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糍粑香高中作文
每年冬至到來之前,我的家鄉(xiāng)——大別山北麓的光山縣,人們喜歡打糍粑。這是一種為過年準(zhǔn)備的食物,用糯米制作而成,有的地方叫年糕。據(jù)史料記載,它的創(chuàng)始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吳國名臣伍子胥。
在我看來,年糕與糍粑是有區(qū)別的,糍粑應(yīng)是純糯米制作,不加入任何材料,而年糕則不同,加進(jìn)了一些東西,或咸或甜,不那么純粹。打糍粑是一項(xiàng)需要協(xié)作的活。過去,由村里德高望重者統(tǒng)一安排日期,排定順序,互助進(jìn)行。活動必須趕在冬至之前完成,據(jù)說冬至這天將做好的糍粑用水漂起來,可保存到來年的春天都不會變質(zhì)。
想制作出質(zhì)量上乘的糍粑,需要從糯稻收割前就上心,將夾雜在糯稻田里的稗子、秈稻等揀干凈。糯稻收割后,放在遠(yuǎn)離其他谷物的稻場上脫粒,晾干曬透,妥善保管備用。糯稻去殼成米,最好趕在秋末冬初,盛入透氣的陶缸。臨近打糍粑時,將糯米用篩子篩除其中的'細(xì)米,再挑揀出其中的小石子、秈米等。挑揀后的糯米,粒粒飽滿圓潤,白亮如珠,這便是上好的糯米了。將上好的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撈出濾干,倒進(jìn)架在鍋上的木甑大火蒸熟,然后扣入石臼內(nèi),用木棒反復(fù)杵搗和攪拌,或用木棰輪番擊打,前者四人,后者兩人即可,一對一下地捶打。在反復(fù)杵搗、擊打和攪拌下,米粒相互交融,黏性逐步顯現(xiàn),能將木棒或木棰緊緊黏住,難以拽脫,拉成長長的絲帶,有如白色的綢緞,所以,干這種活都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待臼中之物成泥狀后,用蘸水的干凈毛巾把黏在木棒或木棰上的全部扒下,然后緊貼臼壁擦一圈,使糍粑與石臼脫離,最后整體托起,放在事先鋪了面粉的桌案上,搟成一厘米左右的薄片,切成大致均勻的方塊,晾涼變硬后,以清水浸泡存儲。
在這項(xiàng)活動中,主角是那位拿著濕毛巾者,糯米是否蒸熟、何時出鍋,石臼中的糍粑何時打成取出,皆由他掌握定奪。哪位搬籠屜,誰人上場揮汗捶打,何人鋪面粉搟糍粑,完全聽由他一人指揮。不過,他也十分辛苦,要在制作過程中,給糍粑翻身,給黏著糍粑的工具卸套,給如膠似漆的糍粑和石臼分離,最后要將沉重的大塊糍粑搬上桌案,這些都是很費(fèi)力氣的。在當(dāng)年吃不飽的日子,他在孩子們眼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手中的濕毛巾就是印把子,給與不給,給多給少,全在于他的心情了。時值寒冷季節(jié),圍觀的孩子們凍得吸溜著鼻涕,對溫暖和熱鬧有趨向性,籠屜上熱氣蒸騰,石臼里白霧縈繞,糍粑的香味激發(fā)出他們的唾液,眼神就難免流露出渴望和期待。要是每個孩子都給,主家心疼舍不得,給一個不給另一個,又怕得罪人,索性都交由拿毛巾者全權(quán)處理。圍觀中,有的孩子很快得到一坨,歡天喜地地跑了;有的知道等也沒用,識趣地走開了;有的從頭到尾干等著也沒結(jié)果,最后也只能失望地離開了。人生亦是如此,我們對某人某事有所期盼、抱有幻想,但結(jié)果往往并不遂愿。到底值不值得等待和追求,需要理性判斷和智慧分析,明知得不到,不如及早放棄,放下心里的包袱。果真如此,心情自然輕松。
糍粑可用籠蒸、油炸、火烤、水煮、煎炒、煨燉,其味細(xì)膩香甜、柔韌軟糯,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正月串親拜年,糍粑成為家家戶戶的主食,油炸糍粑外焦里軟,甜酒糍粑醉人心脾,肉湯糍粑香糯綿長,幼時的我總也吃不夠。
我偏愛糍粑,熱衷于去干有關(guān)糍粑的活兒,比如給糍粑缸換水,所以我家的糍粑能放到來年插秧時節(jié)。母親用火鉗在灶膛里烤出一塊焦黃的糍粑,舍不得吃一口,全分給我們,誰能得到,是對誰最大的獎賞。冬天早晨的被窩令人留戀,母親叫起床的方式不是吆喝,而是將烤好的糍粑放在枕頭邊,熱氣和焦香把我們從被窩里拽起。捧著熱乎乎的糍粑,心中充滿溫暖與幸福,咬住兩面的焦殼,不要急于切齒,慢慢拉扯,能牽出長長的絲來。
那長長的糍粑絲啊,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汗水與心血的凝結(jié),更是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冬至糍粑香高中作文】相關(guān)文章:
2.冬至餃子香作文
7.打糍粑
8.烤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