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
辛棄疾:《水龍吟》1
中國作文網(wǎng)(deadspacehorror.com)作文素材 > 文學常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褏倾^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菡f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 ∏筇飭柹,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缓稳,喚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2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代: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翻譯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江水隨天空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陽斜照著這樓頭,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的悲鳴聲里,還有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xiāng)游子。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
別說鱸魚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風吹遍了,不知張季鷹已經(jīng)回來了沒?像只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chǎn)的許汜,應怕慚愧去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真像桓溫所說樹也已經(jīng)長得這么大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賞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當時詞人應葉衡之聘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便借登建康城西賞心亭游覽之際抒發(fā)了郁結(jié)心頭的悲憤。
從結(jié)構(gòu)方面看,本詞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詞的上片是登高遠眺,由物及人,觸景生情:先寫秋高氣爽的南國秋色——水天相連,蒼茫清冷,江天無際,秋色無邊;接著寫山的形狀——挺拔秀麗如“玉簪”似“螺髻”,既繪形繪色又抒情傳神,面對眼前的美景,詞人想到的卻是淪陷區(qū)無知無情的山此時也因中原淪喪而向人們“獻愁供恨”;最后寫登樓遠眺,并由外物聯(lián)想到自身——似“斷鴻”的辛棄疾22歲時率眾南下,離開淪陷區(qū)父老兄弟的他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而他的報國忠心卻至今仍無人理會,只能空佩寶劍傷心地站在賞心亭上看夕陽西沉,聽孤鴻哀鳴。
詞的下片是借典抒情,以之明志:先通過古人古事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志——既不愿像張翰那樣只思莼鱸美味,也不愿像許汜那樣只知“求田問舍”,其中的“休說”“怕”“羞”等字從反面入筆,表達了詞人不甘從俗、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氣概;接著用“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細說自己報國無門、歲月蹉跎的苦悶心情;至于“可惜”三句,則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的“憂愁”所在——國勢日益衰微,而自己卻不得不虛度年華;最后三句以問作結(jié),照應前文,寫了詞人忠貞愛國卻無人理解的苦悶:有誰能想到喚來歌女撫慰英雄的憂傷?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如此落淚,可見其已傷心至極!然而,讓更人傷心的是,英雄的心境竟然從不被人理解。這與上片中“無人會,登臨意”前后照應,讀來的確讓人蕩氣回腸。
從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方面看,這首詞充分顯示了辛棄疾矢志報國的情懷與壯志難酬的悲憤交織而成的那種特有的沉雄豪壯的“稼軒風”!扒Ю锴迩铩薄八S天去”“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胸懷報國大志,恥于“莼鱸之思”“求田問舍”,氣度是何其豪壯!悲恨填膺,無人理會,國勢危殆,無路請纓,虛度光陰,空灑英雄之淚,感情是何其沉郁!全詞就是這樣豪情郁氣,一并交織,將詞的壯美發(fā)揮到了極致。
辛棄疾:《水龍吟》3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賞析:
讀辛棄疾的詞,總有種豪邁又大氣的感覺。不愧是能提著刀殺入幾萬人敵軍大營的英雄人物啊!
整篇詞脈絡的鋪陳非常清晰爽利。從遠處的山水風景切入,再由外部事物(“孤鴻”)聯(lián)想到自己,繼而舒展情緒,再表達平生抱負,隨后回到現(xiàn)實,感慨時光流逝、英雄老去。暢意淋漓,一氣呵成。
第一段開頭先寫景。舉目遠眺,一片遠闊天地!斑b岑”指遠山,是說遠遠望去,山巒疊嶂就像女孩子頭上的簪子和發(fā)髻,形態(tài)各異。然而這樣的風景并沒有為他帶來欣喜,反而“獻愁供恨”,不斷地使他產(chǎn)生“愁”和“恨”。
為何愁,為何恨呢?因為他看見落日下一只落單的大雁,頃刻想到了自己的處境。辛棄疾祖籍山東,出生時北方已經(jīng)淪陷在金兵統(tǒng)治下。他一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所以說自己是“江南游子”。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边@一句有很深的含義!奥淙铡弊屓烁袀,讓人聯(lián)想到結(jié)束和沒落。那一刻,不知他目送著太陽落山,是否也想到了正在下沉的南宋王朝!敖嫌巫印,亦想回家,想要一路殺回去,收回中原土地,解放家鄉(xiāng)。然而一切都太難了。故而“愁”,故而“恨”。
“千里清秋”是這樣的壯闊而肅殺,而登亭遠眺的游子是這樣的孤獨而無助。
但如果僅僅是孤獨,那也就泯然眾人了。我個人覺得第一段最出彩的就是后面幾句,“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吳鉤,“是春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它以青銅鑄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滿傳奇色彩,后又被歷代文人寫入詩篇,成為馳騁疆場,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來自百度百科)吳鉤在宋代很流行,可能也是由于其更多的精神象征意義。
