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春節(jié)散文
春節(jié),在我們那兒,口頭上都叫 “過年”。
小時候過年,家里雖然窮,卻總是叫人懷念。那時過年的景象,到現(xiàn)在仍覺得有味和好玩兒。
“大人望栽田,歲娃兒想過年”,這是大人小孩兒常掛在嘴邊的話。
我們家鄉(xiāng)是咋過年的呢?我梳理了一下,簡記如下。有的風俗得到傳承,有的就已經(jīng)隨風而逝了,但大部分仍保留下來。
一到臘月,大家就開始忙碌了,大部分的心思都在為過年做準備。
臘月初八會吃臘八飯,吃臘八飯的時候,先要盛一碗放在房屋的外面,祭奉天地,乞求來年有個好收成。
從臘月十五后,人們便陸續(xù)開始打掃衛(wèi)生。起陽溝、打揚塵、凈窗戶、洗衣被,將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別看簡單,這些都是累人的活兒,要折騰好幾天。
臘月二十七日晚各家主婦要祭灶,送灶神歸天,因為年關廚事活動繁忙,怕打擾了灶王老爺,正月十七要再行祭灶,迎接灶神歸位。
臘月二十八日,要將祖先的碑位在堂屋正中神龕上焚香燃燭供奉起來,迎接祖先回家一起過大年,香火要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元宵之后方才熄滅。
臘月二十八或者日子再早一點兒,家中的男士會扛著鋤頭拿著鏟刀、撮箕去掃墳,清除祖先墳上的所有雜草和灌木,然后壘上新土。墳越大,就預示祖先的后人越興旺發(fā)達。閏年是不能動土掃墳的。
臘月二十九,早上或者晚上會蒸饃。饃饃蒸的很大,這主要是為過年走親戚準備的新年禮物。
殺年豬,熏臘肉,一般會在冬月進行。有的也會拖到臘月的某天,甚至為了吃到新鮮的豬肉,有的還會拖到臘月三十前一天才殺年豬。臘肉是鄉(xiāng)下過年的主要食品。
除夕前,男人們還要澆蠟燭、印紙錢,去場鎮(zhèn)購置年關生活用品和其他它需要的東西,即通常說的“辦年貨。”年貨的種類很多。稍微有錢的人家,大人還要為自己和小孩買一身新衣服。主婦還要在家中自做一些特色手工菜系,比如推豆腐、做灰菜饃饃、做糍粑、做湯元子、熬紅薯糖、打米花糖。
年前,各家還要忙著在自家各屋的門上貼門神,貼春聯(lián)。有的還要在堂屋門上的兩端各掛一個紅燈籠。有的也還要在糧倉、牛圈、豬圈、雞圈的門上寫一些吉祥的話。
臘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日。這天,人們一般很早就起了床,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鳴鐘祭拜祖先。早餐大家都吃的很簡單。早餐后主婦們便忙著煮團年飯,長輩們便帶上兒孫去上墳。對歷代祖先墳墓燃香燭、擺供品、奠凈酒、化紙錢、放鞭炮,逐墓跪拜。有生前吃煙的老人還要點上一只煙放在墳頭上。正月初一歲首日,上午照樣要去上墳,表示歲尾歲首都不忘祖先。中午,幾代人便共聚一起吃團圓飯,有的大族人家甚至擺上好幾桌。團圓飯?zhí)貏e的豐盛,雞鴨魚肉都有,那算是一年中最佳廚藝的展示了。吃飯前要先祭拜祖宗天地,再噼里啪啦放一兩柄鞭炮。桌上,大家會按照輩分安排座位,長輩會安排在上位,以顯示對老人的尊敬。席間,大家會互相敬酒、祝福,慢慢的吃,慢慢的喝。團員飯后,長輩會給晚輩發(fā)一些壓歲錢。晚上七八點鐘左右吃年夜飯!叭砩系幕,十四夜的燈”,年夜飯后,家家戶戶都要在火籠里生起大火,在火籠里燃起一個或幾個干樹疙瘩。