證明他那顆是惡是善的心。
在一本書上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很幸運地訂到了火車票,上車后卻發(fā)現(xiàn)有一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置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邊的位子上,卻沒有請那位女士讓位。太太坐定后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那位女士右腳有點不方便,才了解先生為何不請她起來。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臺北。下了車之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說:“讓位是善行,但是從嘉義到臺北這么久,中途大可請她把位置還給你,換你坐一下。”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太太聽了相當(dāng)感動,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了許多。
“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多浩然大氣、慈悲善美的一句話。它能將善意傳達給別人,影響周遭的環(huán)境氛圍,讓世界變得善美,圓滿。“善良”,多么單純有力的一個詞匯,它淺顯易懂,它與人終生相伴,但愿我們能常追問他、善用它,因為老祖宗早就叮囑過“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啊。
善良,它不是軟弱,更不是屈服,善良是一種品質(zhì),一種境界,人們總是覺得做了一件好的小事,這個人就很善良,善良的人他不止只做一件好事,真正善良的人,他做的好事不需要別人看在眼里,更不需要別人把他放在心上。做了好事,想要他人感恩,這不是真正的善良,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個常存善良之心的人,他們不需要任何外界的物質(zhì)和精神感謝,在他們眼里,善良的品質(zhì)就是他們身體中的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真正做到這些,又有多少人呢?
社會核心價值觀中,就有提到友善二字,這說明善良,不僅僅只是個人的品質(zhì)問題,而是值得全社會人民值得關(guān)心的問題。“善人者,人亦善之”,說的就是,想要得到他人的關(guān)心與幫助,就必先關(guān)心與幫助他人。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雖然很不科學(xué),但看那些做了壞事的人,他們往往得到了他們應(yīng)得的報應(yīng)。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的古國,這其中也包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品質(zhì),友善,這并不只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才有的品質(zhì),古人們同樣擁有著比我們更加寶貴的品質(zhì)。
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叫做將相和。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文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使得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他又機智勇敢的使趙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趙王提拔藺相如為右上卿,官位在武將廉頗之上。老將廉頗自認軍功了得,總是不服氣,揚言如果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堪。藺相如于是就稱病不上朝,以免見到廉頗。外人都以為藺相如是害怕廉頗,其實不然。藺相如是為了趙國國家利益,認為將相不和會給秦國可乘之機。廉頗知道真相之后,主動負荊請罪,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共同保衛(wèi)趙國。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團結(jié)同僚。
還有一個故事是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xué)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張家人寫了一封信,張英看后,淡然的寫了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張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為張英會用什么手段可以擺平吳家,誰知道寫了這么一封信,不過也只好照辦。誰知吳家竟被感動了,也讓出三尺來。于是在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成為佳話。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真摯的品質(zhì),那就是友善的作用。一個人要想要活得有意義,其中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保持一顆長存善意的心。
2下一頁@_@我是分割線@_@
【保持長存善意的心】相關(guān)文章:
1.雷鋒精神長存我心
2.保持一顆自信的心
3.友誼長存
4.友誼長存
7.保持一顆純真的心
8.保持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