辛棄疾一方面用“吳鉤”這個詞來自喻剛毅頑強的品質(zhì)、以及得不到重用的境遇,另一方面,“吳鉤”也確實指他腰間佩著的刀劍!鞍褏倾^看了”和另一句更有名的“醉里挑燈看劍”意義類同,都是他對曾經(jīng)的沙場生涯的懷念,以及對征戰(zhàn)殺敵的迫切渴望。
他在孤獨、心酸和悲苦中把自己蒙了塵的劍看了又看,內(nèi)心悲憤痛絕。像那位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的前人一樣,拍遍欄桿,也沒有人理解他此時此刻的情意。
辛棄疾的性格是強硬而剛烈的,他這幾個句子內(nèi)在還是有著剛強的骨架,卻比柔情更令人心酸難受。
反復讀幾遍,“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記得“了”一定要念[liǎo]),意味綿密,節(jié)奏緊湊卻自帶一股特別的悠揚瀟灑,真是蕩氣回腸。
緊接著第二段,他用了三個典故。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笔堑谝粋,講的是西晉文學家張翰(字季鷹)思念家鄉(xiāng)的莼菜鱸魚羹而辭官回鄉(xiāng)的事。以季鷹與自己對比,季鷹回鄉(xiāng)了,而自己始終不得歸。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笔堑诙䝼典故,說的是劉備(劉郎)看不起許汜,認為其自私自利,在國家危難時依然只管自己置地買房,F(xiàn)如今他覺得自己和許汜沒什么差別,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卻無所作為,只能在江南閑居,因而愧對先賢英烈。
“憂愁風雨,樹猶如此!闭f的是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桓溫的故事;笢匾淮握鲬(zhàn)路經(jīng)某地,見先前種下的柳樹已長得很大了,感慨時光飛逝,“泫然流淚”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撫今追昔,有不盡的共鳴與感悟。料想從來英雄遲暮,無人問津,可能到頭來唯有紅顏知己伴隨左右,聊加安慰。但他又能去哪里,找誰來用“紅巾翠袖”為自己擦眼淚?
這句話,是否在說自己的眼淚永遠流不完,擦不干呢。
都說辛棄疾是用刀劍在寫詞。果不其然。整篇詞里,沒有一個字符合我以前對文字“美”的要求。但每一個字又都那樣蘊藉貼切,忠心耿耿地為作者的思想和情緒的表達而服務。
真正的豪放派,應有這樣的熾熱血淚和剛勁風骨。
而他,本是一名武人。如今卻以詩詞后世揚名。他若知曉,不知將作何感想。
辛棄疾:《水龍吟》4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 我能讓誰來召喚歌兒歌女,為我擦干壯志難酬的淚水!
[出自] 南宋 辛棄疾 《水龍吟》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fā)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唐·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眳倾^,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妒勒f新語·識鑒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xiāng)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xiāng)。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xiāng)、棄官歸隱稱為莼鱸之思。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三句:《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許汜(sì)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只知置地買房,“如小人(劉備自稱)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盟巍ぬK軾《滿庭芳》:“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贝颂幗枋惆l(fā)自己不能抗擊敵人、收復失地,虛度時光的感慨。
倩:請托。讀音 qìan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翻譯: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里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xiāng)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xiāng)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這風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譯文] 1:
楚地的天空,千里彌漫著清爽的秋氣,江河水流向天邊,秋色天際。遠望遙遠的.山嶺,有如插著玉簪的螺髻,向人們呈獻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時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鳴聲中,站在樓上了望。把寶刀吳鉤看完,把欄干拍遍,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樓臺的用意。
不要說鱸魚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嘗,秋風吹遍大地,張季鷹怎么還沒有回鄉(xiāng)?如果只想像許汜一樣,買田置屋,怕會羞于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可惜年華如水流去,憂愁風雨,樹木猶如此。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美女拿著紅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淚?
譯文2:
南方的天空彌漫著清冷的秋氣,江水流向天邊,無邊無際。遙望遠山,就如插著玉簪的螺髻,在訴說著愁苦和怨恨。落日時分,流落江南的游子在失群孤雁的哀鳴聲中,站在樓上瞭望。撫著寶刀,把欄干拍遍,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的用意。
不要說鱸魚的美味,秋風已吹遍大地,張季鷹怎么還沒有回鄉(xiāng)?想學許汜,買田置屋,但就怕因此而羞于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上耆A如水般逝去,樹木尚憂風愁雨,更何況人?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美女拿著紅巾,幫我拭去英雄流下的眼淚?
