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社會的無奈
對于社會的無奈——讀《家》有感
不少古人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下寫出了驚世的詩篇,他們不僅是對君主的失望,更多的是對于社會的無奈,古往今來,社會的性質變過,傳統變過,人貌變過,但在這個社會有思想意識的潛行,總有一種規(guī)則讓人無法逃脫。
在巴金的筆下,覺新是順從的,盡管受過新思想的熏陶,有過偉大的夢想與追求,卻從不敢頂撞長輩,最終埋葬了自己應有的一切。覺民是純潔的,一方面進行反封建的運動,另一方面又無法擺脫束縛。三兄弟中,覺慧是叛逆的,他抵抗一切舊的東西,伸手《新青年》的影響,最后離開家庭追尋他的生路。
這三個人物的心情有相似,有相反,卻恰恰代表了每個社會中不同等級的人民,古時候,底層人民沒有抗爭的意識,官商大賈畏于權貴也,不敢做些什么,一些激進分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反而被官府壓迫,民國時期,《家》就是真實的寫照。而如今呢,雖然“新”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可“覺新”依然存在。依舊有“高老太爺”的壟斷,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網絡電視中都傳來了商家打假的消息,可看看周圍的人,父母,朋友,有多少實惠為自己的權益去爭取的呢。
對于社會,勞動人民是漠然的,他們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不會關心社會時事,工薪階層是淡然的',他們經過錘煉競爭,爭取工作崗位,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而奮斗生存,看待社會,他們清楚了解其中的殘酷,或許真的看清了,便不在乎了。更多的知識分子是無奈的,對于學生,他們并不了解這廣闊深遠的社會,只是對于某些現象感到不平,甚至激憤,困擾又無力改變,所以只是無奈。而一些村莊城市,國家的領導人是想要改善的,有多少政府高官不是為了老百姓生活的更好而建設地區(qū)呢?他們對于社會的改變只是“外表”,并不是“內心”。
這股社會的暗流也并不是只在中國存在,美國再發(fā)達,社會中仍有迷茫的人,法國再浪漫,也存在隨波逐流,韓國再新潮,混沌度日的人也不會消失。或許,這是每個社會都有的,沒有什么能十全十美,并不是每個人都很優(yōu)秀,各色各種的人類大概才能組成一個更持久的社會。
【對于社會的無奈】相關文章:
1.無奈
2.無奈
3.關于社會的作文
4.理想社會的作文
5.論社會的極端
6.社會的大變化
7.社會的大變化
8.無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