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
人生哲理故事1
人們遇到困難與挫折之際,偶爾總是會感嘆:人生好苦呀!嬰兒呱呱落地第一聲哭啼,也有人詮釋為:人們面對苦難人生的征兆。而宗教則希望解脫六道輪回,并且向往極樂世界,或是避免墮落地獄,而能夠追求天堂之永生。那么以這樣的邏輯推論,難道生命終究是一連串的苦難和折磨嗎?果真此身為人就得承受悲情的宿命?
日前看到媒體一則報導,內容提及少數民族的生活觀,或許可以為生命的本質,以另外的層面下一個批注。
居住在西南高麗貢山,與怒江畔的栗粟族人,是一個樂天知命的快樂民族,正如全世界諸多地區(qū)的少數族群一樣,他們喜愛唱歌、生性和善、生活簡樸、個性樂觀而知足,過著極其優(yōu)閑的山居生活。
栗粟族人生活在高山上,幾千年來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學到如何沿著山勢,開辟梯田種植農作物,而單純的農耕生活作息,造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
“栗粟族人非常熱情,經常在工作之余,面對著遙遠山坡上,依稀可辦的人影引吭高歌;而遠方的族人,也會熱情的大聲回唱,一來一往的熱鬧景象,彷佛是在回音谷里,舉辦演唱會一般。”在一個介紹栗粟族人生活印象的節(jié)目里,主持人以歡欣的口吻予以詮釋。
節(jié)目主持人接著說:“喜歡唱歌的人,簡直就是在享受快樂生活,尤其從內心里面,自由自在而隨興歡唱,更能夠顯露出優(yōu)閑、自然和歡喜人生!
其實他的批注,倒是有幾分道理,從身心健康的角度來分析,想必是身心愉快的人,才能夠高歌一曲;相反的,如果心中有所牽掛,而身體又有微恙之際,恐怕沒有興致唱歌吧?
說的也是,唱歌竟然也可以讓身體狀況透露秘密!
然而大家都知道,少數民族所處的地區(qū),大都屬于比較封閉,尤其在物質生活方面,比其它地區(qū)更為缺乏,而日常生活之所需,總是在周遭環(huán)境中取得,因此,諸多生活習性,便和大自然保持高度和諧。
當他們處于極為簡樸的環(huán)境里,只要一點點物質需求,便可以高興大半天,于是樂知天命的態(tài)度,總是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過多的欲望,會掩蓋內心的靈性,一味被物欲所控制的情況,到最后總是無法滿足需求,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大概就是這得道理。
當然不只是居住在怒江峽谷的栗粟族人,才是愛唱歌的民族,從很多人文報導影片和實際觀察結果,大部份地區(qū)的少數民族,都是喜愛歌唱的民族。
他們也都是天生樂觀、個性和善、生活簡單,但是卻容易知足惜福的族群,而其天生一副高亢、嘹亮的好歌喉,更是讓許多人聽了之后為之動容!
那是從內心所油然而生的感覺,或許他們的歌聲,不盡然可以媲美職業(yè)歌手,但是卻多了幾分自然和真誠;當然歌曲和歌詞不是很精致,但是其樸拙的神韻,卻更容易令人覺得感動。
而其隨時、隨地和隨興的歌聲,或許沒有先進科技予以包裝,但是卻更接近人們內心深處的天籟。
現代人覺得生活壓力過大嗎?除了工作不順心之外,是否也感到前景茫然呢?在汲汲營營的日子中,會不會感到人生到底在追求 什么?甚至對于生命的意義興起懷疑心情呢?在焦慮、郁卒和瀕臨憂郁癥的臨界點,生活是不是感到更懊惱和無助?
從“歌唱人生”的角度來看,原來生命不盡然是苦難,也毋需以悲情的心情感嘆,更不必因某種不平之宿命而有所怨懟,或許這就是“返璞歸真”的真諦。
因此人們也許可以試著這樣的情況:每當遭遇困境之際,是否讓紛擾的心情先行沉淀?可否把情緒作適度紓解?然后以靜靜的、輕輕的心情,選了幾首好聽的曲子,讓跳躍的音符流過心扉,也讓它洗滌內心之塵垢。
當然如果興致來的時候,何不放松自己跟著引吭高歌?何不把胸中的郁悶之氣,藉由歌聲而打散?就讓它消失在歡喜人生門后吧!