背景:
該詞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愿。偶有登臨周覽之際,一抒郁結(jié)心頭的悲憤之情。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jù)《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fā)了家國之恨和鄉(xiāng)關(guān)之思!奥淙諛穷^”以下,表現(xiàn)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于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
這是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shù)上也漸趨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郁頓挫。上片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矮I愁供恨”用倒卷之筆,迫近題旨。以下七個短句,一氣呵成。落日斷鴻,把看吳鉤,拍遍欄桿,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凸現(xiàn)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下片抒懷,寫其壯志難酬之悲。不用直筆,連用三個故實,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縮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手腕出之。結(jié)尾處嘆無人喚取紅巾“搵英雄淚”,遙應上片“無人會,登臨意”,抒慷慨嗚咽之情,也別具深婉之致。
該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戰(zhàn)國時曾屬楚國!八S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扒Ю锴迩铩焙汀扒餆o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fā)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仿佛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至于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jié)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nèi)心的擔負,而總束在此片結(jié)句“登臨意”三字內(nèi)。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升華。“落日樓頭”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xiāng)的思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皵帏櫋保鞘旱墓卵,比喻作為“江南游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墒悄纤谓y(tǒng)冶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于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tài)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杜甫《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皡倾^”,本應在戰(zhàn)場上殺敵,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桿拍遍”。據(jù)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桿。曾經(jīng)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欄桿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于采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筆墨之中,內(nèi)涵深厚,耐人尋味!盁o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后“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fā),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辛棄疾:《水龍吟》5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①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③,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④,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⑤,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⑥?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⑦。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⑧?
[注釋]
①建康賞心亭:為秦淮河邊一名勝。
、凇斑b岑”三句:遠望遙山,像美人頭上的碧玉簪、青螺發(fā)髻一樣,似都在發(fā)愁,像有無限怨恨。
、蹟帏櫍菏汗卵。
④吳鉤:吳地特產(chǎn)的彎形寶刀,此指劍。
、荨靶菡f”句:表示自己不愿放棄大業(yè),只圖個人安逸。
、蕖扒筇铩本洌罕硎咀约盒哂谥锰镔I屋安居樂業(yè)。劉郎:即劉備。
、摺翱上Я髂辍比洌鹤韵耆A在無所作為中逝去,為國運感到憂愁,人比樹老得還快。
、鄵h(wèn):擦試。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fā)了家國之恨和鄉(xiāng)關(guān)之思!奥淙諛穷^”以下,表現(xiàn)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于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
辛棄疾:《水龍吟》6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
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
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滄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
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辛棄疾:《水龍吟》7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
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
揾[1]英雄淚!
【注釋】:
注一:音吻(wen3),擦拭的意思。
這首詞寫于辛棄疾三十歲于建康任通判之時。詞中舒發(fā)了他抗金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懷。同時,作者表示,既不作只為口腹而回鄉(xiāng)的張季鷹,又不作只會「求田問舍」的許汜,而要作如劉備那樣的英雄。其詞縱橫豪邁,為辛詞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辛棄疾:《水龍吟》8
過南劍雙溪樓
辛棄疾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注:
此詞寫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辛棄疾53歲,閑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誣陷而落職。
南劍:即南劍州,宋代州名。雙溪樓:在南劍州府城東。
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這里隱喻中原河山淪陷于金人之手。
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與牛宿。
待:打算,想要。
魚龍: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戰(zhàn)的小人。慘:狠毒。
欲飛還斂:形容水流奔涌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擋而回旋激蕩,漸趨平緩。
冰壺涼。汉壤渌,睡涼席,形容隱居自適的生活。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中真實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淪陷的北國江山。
B.“斗牛光焰”與蘇軾《前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覺山高,潭空水冷”與陸游《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敝小翱铡本强帐幍囊馑。
D.詞最后三句與開篇戰(zhàn)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陽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灘上拋錨,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2.本詞開篇從一把寶劍起筆!伴L劍”,其實不過“三尺龍泉”,而作者卻通過奇妙的想象,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倚天萬里須長劍”這一壯觀的詞句。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題。(5分)
①下列詩句,沒有使用這種寫作手法的一項是(3分)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B.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項羽《垓下歌》)
C.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杜甫《飲中八仙歌》)
D.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王仁!肚G南席上詠胡琴妓》)
②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來寫山高:“天姥連天向天橫,________。天臺一萬八千丈,________。”(2分)
3.辛棄疾擅長用典入詞,委婉含蓄,以少勝多。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本褪怯媚铣挝涞壑觿⒘x隆的故事諷刺了南宋當權(quán)者輕敵冒進的作法。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反問,上面這首《水龍吟》中,也有“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的慨嘆。這兩句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說明理由。(5分)
參考答案:
1.(3分) C.
