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1
晉靈公11年,晉靈公在扈和一些諸侯會盟。鄭穆公想?yún)⒓舆@一盛會,主盟人晉靈公卻拒絕和鄭公相見,原因是晉公認(rèn)為鄭國和楚國勾結(jié),對晉國懷有二心。
鄭國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晉國,給執(zhí)政大夫趙盾捎去一封信,信中說,鄭穆公即位以來和晉國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對楚國強大的壓力,也從來不敢對晉國三心二意。
信中還反駁了晉君對鄭國的無理指責(zé),接著用強硬的口氣說:古人有言說: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說:鹿死不擇音。小國事奉大國,如果大國以德相待,那它就會像人一樣恭順……信中接著說:如果大國待之非禮,小國就會像鹿一樣鋌而走險,哪兒還能顧得上有所選擇?貴國的命令沒有標(biāo)準(zhǔn),我們也知道面臨滅亡了,只好準(zhǔn)備派出敝國的士兵嚴(yán)陣以待。
今后,到底該怎么辦,就聽恁您的命令吧。趙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勸晉靈公收回拒絕鄭穆公參加會盟的成命。這段故事產(chǎn)生了畏首畏尾和鋌而走險兩個成語。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2
[成語拼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成語解釋] 畏:怕,懼。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典故出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成語故事
晉靈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晉靈公在扈(hù)和一些諸侯會盟。鄭穆公想?yún)⒓舆@一盛會,主盟人晉靈公卻拒絕和鄭公相見,原因是晉公認(rèn)為鄭國和楚國勾結(jié),對晉國懷有二心。鄭國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晉國,給執(zhí)政大夫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說,鄭穆公即位以來和晉國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對楚國強大的壓力,也從來不敢對晉國三心二意。信中還反駁了晉君對鄭國的無理指責(zé),接著用強硬的口氣說:古人有言說:畏首畏尾,身其余幾(怕頭怕尾,剩下來的身子還有多少)?又說:鹿死不擇音(鹿到臨死前顧不上發(fā)出好聽的鳴聲)。小國事奉大國,如果大國以德相待,那它就會像人一樣恭順……信中接著說:如果大國待之非禮,小國就會像鹿一樣鋌而走險,哪兒還能顧得上有所選擇?貴國的命令沒有標(biāo)準(zhǔn),我們也知道面臨滅亡了,只好準(zhǔn)備派出敝國的士兵嚴(yán)陣以待。今后,到底該怎么辦,就聽恁您的命令吧。趙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勸晉靈公收回拒絕鄭穆公參加會盟的成命。這段故事產(chǎn)生了畏首畏尾和鋌而走險兩個成語。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3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
意思:前也怕、后也怕。比喻膽小害怕、顧慮很多。
春秋時,有一年,晉國召集一些小國開會,鄭國沒有出席。晉國懷疑鄭國要投靠南方的大國楚國,于是準(zhǔn)備出兵攻伐鄭國。
鄭國得了消息,就給晉國去信說:“我們鄭國地小勢弱,對你們向來不敢怠慢,貢品禮物定期不斷敬送。但你們還要懷疑欺壓我們。鄭國寧可滅亡,也不能一味忍受了。古人說過,如果前頭也怕,后面也怕,全身還有哪個地方不怕的呢?又說,鹿到生命危急時,就無暇選擇藏身之所了。我們鄭國臨到要被滅亡時,也會像鹿一樣隨便找個躲避的地方,那就是只好去投靠楚國了,是你們逼得我們不得不這樣做,詩詞!
晉國見鄭國態(tài)度強硬,一是不怕,表示要全力反抗;二是萬不得已時準(zhǔn)備和楚國結(jié)盟,而不向晉國屈服。晉國考慮,出兵不一定對自己有利,便派員前往鄭國,進(jìn)行和談了事。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4
【漢字書寫】:畏首畏尾
【漢語注音】:wèi shǒ wèi wěi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忠赜型,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衷唬骸顾啦粨褚!
