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婚禮男方禮服
傳統(tǒng)婚禮男方禮服中式婚禮服裝傳統(tǒng)禮服、唐裝禮服及中國傳統(tǒng)結婚風俗全解,讓您的婚禮步步到位!
旗袍禮服男士為近代傳統(tǒng)的黑色中山裝。
女士為最有中國特征的大紅旗袍。
經典中式禮服
唐裝禮服
唐裝是中國最經典的衣飾之一。
用唐裝最為禮服也是十分唯美的。
新郎穿狀元袍,新娘披戴鳳冠霞帔。
狀元袍是由紅色的九品官服變化而來,帽子為烏紗帽,插宮花。
鳳冠是飾有銀質或其他質地的鳳凰模型,霞帔則是紅色的披肩,普通來說,新娘穿紅綢襖褲,繡花鞋,上繡鴛鴦、梅花、蓮花等不祥圖案。
中國傳統(tǒng)結婚風俗
定婚: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考究“門當戶對”,置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于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fā)八字”。
報日:男方在征求女方同意之后,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依據(jù)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請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并送到女家。
搬嫁妝: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shù)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yè)”)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前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欣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男方打發(fā)花轎迎取新娘。發(fā)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周圍,謂之“照轎”;然后鎖橋、發(fā)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抵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稱心時方可開門迎入。
出嫁: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绱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裝扮,頭頂一塊大紅繡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典禮,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翻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后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后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后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并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后,新郎出房款待賓客?腿松⒑,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并行大禮。
鬧新房:新娘進房后,開端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惱怒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后,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四言八句”,或提難以回答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
回門:婚后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并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后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后余興。
中式婚禮角色布置
下聘禮方:由男方家長擔當。向女方提親并贈送禮物﹐即舊時所稱納采和納征.贈送的禮品通常包括各種在中國文化中表示不祥的食品﹐物品。如茶葉等。
媒人:由一位與雙方家庭關系都比擬親密的人擔當﹐擔任約請雙方晚輩見面,促進雙方的溝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擔任婚禮過程中的端茶迎轎。
全合人兒:由女方家的幾位年輕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轎時扶新娘下轎。
婚禮司儀:宣布儀式正式開端,引見雙方重要親友﹐并致祝愿詞。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晚輩或友人擔當,為婚禮致詞。
【傳統(tǒng)婚禮男方禮服】相關文章:
3.男方父母婚禮賀詞
4.男方父親婚禮賀詞
5.婚禮男方父母賀詞
6.男方家長婚禮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