2(5分)①(3分)D. ②(2分)勢拔五岳掩赤城。對此欲倒東南傾。
3.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4.(5分)相同。都表達了報國無門的悲嘆。(1分)“廉頗老矣”句,借廉頗老了,還有人要啟用他,而自己卻無人過問,慨嘆自己報國無門;“元龍老矣”句,則是借陳元龍代指自己,可是如今已經(jīng)老了,還不如歸隱,過“冰壺涼簟”的日子。用反語來表示自己的空懷壯志,報國無門。(兩點各2分。意思對即可)
簡析
此詞上片開篇遠望西北,點染出國土淪喪,戰(zhàn)云密布這一時代特征;接著便直截提出了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法;下面緊扣雙溪樓引出寶劍落水的傳說;結(jié)尾寫愛國抗敵勢力受到重重阻撓而不能重見天光,不能發(fā)揮其殺敵報國的應有作用。下片寫因為愛國抗敵勢力受到重重阻撓,甚至還冒著極大的危險,所以才產(chǎn)生消極退隱思想;最后緊密照應開篇,以眼前之所見結(jié)束全篇,使全篇鉤鎖嚴密,脈絡井然。
辛棄疾:《水龍吟》9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
宋代:辛棄疾
用“些語”再題瓢泉,歌以飲客,聲韻甚諧,客皆為之釂。
聽兮清佩瓊瑤些。明兮鏡秋毫些。君無去此,流昏漲膩,生蓬蒿些;⒈嗜,渴而飲汝,寧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
路險兮山高些。塊予獨處無聊些。冬槽春盎,歸來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團龍片鳳,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樂,樂簞瓢些。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譯文
動聽啊,你淙淙的流水聲像玉佩碰擊般清脆;明凈啊,你寶鏡般的水面可以明鑒秋毫。你別離開這兒,別讓混濁油膩的臟水把你污染了;也別讓蓬蒿一類的雜草把你窒息了。與其給吃人的虎豹用你解渴,倒不如留給只吃野果的猿猴為好。當你終于變得壯大,匯入浩渺無際的江海,在那里,船只像小小的芥子,隨便就可以弄翻,我希望你到時不要推波助瀾,殘害生靈。
道路艱險啊,山嶺高峻,我獨自一人麻木地生活多么無聊!到了冬春釀酒的季節(jié),你可別忘了回來,幫助我釀制松醪酒啊!另外軟滑可口的香茶我也很喜歡,因此還要請你常常為我煮上一壺“團龍”和“片鳳”才好。顏回這位樂道安貧的古人已經(jīng)永遠逝去了,多可嘆啊!讓我也像他那樣,一簞食,一瓢飲,自得其樂吧!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注釋
些語:是《楚辭》的一種句式或體裁!靶耙魋uò(所的去聲),為楚巫禁咒句末所用特殊語氣助詞。
瓢泉:位于江西省鉛山縣期思村瓜山下。據(jù)《鉛山縣志》載: “瓢泉在縣東二十五里,辛棄疾得而名之。其一規(guī)圓如臼,其一規(guī)直如瓢。周圍皆石徑,廣四尺許,水從半山噴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亭可鑒!
酹:指飲盡杯中酒。
瓊瑤:美玉。
兮:語助詞,相當于“啊”。
流昏漲膩:杜牧《阿房宮賦》有“渭流漲膩,棄脂粉也”。此謂同流合污也。
甘人:《招魂》有“此皆甘人”句,注謂: “言此物食人以為甘美!