據(jù)說誰家燒的木疙瘩最大,誰家第二年宰的年豬就大。誰家的爐火燒的最旺,誰家第二年就紅火。除夕夜,一大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守歲。那時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手機玩。大家說說笑笑,擺龍門陣。有的守歲到凌晨三四點鐘方才歇息,有的甚至通宵守歲。有的家庭還會在灶堂里點上一盞油燈(煤油、桐油、清油都可),加滿油,讓燈通夜亮著,這個燈叫長明燈,以祈求家人幸福平安,健康長壽。大年三十晚上,我們那里晚上是不能洗腳的。
除夕夜十二點,那是鄉(xiāng)下最熱鬧的時候了。十二點,標志著舊年的結束,新年的開始。這個時候,家家戶戶會比賽放鞭炮,放煙花。十里八鄉(xiāng)都此起彼伏響起鞭炮聲,煙花的亮光會把夜空照的通明。
正月初一早上六點左右,婦女們便早早地起床去水井里擔水做飯,傳說,先擔的第一擔水是金水,第二擔水是銀水,第三擔水是甜水,以后則是涼水。還說誰家煙沖先冒煙,誰家的高粱先紅尖。誰家灶里先生火,誰家莊稼收獲多。家里的婦人們都爭先早起搶金水生火做飯。除夕的晚上,長輩會在門口放一捆柴禾。初一早上,男主人一起床就會將這捆柴禾抱進灶屋,意思就是“空手出門,抱財進家”。然后,男主人就咚咚地放一通鞭炮,慶祝新年開始的第一天。按川北習俗,有三十不出門,初一不歸家的說法。吃了早飯,大家會輪流出門,出去望望轉轉,或轉山,或登高,大家心里想的就是出門望轉(賺)。白天是不能鎖門的。這一天,還有許多其它禁忌,比如不能掃地,不能洗衣服,不能打罵小孩,不能吵架。
依傳統(tǒng)習慣,初一、初二要去給族內長輩拜年。初二或初三或初四,媳婦、姑爺帶著兒子女兒要回娘家給父母拜年,即通常所說的新年“走人婦”。那時,一般人都很窮,拜年的禮物主要是一兩斤臘肉、幾個大蒸饃、一兩斤白糖或冰糖。拜年的時長,最短半天,一般一天、兩天,長的達五六天。親戚家除頓頓好酒好菜招待外,臨走時,還要回送一些糖果、面條、饅頭之類的禮品,有的還要給小孩打發(fā)一點零花錢。
正月初五,人稱破五,意思是,窮家小戶這天就可下地破土耕種了。
正月初六是家畜過年,當天要給牛、羊、馬、犬等家畜備辦精飼料喂養(yǎng),不準馬拉車、牛耕田。
正月初七是人日,傳說女媧從初一至初六分別創(chuàng)造出雞狗豬羊牛馬后,在第七天創(chuàng)造出了人類。這天,是人的生日,人們要放下手中的'農(nóng)活,快樂地玩一天。
正月十四過小年,晚上要賽花燈,要比賽誰家的燈最多,誰家的燈最亮,誰家的燈樣式最新。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晚上要放焰火。
正月十六游百病,當天大家把門鎖上,地里不管,家里放下,扶老攜幼,頭插柏樹枝,舉家外游,或登高,或游山,或逛街,或戶外野炊,總之盡興而歸。據(jù)說這天登山游樂可以消除百病。
正月十九趕觀音會。據(jù)說,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相信者十分崇拜。正月十九是觀音的出生日。當天,各觀音廟內,燒香還愿者、許愿者,絡繹不絕,人山人海。
正月二十三是齋日。意思是年過完了,應當靜下心來從事農(nóng)耕,安心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不要老想著玩了。
