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
《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下面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1】
今年《百年孤獨》,作為為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的暑假,我?guī)е槐尽栋倌旯陋殹窂纳虾7祷刂性霞。它奇異的敘述方式一方面引起我強烈的興趣,另一方面又使我昏昏欲睡。在返鄉(xiāng)的硬座車廂里,我再一次將它打開,再一次從開頭讀起。馬貢多村邊的那條清澈的河流,河心的那些有如史前留下的巨蛋似的卵石,給人一種天地初開的清新之感。用埃利蒂斯的話來說,仿佛有一只鳥,站在時間的開端,用它的紅喙散發(fā)著它的香甜。
但馬爾克斯的敘述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有如颶風(fēng)將塵土吹成天上的云團:他很快就把吉卜賽人帶進了村子,各種現(xiàn)代化設(shè)施迅疾布滿了大街小巷,民族國家的神話與后殖民理論轉(zhuǎn)眼間就展開了一場拉鋸戰(zhàn)。《裸者與死者》的作者梅勒曾經(jīng)感嘆,他費了幾十頁的筆墨才讓尼羅河拐了一個彎,而馬爾克斯只用一段文字就可以寫出一個家族的興衰,并且讓它的子嗣長上尾巴。這樣一種寫法,與《金瓶梅》、《紅樓夢》所構(gòu)筑的中國式的家族小說顯然迥然不同。在中國小說中,我們要經(jīng)過多少回廊才能抵達潘金蓮的臥室,要有多少兒女情長的鋪墊我們才能看見林黛玉葬花的一幕。當(dāng)時我并不知道,一場文學(xué)上的“尋根革命”因為這本書的啟發(fā)正在醞釀,并在當(dāng)年稍晚一些時候蔚成大觀。
我捧讀著《百年孤獨》,窗外是細雨霏霏的南方水鄉(xiāng)。我再次感到了昏昏欲睡,我被馬爾克斯的速度拖垮了,被那些需要換上第二口氣才能讀完的長句子累倒了。多天以后,當(dāng)我讀到韓少功的《爸爸爸》的時候,我甚至覺得它比《百年孤獨》還要好看,那是因為韓少功的句子很短,速度很慢,攙雜了東方的智慧。可能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當(dāng)時有些最激進的批評家甚至認(rèn)為,《爸爸爸》可以與《百年孤獨》比肩,如果稍矮了一頭,那也只是因為《爸爸爸》是個中篇小說。我還記得,芝加哥大學(xué)的李歐梵先生來華東師大演講的時候,有些批評家就是這么提問的。李歐梵先生的回答非常干脆,他說,不,它們還不能相提并論。如果《百年孤獨》是受《爸爸爸》的影響寫出來的,那就可以說《爸爸爸》足以和《百年孤獨》比肩。這個回答非常吊詭,我記得臺下一片嘆息。
我的老家濟源,常使我想起《百年孤獨》開頭時提到的場景。濟水,曾經(jīng)是與黃河、長江、淮河并列的四條大河之一,史稱“四瀆”,即從發(fā)源到入海瀲滟萬里,自成一體。濟源就是濟水的發(fā)源地,但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干枯,在它的源頭只剩下一條窄窄的臭水溝,一叢蒲公英就可以從河的這一岸蔓延到它的另一岸。站在一條已經(jīng)消失了的河流的源頭,當(dāng)年百舸爭流、漁歌唱晚的景象真是比夢幻還要虛幻,一個初學(xué)寫作者緊蹙的眉頭仿佛在表示他有話要說。事實上,在漫長的假期里,我真的雄心勃勃地以《百年孤獨》為摹本,寫下了幾萬字的小說。我虛構(gòu)了一支船隊順河漂流,它穿越時空,從宋朝一直來到20世紀(jì)80年代,有如我后來在卡爾維諾的一篇小說《恐龍》中看到的,一只恐龍穿越時空,穿越那么多的平原和山谷,徑直來到20世紀(jì)的一個小火車站。但這樣一篇小說,卻因為我祖父的原因有始無終了。
假期的一個午后,我的祖父來找我談心,他手中拿著一本書,那就是《百年孤獨》。他把那本書輕輕地放到床頭,然后問我這本書是從哪里搞到的。我說是從圖書館借來的。我還告訴他,我正要模仿它寫一部小說。我的祖父立即大驚失色。這位延安時期的.馬列教員,到了老年仍然記得很多英文和俄文單詞的老人,此刻臉漲得通紅,在房間里不停地踱著步子。他告訴我,他已經(jīng)看完了這本書,而且看了兩遍。我問他寫得好不好,他說,寫得太好了,這個人好像來過中國,這本書簡直就是為中國人寫的。但是隨后他又告訴我,這個作家幸好是個外國人,他若是生在中國,肯定是個大右派,因為他天生長有反骨,站在組織的對立面;如果他生活在延安,他就要比托派還要托派。“延安”、“托派”、“馬爾克斯”、“諾貝爾文學(xué)獎”,“反骨”,“組織”,當(dāng)你把這些詞串到一起的時候,一種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味道就像芥末一樣直嗆鼻子了。“把你爸爸叫來!
