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
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1
【拼音】wǔ gǔ bù fēn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經(jīng)歷衛(wèi)、陳、蔡等國的碰壁后,從葉邑出來迷了路,子路前去問路,回來后發(fā)現(xiàn)不見了孔子,就問地里耕種的農(nóng)夫,農(nóng)夫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子路發(fā)現(xiàn)遇到德高的隱者,只好自己尋找。
【出處】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論語·微子》
【釋義】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沒有見識
【結(jié)構(gòu)】主謂式
【近義詞】不辨菽麥
【成語示列】我們新時代的青年絕不能做五谷不分的書呆子。
【成語造句】
◎ 同樣,"五谷不分"用在她身上一點也不夸張。
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2
【釋義】形容脫離勞動、脫離實踐的讀書人。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微子》。
孔子胸懷大志,想為天下人謀福利,他帶著幾個弟子周游列國,不辭勞苦。
一天,孔子和學生走散了,子路一個人落在后面。這時天色已晚,就向一個老人問路:“老人家你看見我的.老師嗎?”
老頭兒放下鋤頭生氣地說:“看你這個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冒冒失失地向我問話,你老師是怎么教育你的呢?”說完,老頭又揮鋤干起農(nóng)活來了。
子路拱手站在路邊地頭上,等候老頭兒。
天黑了,老頭兒扛起鋤頭,說一聲:“走吧!”
老頭兒留子路在家里吃飯,特地殺了雞,做一鍋黃米飯,盛情招待他,又留他住了一宿。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就把昨天發(fā)生的事情向他報告了?鬃诱f:“他是一位隱士呀,你應(yīng)該再回去看看他!”
子路不敢怠慢,又急急忙忙折回去找那個老頭兒,但是他早已避開了。
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3
春秋時代,孔子六十多歲的時候,不再周游列國,希望得到哪一國諸侯的聘請?墒且呀(jīng)訪問過好幾個國家了,還沒有著落?鬃油勇返葞讉學生,到處奔波,迷過路,斷過糧,還幾乎被害,旅途上十分辛
苦。
有一天,他們穿山越嶺,在山野里走著,子路跟在后面,忽然掉了隊。這時天色快黑下來了。子路正在著急,恰巧遇見一個老農(nóng),在田里鋤草,子路便上前問道:“你看見我的老師嗎?”老農(nóng)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哪里配稱什么老師!”
子路自己也覺得太冒失了,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半天說不出話來。老農(nóng)見子路謙虛知禮,便邀請他到家去歇宿,并且殺了雞、煮了小米飯,竭誠款待,還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同客人相見。
第二天早上,子路趕上了孔子,把這件事對孔子講了。孔子說;“這一定是個有修養(yǎng)的隱士孔子想跟他談?wù)劊凶勇妨⒖袒厝フ宜?墒且呀?jīng)沒法找到他了。
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4
出處:《微子篇》。
意思:身體不勞動,各種谷物也分辨不清。四體:指四肢。五谷:說法不一,有說是稻、黍、稷、麥、菽,其實是各種谷物的總稱。
孔子六十多歲了,還在周游列國,希望得到哪一國諸侯的聘請。孔子同子路等學生到處奔波,迷過路,斷過糧,還幾乎被害,旅途十分辛苦。
有一天,他們在山野行走,子路跟在后面,掉了隊。這時天色將黑,子路正在著急,恰好遇見一個老農(nóng)在田里鋤草,便問道:“你看見我的老師嗎?”老農(nóng)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币馑际,他既不勞動,人生智慧,又無生產(chǎn)知識,哪里配稱什么老師!
子路自己也覺得太冒失,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半天不說話。老農(nóng)見子路謙虛知禮,便邀請到他家去歇宿,并殺了雞、煮好小米飯,竭誠款待,還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同客人相見。
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對孔子講了?鬃诱f:“這一定是個有修養(yǎng)的隱士!笨鬃酉敫?wù),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伤呀?jīng)不在家,沒法找到他了。
【五谷不分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7.成語故事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