人生哲理故事2
生活到底是什么
一位滿臉愁容的生意人來到智慧老人的面前!跋壬壹毙枘膸椭。雖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對我橫眉冷對。生活真像一場充滿爾虞我詐的廝殺。”“那你就停止廝殺唄。”老人回答他。生意人對這樣的告誡感到無所適從,他帶著失望離開了老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情緒變得糟糕透了,與身邊每一個人爭吵斗毆,由此結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變得心力交瘁,再也無力與人一爭長短了。“哎,先生,現在我不想跟人家斗了。但是,生活還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擔子呀!薄澳悄憔桶褤有兜魡h!崩先嘶卮稹I馊藢@樣的回答很氣憤,怒氣沖沖地走了。
在接下來的一年當中,他的生意遭遇了挫折,并最終喪失了所有的家當。妻子帶著孩子離他而去,他變得一貧如洗,孤立無援,于是他再一次向這位老人討教!跋壬,我現在已經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生活里只剩下了悲傷!薄澳蔷筒灰瘋麊h!鄙馊怂坪跻呀涱A料到會有這樣的回答,這一次他既沒有失望也沒有生氣,而是選擇呆在老人居住的那個山的一個角落。有一天他突然悲從中來,傷心地號啕大哭了起來———幾天,幾個星期,乃至幾個月地流淚。最后,他的眼淚哭干了。他抬起頭,早晨溫煦的陽光正普照著大地。他于是又來到了老人那里!跋壬,生活到底是什么呢?”老人抬頭看了看天,微笑著回答道:“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你沒看見那每日都照常升起的太陽嗎?”
【哲理感悟】:生活到底是沉重的?還是輕松的?這全依賴于我們怎么去看待它。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煩惱,如果你擺脫不了它,那它就會如影隨形地伴隨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擔子。“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太陽不是每日都照常升起嗎?”放下煩惱和憂愁,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人生哲理故事3
生存競爭,誰也不能把對手全都消滅,漫漫征程,誰也無力將坎坷全都踏平。學會擺脫,在許多時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擺脫需要力量,你跑得快,才能擺脫追趕。非洲草原有一種獵豹,速度奇快,常以羚羊為食。但它的耐力不行,最高速度只能維持100米左右。而健壯的羚羊在這個距離內比它跑得還快,且耐力更強。當獵豹風馳電掣般發(fā)起攻擊時,羚羊同樣風馳電掣般逃避,只要100米內不被抓住,就能成功擺脫厄運。
擺脫需要智慧,你方法得當,才能擺脫糾纏。如果方法不當不但達不到擺脫的目的,反而弄得糾纏不清。有一次,泰森與霍利菲爾德對陣,老霍采取糾纏戰(zhàn)術,一旦距離對泰森有利,立即“合理”地將對方摟住。摟得泰森火冒三丈,無法擺脫,情急之下,一口把老霍的耳朵咬下一塊,痛得老霍滿臺蹦高。這下子,擺脫是擺脫了,泰森也受到了嚴厲處罰,得不償失。
擺脫需要意志,你挺得住,才能擺脫困境。張學良年輕時,曾經吸毒。深受其害后,決心戒毒,于是,他命人把自己五花大綁在床上,牢固得絲毫也不能動彈。他又嚴令衛(wèi)士荷槍實彈把住門口,不管他難受得如何嘶喊號叫,任何人不許動他,違者格殺勿論?恐@近乎殘忍的舉措,他硬是咬緊牙關,挺過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終于戒毒成功。
人類世界,比動物世界復雜得多;現代社會,比古代社會紛紜得多。
物質世界高度發(fā)達之后,人們更加需要精神世界的祥和安寧。
善于擺脫,是營造和諧的精神家園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用自己的力量、意志、智慧、豁達、寬容、忍耐,鍛造打磨出斬斷亂麻的利刃,為你的精神家園引來綿綿春雨,招來煦煦夏陽,蓋起冬天的塑料薄膜大棚,讓綠意永遠盎然。
人生哲理故事4
因為大雨,一位徒步旅行者和隊友走散了,獨自行走在戈壁荒原上。他的儲備糧吃完了,水也快沒有了。這時,前面來了個樵夫,他便上前索要食物。樵夫說:“實在不好意思,我也沒有帶吃的,這里有一擔柴,不如你拿去,也許會有用!蓖讲秸邠u搖頭,拒絕了樵夫,繼續(xù)向前走。走了一段路,他更加饑渴了。這時,他遇到了一個牧人,便再次上前要食物,牧人搖搖頭:“我身上也沒有吃的,不如把我的佩刀給你吧,它十分鋒利!币赌芨墒裁茨?徒步者失望地拒絕了。
接著,他又遇到了一個農夫,他想:這回總可以要到吃的了吧?赊r夫說:“我身上也沒有帶吃的,不過,這里有一盒火柴,也許你可以用上!币缓胁恢靛X的火柴能干什么呢?徒步者再次失望地離開了。天快黑了,徒步者終于來到了一條小溪旁。他發(fā)現,岸上還有一只剛剛死去的野兔?墒,沒有柴、沒有刀、沒有火,如何將野兔變成食物呢?