總之人們認為正月都是耍時,從臘月三十至正月十三是過大年,從正月十四至正月二十三是過小年,耍的時間是夠長的。
春節(jié)期間,早些年,人們玩樂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大致有如下形式:一是耍獅子、舞龍、踩高蹺、跑旱船、辦社火。二是在集鎮(zhèn)村落搭臺子唱川戲。三是戲劇愛好者打圍鼓唱板凳戲、唱皮影戲、木偶戲。四是打骨牌、打川牌、擲股子、打麻將。五是聽圣諭,講圣諭的人先在人口集中地搭起臺子,或來到家中圍坐在火爐邊擺張桌子就講起來。所講內容大半是勸人從善因果報應的故事,講時根據(jù)情節(jié)有說有唱,打邊鼓、押檀板、搖鈴鐺、敲小鑼,講的眉飛色舞,非常吸引人,男女老少聽得津津有味。六是唱燈兒,此項是農(nóng)民自編自演反映農(nóng)民日常生活的一種民間藝術。只用農(nóng)家已有的簡單道具,在堂前屋檐下掛上一兩盞桐油燈,一個人、兩個人、或者幾個人在階院上便演唱起來,演的劇目有兄妹開荒、滾燈兒、丑媳婦、抱女子(童養(yǎng)媳)、惡婆婆等。七是趕廟會,燒香、許愿、占卜、問吉兇。正月間各寺廟都要做佛事,念經(jīng)拜佛,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有些道觀也請師娘子開壇,所以寺廟也成了人們常去的地方。八是青年人從事各種戶外活動。如打籃球、搭臺子舞獅、打秋千等。九是打獵,人們帶上獵犬、火槍去山間樹林子里打兔子、野雞、野豬、狗熊、麂子、獐子、九節(jié)驢等野生動物。時兒山上,時兒山下,時兒這山,時兒那山,吆吆喝喝十分的緊張熱烈。打到獵物之后,大家分而食之,快樂至極。十是春官到各家各戶說春。道士們執(zhí)握禪杖,手捧春神,到各家堂前說唱一翻吉利和祝福的話后,主人家就抽出一縷麻絲纏在木雕春神菩薩的腰里,以祈禱平安,乞求當年莊稼收成好。然后春官給各家送上一張春貼,即現(xiàn)在的日歷。各家則給春官撮一碗米,給幾角或幾元錢作為回敬。十一是請火姑娘。晚上,人們圍在火爐邊請火姑娘問吉兇。火姑娘是用谷草扎的稻草人兒,綁在提籃子上,再穿件花衣裳,帶上頭巾,蒙上臉譜,由兩個人將提籃的兩頭分別提在手里,由一個人在前面焚香燭、化紙錢,口里反復念叨:火姑娘,你要來,早些來,莫在路上盡挨怠,一刻鐘之后,提籃子的人手提酸了,草人便神奇的動起來,這就表示火姑娘已經(jīng)被請下天界,可以問神了。當然火姑娘不能說話,只能用磕幾個頭來回答所問的事情。神問完了便焚香送走,將草人燒掉。十二是小孩子們的玩樂,主要有蕩秋千、踢毽子、藏貓兒、丟手絹兒,用金竹兒做紙炮、做麥冬炮打響響,還在火里燒嫩竹子放炮,用燃燒的木炭在臺階石上滴幾點水,再用斧頭擊打放響炮。還用香棍兒做成雞腳神。走蹦蹦棋、和尚棋、狗卵砣棋。
那些年的春節(jié),年味兒重,情味兒重,比起現(xiàn)在的人們,雖然過的苦,但人們苦中也有樂。
【故鄉(xiāng)的春節(jié)散文】相關文章:
消逝的故鄉(xiāng)散文11-21
故鄉(xiāng)的春散文08-26
夢回我的故鄉(xiāng)散文10-27
故鄉(xiāng)吹來的風散文11-10
故鄉(xiāng)的牽;ㄉ⑽12-11
故鄉(xiāng)的四季散文11-28
與故鄉(xiāng)的情分情感散文10-17
塤聲嗚咽里的故鄉(xiāng)散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