他對我說。我的父親來到的時候,我的祖父把他剛才說過的話重新講了一遍。我父親將信將疑地拿起那本書翻了起來,但他拿起來就沒有放下,很快就津津有味地看了進去。我父親與知青作家同齡,早年也寫過幾篇小說,豐富的生活一定使他從中看到了更多的經(jīng)驗,也就是說,在他讀那本書的時候,他是身心俱往的,并且像祖父一樣目奪神移。而不像我,因為經(jīng)驗的欠缺,注意的只是文學(xué)技巧和敘述方式。我的祖父對我父親的不置一詞顯然非常惱火。祖父幾乎吼了起來,他對我父親說:“他竟然還要摹仿人家寫小說,太嚇人了。他要敢寫這樣一部小說,咱們?nèi)叶疾坏冒矊帲家勾箝沽!弊娓笇⒛潜緯鴱奈腋赣H手里沒收了,并順手帶走了我剛寫下的幾頁小說。第二天,祖父對我說:“你寫的小說我看了,跟人家沒法比。不過,這也好,它不會惹是生非。”你可知道,這是我迄今為止聽到的對我的小說最為惡劣的評價?兩年以后,我的祖父去世了。
我記得蓋上棺材之前,我父親把一個黃河牌收音機放在了祖父的耳邊。從家里到山間墓地,收音機里一直在播放黨的十三大即將召開的消息,農(nóng)民們揮汗如雨要用秋天的果實向十三大獻禮,工人們夜以繼日戰(zhàn)斗在井架旁邊為祖國建設(shè)提供新鮮血液。廣播員激昂的聲音伴隨著樂曲穿過棺材在崎嶇的山路上播散,與林中烏鴉呱呱亂叫的聲音相起伏———這一切,多么像小說里的情景,它甚至使我可恥地忘記了哭泣。但是二十年過去了,關(guān)于這些場景,我至今沒寫過一個字。當(dāng)各種真實的變革在謊言的掩飾下悄悄進行的時候,我的注意力慢慢集中到另外的方面。但我想,或許有那么一天,我會寫下這一切,將它獻給沉睡中的祖父。而墓穴中的祖父,會像馬爾克斯曾經(jīng)描述過的那樣,頭發(fā)和指甲還在生長嗎?
看了《百年孤獨》你有什么感想嗎?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嗎?對我的觀點是否滿意呢?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2】
從本書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孤獨。當(dāng)時恰逢哥倫比亞內(nèi)戰(zhàn),數(shù)十萬人喪生,主人公布恩迪亞上校也是在這個時代造就的英雄。戰(zhàn)亂必將使人流離失所,孤獨隨之而生。
那個時代飽受戰(zhàn)爭之苦的人們在作者的刻畫中以另一種形式,無形地抗議著這一切,然而最終無法擺脫的還是孤獨。在那個時代,盡管有人掙扎著去打破這份孤獨,但終因無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終,走向失敗。誠然,孤獨是導(dǎo)致一切惡果的導(dǎo)火索。作者希望廣大拉美人民可以團結(jié)起來,戰(zhàn)勝這份孤獨,讓團結(jié)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區(qū)也投入現(xiàn)代文明的順流之中,順流而上,并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于文明發(fā)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閉,展開新生活。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唯有孤獨永恒。作者所說的這句話并非絕對,放眼未來是正確的,而孤獨并非永恒。竭盡所能,擺脫孤獨,縱使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難敵全軍萬馬。在整體的推動下促使個人的前進,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體,個體才不至于太孤獨無助。這也正是中國不斷向前邁進的原因之一。
有人問作者馬爾克斯,在你這本書里,狂熱昏憒的總是男子(他們熱衷于發(fā)明、煉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是否是你對兩性的看法?而馬爾克斯則回答,我認(rèn)為,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到頭來,人們是會明白究竟哪種做法不夠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為革命起義的危險,馬孔多四年多連綿不絕的大雨,還是男男女女的畸形愛戀,而是害怕自己無法忍受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復(fù)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nèi)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的那種孤獨。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3】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百年孤獨這部名著,直到最近才把這本書看完。說實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并沒有看懂,因為這是一部內(nèi)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離奇的巨著,而《百年孤獨》的另一大魅力就是書中有大量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宗教典故,而作者所用的敘述手法更是讓人又愛又恨。對于我來說,這種獨具特色的寫作手法讓我一方面既迷戀,但同時給我理解文章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jīng)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jīng)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于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里,在經(jīng)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后,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她離去后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jīng)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jié),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4】
即使人命定有孤獨相隨,即使我們必然要行走于大大小小亦真亦幻的循環(huán)之上卻又不可以如莊子般“得其環(huán)中”,那我們又為何要構(gòu)筑銅墻鐵壁,孤獨重復(fù)從前的故事和悲愁,又為何要放棄我們尚被自己承認(rèn)的自由,而不選擇栽下能隨性漫步的花草,集結(jié)交合起世上人的生活,能隨心從這個循環(huán)走上另一個循環(huán)——以構(gòu)建起生活的新意直至消亡?讓心到達孤獨背面,讓真理與愛充盈我的眼界,我只愿做一個完整的人而非孤魂。
真正不會體悟到孤獨之痛的人只有美人兒蕾梅黛斯那樣的神話,但她終須幻化上天。而我們只屬于地面。所以偉大的馬爾克斯寫就此書并非為了批判孤獨,而是希望能使拉美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能有所警醒,正視孤獨,打破各自封閉的枷鎖,停止無知愚昧的循環(huán),走向融合與團結(jié)。他甚至創(chuàng)造出了將來過去未完成時的語句,企盼今天和將來的人們能像馬孔多人一樣對抗失憶,正視歷史,但又不會像他們一樣到頭來懷念的是亦成孤魂的梅爾吉基亞德斯的部落的智慧,以及只有鳥鳴可以指引方向的封閉生活。接受、求索、敞開心懷,我們背負孤獨,卻不會枉活。
大風(fēng)掠境,羊皮卷上的家族被抹去,自永遠至永遠,都不應(yīng)再被重復(fù)。
【關(guān)于《百年孤獨》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5.百年孤獨讀后感
7.百年孤獨》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