抓住每一個機會,才能登上人生的頂峰。
人生哲理故事5
一、一頭驢子不慎掉進了枯井,眾人設法救它,都沒有成功,就決定埋了它。驢子悲聲鳴叫,可當泥土落下的時候,它卻出乎意料地安靜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們踩在腳下,讓自己登高一點。就這樣,它隨著泥土的抖落不斷登高,最后竟在眾人的驚奇聲中走出了枯井。
啟示: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二、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fā)現柴不夠,你該怎么辦?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師父說:為什么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
啟示: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三、 一個失意年輕人尋找成功,哲人給一顆花生說:“用力捏它。”年輕人用力一捏,花生殼碎了,剩下仁。哲人又叫他搓,結果搓掉紅色的皮,只留下白白的果實。哲人再叫他捏,不論他如何用力,卻捏不碎花生仁。哲人說:“雖然屢受磨難,失去了很多,但要有一顆不屈的心!
四、一個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毙姓哂謫枺骸澳呛沃^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啟示: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
五、抱著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覺得累,是因為你喜歡;抱著10公斤重的石頭,你堅持不了多久。
啟示:當一個人不喜歡做某件事,就算他才華橫溢,也無法發(fā)揮;當一個人喜歡上了某件事,他發(fā)揮出來的能力會讓你大吃一驚。所以,一個人沒有成績,不一定是他沒有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不喜歡。
六、二戰(zhàn)時,一猶太家庭遭到迫害,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去尋求幫助。大兒子去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小兒子去找自己曾幫助過的人。結果卻是大兒子獲救,小兒子被出賣。
啟示:愛你的人會一直愿意為你付出,你愛的人卻不一定愿意為你付出。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愛你的人。
七、烏鴉往東飛,遇到鴿子。都停在一顆樹上休息,鴿子見烏鴉飛得很辛苦,關心地問:您要去哪里?烏鴉忿忿答: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棄我的叫聲不好。鴿子好心地說:別費力了,如果你改變不了你的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啟示:做事也是如此,改目標,不如改方式,改環(huán)境,不如改自己。
八、年輕人不小心將酒店的地毯燒了三個小洞,退房時服務員說根據酒店規(guī)定,每個洞要賠償100元。年輕人:確定是一個洞100元嗎?服務員:是。年輕人點燃煙頭將三個小洞燒成一大洞。
啟示:1?己藰藴试谀睦铮藗兊男袆泳驮谀睦;2。不要光站在自己的角度訂立標準;3。漏洞有時是致命的。
九、一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后逃到了山洞。敵軍在身后緊追,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fā)現。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蟄了一下,原來是只蜘蛛,他剛要捏死,突然心生憐憫,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
啟示: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
十、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著翻騰著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找到了表。父親問:怎么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的坐著,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啟示: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靜下來,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
人生哲理故事6
有兩個和尚各自住在鄰近的兩座山上的寺里。兩座山中間有一條溪,2個和尚每日都是在同一時間出山去溪水抬水。不經意間早已已過五年。突然有一天,山左邊的和尚沒有出山去打水,山右邊的和尚想:他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第二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僧侶知道還沒有出山來運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再過一個月,右邊那座山上的僧侶才想到“我的好朋友會生病的吧”。于是他爬上了左邊的山去見他的老朋友。當他見到他的老朋友已經廟前打太極拳時。他十分奇怪地問:你早已一個月沒有出山抬水了,難道說你能不喝水嗎?左側這座山的和尚指向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日做了課程后,都是抽時間挖這口井,F如今,總算要我挖到水,我也無須再出山抬水,我能有大量時間練我很喜歡的太極了。
人生哲理故事7
三個職工在砌一堵墻。許多人回來問:大家在干嘛?第一個人毫不客氣地說:沒看見嗎?壘墻。第二個人仰頭淡淡笑道,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大廈。第三個人一邊工作一邊唱著音樂,他的笑容十分燦爛:大家已經基本上在建設新城市。十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筑了一堵墻,第二個人坐在公司辦公室畫圖紙,他成為了技術工程師,第三個人就是第二個老人。
你手頭上的普普通通工作中實際上更是大工作的剛開始,可否意識到這一點代表著你可否制成一項大工作。
人生哲理故事8
一農夫風雪天趕路,衣薄天寒,苦不堪言,忽見前方兩塊巨石間好像埋著條毛圍脖兒。他大喜過望,伸手便扯。哪知巨石后傳來一聲咆哮,原來“毛圍脖兒”是只大灰狼的尾巴。那畜牲正在山石背后小憩,讓農夫這一拽,睡意全無,更加上幾天沒捕到獵物,腹中饑餓,送上門的美餐怎肯放過,奮力掙扎。農夫后悔已晚,只能死命抓住狼尾巴,靠兩塊大石擋住鋼牙鐵爪,略一松手,就會性命難保。
千鈞一發(fā)之際,山路來了一個和尚。農夫大叫:“師傅,求您殺狼救人!