【成語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重在強調(diào)膽小怕事。
【畏首畏尾的意思】:畏:怕;首:先;尾:后;前也怕后也怕,做事情瞻前顧后,形容膽怯疑慮很多,對什么事都害怕。
【畏首畏尾的近義詞】:瞻前顧后、畏縮不前、左顧右盼、縮手縮腳;
【畏首畏尾的反義詞】:當(dāng)機(jī)立斷、一往直前、義無反顧、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快刀斬亂麻;
【畏首畏尾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晉兩國為了當(dāng)上霸主的地位爭權(quán)奪利互不相讓。晉靈公集結(jié)各地諸侯在扈地討論關(guān)于平定宋國內(nèi)部的事情。晉靈公因為鄭穆公沒有參加會議而心存不滿,他覺得這是鄭國對晉國的藐視,于是決定討伐鄭國以振國威。鄭國知道此事后,鄭公子歸生馬上給晉國正卿趙盾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歸生這么說道:“鄭國雖然是個小國,但是自從鄭穆公上位三年來,盡管國事繁忙仍然抽空三次朝見晉國君,這充分體現(xiàn)了鄭國對晉國的誠意。如果晉國還是認(rèn)為鄭國不友善要對鄭國兵戎相見的`話,鄭國也只有亡國了。古話云:‘畏首畏尾,身上還有多少部分不怕呢?’依鄭國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害怕楚國來攻打,另一方面又怕晉國來犯,可謂是左右為難。鄭國如果被逼到不得已的時侯定然鋌而走險。晉國對鄭國不斷有新的要求,這對鄭國來說已經(jīng)是有些力不從心,鄭君不得以只能集中兵力背水一戰(zhàn)!壁w盾看完信馬上叫大夫鞏朔到鄭國去安撫慰問。
【畏首畏尾例句】
《魏書.司馬叡等傳論》:“司馬叡之竄江表,竊魁帥之名,無君長之實,跼天蹐地,畏首畏尾……其孫皓之不若矣!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三回:“因為童貫上回一番發(fā)作,又立了這樣章程,弄得進(jìn)進(jìn)出出十分礙手,真所謂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剛才聽了這些不入耳之言,不但興致索然,連頭都要疼了。”
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二十五:“這人原先膽子小,干啥也是腳踩兩邊船,斗爭韓老六,畏首畏尾,不敢往前探!
【畏首畏尾造句】
作為一名領(lǐng)導(dǎo)者做事情絕對不能畏首畏尾,遵循明哲保身的原則必然做不成大事。
三思而行是一種成熟的處事態(tài)度,但是也不能表現(xiàn)得畏首畏尾,否則容易被周圍的人小視。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5
【拼音】wèi shǒ wèi wěi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鄭國出于晉國與楚國之間,晉楚爭霸經(jīng)常打擊與拉攏鄭國。一次晉靈公召集小國開會,鄭穆公沒有去,晉靈公想出兵威脅,鄭公子歸生知道后給晉靈公寫信勸止,說:“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如果被逼無奈就投降楚國,兩國和談。
【出處】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左傳·文公十七年》
【釋義】畏:怕,懼。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膽子小
【相近詞】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相反詞】無所畏懼、當(dāng)機(jī)立斷
【成語造句】
◎ 在銅陵,墨守陳規(guī),畏首畏尾,左顧右盼已為人恥笑。
◎ 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灰心喪氣,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難的條件下開拓新的局面。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6
【釋義】形容人膽怯多疑,對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進(jìn),又不敢退,結(jié)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出處】此典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春秋時,晉、楚兩國相互爭奪諸侯之長。
有一次,晉靈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南省原武縣西)會合諸侯,但不見鄭穆公(鄭國介于晉、楚之間,當(dāng)時是附屬于晉國的),便以為鄭君對晉圖謀不軌。
鄭公子歸生于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的執(zhí)政者趙宣子,說:“……我君(指鄭穆公)在三年中,先后三次朝見晉君,我國雖小,但對晉國卻已盡了最大的力量。
現(xiàn)在你們晉國還認(rèn)為鄭國的表現(xiàn)不能讓你們滿意;這樣,鄭國只有亡國而已,不能再增加對晉國的禮節(jié)了。
常言道:‘畏首畏尾,身其余幾?’又曰:‘鹿死不擇隱’。
鄭國現(xiàn)在的處境就是這樣,既怕楚國攻打,擔(dān)心晉國襲擊。
一頭鹿被人追趕的時候,是沒有多余工夫選擇庇護(hù)場所的。
如果鄭國被逼得走投無路時,也會無暇去選擇庇護(hù)場所了。
晉君的命令好像是無窮無盡,這使得鄭國沒有再好的辦法。
我鄭君也知道國家要滅亡了,因而只好積蓄全國的力量,在國境上等候晉國大軍的光臨。
【畏首畏尾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成語故事12-17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04-16
守株待兔成語故事04-09
高中成語故事03-03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12-15
最新成語故事12-14
開誠布公成語故事12-13
不貪為寶成語故事09-13
得隴望蜀成語故事05-21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