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罪過,罪過,世間萬物皆有靈,貧僧不敢殺生!”隨后,他口若懸河,大講慈悲之道,勸農夫放棄邪念,皈依佛祖。與此同時農夫咬牙死抓著狼尾巴。等和尚講完經,眼看就要支持不住的農夫說:“師傅,我和這狼,不是它死就是我亡。您既不愿殺生,但也不能見死不救,有勞您抓住狼尾巴,我好繞到石頭那面去對付它。”和尚沉吟半晌,覺得見死不救的罪名也不小,況且抓狼尾巴不算殺生,于是就接過農夫手里的尾巴,緊緊抓住。可農夫并沒有繞到石后去殺狼,而是哼著小曲,徑直往山下走去。
和尚驚叫:“喂,施主怎么不快去殺狼?”“罪過,罪過,”農夫虔誠地說:“您已經說服了我,我打算從此吃齋念佛,不敢妄開殺戒!
人的觀點往往由個人處境而定。講大道理之前,你需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
人生哲理故事9
家里離公司很遠,為了上班方便,老公和他的秘書Mar合資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個公寓。一天,老公邀請妻子去他們租屋處吃晚飯。飯桌上,妻子一直注意老公與女秘書的互動,老公也發(fā)現了妻子的眼光。
于是主動跟妻子說明: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Mar和我是純粹的上司與下屬,絕對沒有別的。
一個星期后,Mar跟老公說:自從你老婆來吃過晚飯之后,我就一直找不到我那把純銀的湯匙,你覺得會不會是她拿走了?
老公說 : 我不知道呀﹗不過別擔心,讓我來處理這件事吧。之后他發(fā)了一封郵件給妻子:
親愛的老婆︰
我不會說您“拿”了一把純銀湯匙,我也不會說您“沒有拿”了一把純銀湯匙,不過有一件事情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自從您在這里吃了晚飯之后,有一樣東西不見了。愛你的,老公!
一天后,老婆的回信到了︰
親愛的老公:我不會說你和Mar“睡”在一起,我也不會說你和Mar “沒睡”在一起,不過有一件事情大家都注意到了,那就是如果她的確是睡在自己床上的話,她早就該找到那把純銀湯匙了。
厲害吧?學著點吧。!
人生哲理故事10
《路在山的另一側》
高三那年暑假,我一個人去位于膠東半島的崑崳山區(qū)旅游。
那天我遇到一座不高的小山,經過與地圖的仔細對照后,我知道這座山的頂部有“老子道德經”的石刻。
于是我決定爬上去,憑感覺,我認為自己完全可以用半天的時間到達山頂。
根本沒有路,我只能借助突出的巖石和瘋長的青藤艱難攀爬。不斷有松動的石塊從我身邊滾落,過程的艱險程度,遠超出我的想象。
途中,有那么幾次,我?guī)缀跸敕艞。但那個石刻牢牢地吸引了我,激勵著年少狂妄的我繼續(xù)。
終于爬到山頂了,人卻累得骨頭散架。我坐在最高的一塊石頭上,一邊喝水,一邊很有成就感地四面眺望。突然,我發(fā)現,在山的另一側,有一條路。
一條青石鋪成的臺階路,從山腳,緩緩地通向山頂。臺階的兩側有鐵索做成的扶手,臺階上行走著游人,甚至有兜售礦泉水和紀念品的小販。比起我剛才的狼狽相,這些人更象是在自家的花園里散步。
顯然,這才是一條登上山頂的正確的路。
我的目標其實只是那個石刻,而不是探險和爬山。那么,我剛才的選擇顯然是一個錯誤。雖然最終還是爬上了山頂,但我卻付出了比別的游人多出幾倍的艱辛和時間。
其實假如我多看一眼地圖,或者找個當地人問一下,那么,我完全可以及早發(fā)現這條臺階路,而不必冒著生命危險,一個人在山的另一側攀爬。但是我沒有。年輕的自信和沖動,很多時候,其實是盲目的另一種解釋。
通向目標的路,有很多條。
在這很多條中,有那么一條,無疑是最短、最安全、最快捷、最適合你的。只所以沒有發(fā)現,只因為你的面前有一座山。這座山,暫時遮擋了你的視線。
而那條路,其實就在山的另一側。
當然你還可以自己開辟一條路,比如我艱難攀爬的那條。不過這需要過人的膽識、無畏的勇氣和充足的時間,以及你對于這條路的了解和把握。而當時我的選擇,卻不過是一種急躁狀態(tài)下的盲目罷了。這顯然太過危險。
人生短暫。
當目標不可動搖,那么,先靜下心來選擇一條正確的路,遠比不顧一切的盲目行動,要重要得多。
人生哲理故事11
有一回,老友出現在我家門口時,是這樣一副打扮:穿一件灰色多口袋的馬甲,脖子上掛一只軍用水壺,背著一個碩大的旅行背包,一雙沾滿泥巴的解放鞋拴在背包帶上,直晃蕩。
他是萬水千山都行遍的資深驢友。他把那些人滿為患、過度商業(yè)化的景區(qū)景點,過度開發(fā)的城市地區(qū)都統(tǒng)稱為“死地”。近些年來,他只在那些偏遠的、我們聞所未聞的地方一個人游蕩。
那次,是他在神農架的山里呆了數天后,順道來我家拜訪的。
洗漱完畢,他把毛巾掛在爐子邊。同在我家做客的一位親戚,便看到了那塊年頭頗久、稀紗透光的毛巾,私下悄聲問我:就他那樣,還有空到處閑晃?
他哪樣?我反問。親戚一指正往背包外掏鋁制飯盒、弄出一陣叮當亂響的友人:就那樣!
我很想告訴他,這位朋友是位非常富裕的人,轉念又覺得親戚根本不理解這種富裕,于是沉默。
曾跟老友論什么是富裕。他說小時候家里窮,兄弟姐妹六七個,父母忙生計,兄妹們都是大的帶著小的。每天黑透,父母收工回家,數一數,孩子個數還是那么多就行了,什么興趣啊,特長啊,心靈啊等等,都忽略不計。
就這樣的條件,全家不餓肚子,已經很好。某年,父親欣喜地說:“日子越來越好了,咱們也算富裕人家了!”原來,以往二三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那年,父親發(fā)現,布口袋底還有幾碗玉米。
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顯然稱不上富裕,但畢竟有剩,又可以說是富余。
朋友繼續(xù)說,那之后,有一次有個要飯的老太太經過我家,舉著破陶碗,沖我媽露出了乞求的神色。那真是衣衫襤褸,風一吹就要倒的可憐人。我媽思想斗爭了很久,舀了半碗玉米倒在老太太牽起的衣襟里。那,可以稱得上富裕了。
又談起他的.旅行。他說他帶一只飯盒、一只勺子、一雙筷子、一只水壺,再帶一塊香皂,洗衣洗臉洗澡都是它,盡量不產生垃圾。實在有,一定收拾好帶走。他不寫游記,有些地方很原生態(tài),他不想因為他,對這個地方產生影響,對那樣的地方,他要力爭做到幾乎沒有去過一樣。
晚飯桌上,家里的臘肉非常好,他吃了贊不絕口。我母親提議讓他帶點回家,看得出來他心動了,說的確非常想帶點回去,給母親和老婆嘗一嘗,大城市里的餐廳,吃不到這樣美味的臘肉。取舍半天,他說還是算了,接下去還有旅程,說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好東西,再多的口袋也裝不完,為了輕裝上陣,必須舍棄這些東西。
晚上,我們在院子里喝茶。月亮升起來,我們話很少,對坐半晚。第二天他便告辭了,后來短信給我,說那晚蒼山幽幽,月光清澈,讓他十分感動……
人家說,一山一水,一花一影,在平常人看來都是再尋常不過的景,對于有些人來說,卻是一陣靈魂的震顫。我想,要時常擁有這種感動的時刻,需要人輕裝上路、精神富裕得一塌糊涂吧。
人生哲理故事12
有一位非洲的酋長去英倫三島觀光,回來后,別人問那里的情形怎樣,酋長想了想,回答:“那里的人都說英語,連小孩子也在說!鼻蹰L說的并沒有錯,他所注意的只是這些,其他的或許被忽略了。
這就是眼界。
正像鷹即使高翔萬里,看到的也只是地上的兔子;而金龜子眼里只有草原上的糞球。
眼界決定了價值取向。站得高,看得遠,是民間對于豪杰人物的贊譽。事實上,豪杰人物即使逼仄于別人的屋檐之下,心胸照樣懷抱天下。劉備種菜的時候,不是被曹丞相窺破了英雄真相嗎?
有一次,哲學家池田大作問歷史學家湯因比:“如果您可以選擇出生的時間和地點,您怎么選?”湯因比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愿意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歐亞大陸的交匯點。那時古埃及文明、歐洲文明與亞洲文明在這一區(qū)域匯聚并擴散到全球,親歷其問,可以準確地觀察到各種文明形態(tài)對世界的影響。
湯因比不愧是大師,眼界超越古今,凝注于歷史的蒼茫之處。
斯諾問毛澤東:“如果您卸去領袖重任,想去做哪些事情?”毛澤東不假思索地回答:“騎馬沿黃河流域考察!泵珴蓶|為祖國興衰奔走,但內心深處仍有詩人情愫,蹈李白步履,觀黃龍東去,謀劃天下利害。他的眼界廣闊、深遠,又具有瀟灑風采。
有眼界的人,成功的幾率更大。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結合,很大程度取決于眼界。打開了眼界,自然就打開了心胸。看一個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
人生哲理故事13
建國初期,某研究所拆開一臺蘇產機器,所有工程師都傻眼了。里面近一百根管子,盤根錯節(jié),很難分清出口和入口,大家絞盡腦汁不得其解。
這時,一個看門的老人拿個煙斗,手上拿根粉筆,隨便找根管子吐進煙去,再做上標記,以此類推,很快理清了對應關系。在紛繁復雜的工作頭緒中,看門老人依靠經驗理出了頭緒。
【哲理感悟】:智慧重于知識,經驗重于智慧,關健看如何掌握運用。
人生哲理故事14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是霍爾頓《麥田里守望者》里的一段話,感慨之余,我想到了人生。
人生就是一場守望。白云守望著藍天,綠葉守望著紅花,父母守望著孩子,老師守望著學生,眾生守望著平凡……
伴隨著進站的汽笛,我知道接下來就是母親急切地找尋,她會不顧一切地用她那日漸衰退的視力搜尋著每一節(jié)車廂,她在尋找她的女兒;幾十年的含辛茹苦,從年輕到年老,孩子成了她的全部,喜怒哀樂,人生起落無不牽系著孩子。我知道在我和弟弟離開的這無數的日子里,守望我們回家的身影讓她暗淡的日子有了光亮,守望孩子報平安的電話是她每日最喜歡的必修課。母親守望著孩子,守住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溫暖她風燭殘年的一片陽光。
他在威逼利誘下沒有屈尊變節(jié),蘇武守望的是做人的尊嚴,堅守的是一份民族的大義。朱邦月守望著一份家庭的責任,他用病殘之軀的微弱之火,照亮著在別人眼里異常坎坷的生活,也讓自己的艱難生活充滿光明。當你掙扎于挫折的岸邊,彷徨于苦難的邊緣,不妨學著把不幸放在遠處來欣賞,這樣,或許我們就會懂得守望的真正和最終的意義了。多少次的山重水復,終究是柳暗花明。所謂天道酬勤,終成正果,便是如此。這樣耐人尋味的境界不正也是人生所要守望的過程與體味嗎?
人生就是一場守望。守住一份情感,豐盈的是內心,請珍惜愛你和你愛的人吧!守住一份諾言,充實的是你的精神,請你踏實走好人生每一步吧,相信自己!
人生哲理故事15
如果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好像丟在某個地方,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一個愚蠢的問題,可類似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fā)生: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為一件事情發(fā)火,不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為報復;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傷心好久……
【人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01-12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12-15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2-13
人生哲理小故事08-19
細節(jié)人生哲理故事02-12
人生哲理故事大全01-23
短篇人生哲理故事12-10
人生哲理故事(15篇)10-06
人生哲理故事15篇07-13
人生哲理故事6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