猱(náo):長臂猿。
覆舟如芥:《莊子·逍遙游》: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弊髡哂诖耸怯闷湓~而變其意。
塊:麻木呆滯的樣子。 《漢書·楊王孫傳》: “塊然獨處。”
槽、盎(àng):釀酒的器皿。松醪:《酒史》謂蘇軾守定州時,于曲陽得松膏釀酒,作《中山松醪賦》。 (按:此數(shù)句是指以水釀酒。)
團龍、片鳳:均茶名,團片狀之茶餅,飲用時則碾碎之。
云膏:形容茶之軟滑溫氤。
樂簞(dān)瓢: 《論語·雍也》云“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簞,盛飯之圓竹筒。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公元1186年),辛棄疾卜居鉛山,在期思村發(fā)現(xiàn)一眼泉水,因其形狀如瓢,辛棄疾取孔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的含意,取名為瓢泉。光宗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七月作者被解除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的職務后,便來這里“新葺茅檐”。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又移居退隱。這首詞大致是閑居瓢泉時期寫的。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賞析
該詞仿照《楚辭·招魂》,用“些”字做韻腳,來題寫他的新居——瓢泉,讀來十分新穎,別有一番悠遠飄忽的音調(diào)之美。該詞上闋是勸說瓢泉不要流出山外到大海去。詞人對塵世的污濁、險惡、橫暴,作了一番厭惡的描述,告誡泉水不要與之同流合污,助紂為虐。下闋是誘導瓢泉留在山中,與自己做伴。全詞借泉抒懷,寓情于泉,結(jié)構(gòu)緊湊,表達了作者清高自守,絕不與惡濁社會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上闋起筆二句,從視、聽覺來寫,表達了作者對泉水的欣賞、贊美之情!扒迮瀛偓帯笔且杂衽迓曅稳萑膬(yōu)美聲響;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也曾寫道:“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鏡秋毫”是可以照見的秋生羽毛之末來形容泉水的明凈。這兩句給瓢泉以定性的評價,表明了山泉能保持其可愛的本色,以下通過泉水所處的三種不同狀態(tài),來反映作者對泉水命運的設想、擔憂及警告。這些刻畫,正好用以反襯起筆二句,突出“出山泉水濁”之意。
首先勸阻泉水不要出山(去此)去流昏漲膩,生長蓬蒿!傲骰铦q膩”取意于杜牧《阿房宮賦》“謂流漲膩,棄脂水也”“虎豹”句,用《楚辭·招魂》“虎豹九關(guān),啄害下人些”和“此皆甘人”;⒈匀藶槊朗,渴了要飲泉水,它豈同于猿猱(之與人無害),不要為其所用。
“大而流江海”三句,反用《莊子·逍遙游》“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對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的語意,謂水積而成大江海,可以視大舟如草葉而傾覆之,泉水不要去推波助瀾,參預其事。這些都是設想泉水不能自守而主動混入惡濁之中,遭到損害而又害人的危險情況。以上幾種描述,想象合理,恰符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
下闋作者自敘,貞潔自守,憤世嫉俗之意。路險山高,塊然獨處,說明作者對當前所處污濁險惡環(huán)境的認識。故小隱于此,長與瓢泉為友,以期求得下文所描寫的“三樂”即“飲酒之樂”、“品茶之樂”、“安貧之樂”。詞的上下闋恰好形成對比。前者由清泉指出有“三險”,后者則由“無聊”想到有“三樂”。其實“三樂”仍是憤世嫉俗的變相發(fā)泄。瓢泉甘洌,可釀松醪(松膏所釀之酒),寫飲酒之樂,實寓借酒消愁;瓢泉澄澈,可煮龍鳳茶,品茗閑居,卻不被世用;最后寫安貧之樂,古人既往,聊尋同調(diào),則與“一簞食一瓢飲”顏回一樣的便是同志。簞瓢之“瓢”與“瓢”泉之“瓢”恰同字,以此相關(guān),契合無間。
總觀全詞,可以用劉辰翁對辛詞的評語:“讒擯銷,白發(fā)橫生,亦如劉越石。陷絕失望,花時中酒,托之陶寫,淋漓慷慨”(《須溪集》卷六《辛稼軒詞序》),來領略這首詞的思想情調(diào)。瓢泉的閑居并未能使作者的心情平靜下來,反而是郁積了滿腔的憤怒。流露出的對官場混濁,世運衰頹的憎惡并不是衰婉之調(diào),而是一種激昂之聲。不可以視之為“流連光景,志業(yè)之終”。盡管詞的上片闋似乎構(gòu)成了不和諧的畫面。(上去闋多激憤,下闋多歡樂),但貫通一氣的還是憤懣,不同流合污,自守貞潔的浩然之氣。這就是劉辰翁所說的“英雄感愴,有在常情之外,其難言者未必區(qū)區(qū)婦人孺子間也”。寓悲憤于歡樂之中,益感其悲憤的沉重。“含淚的微笑”大概是最悲憤不過的了。
這首詞是詞體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句子的最后一個字作韻腳的慣例,而是用《楚辭》語尾字“些”作后綴的尾字,又另用平聲“蕭、肴、豪”韻部的字作實際的韻腳,這就是所謂的長尾韻。這種格律聲韻具有和諧回應的美,猶如是有兩個韻腳在起作用。
《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水龍吟》】相關(guān)文章:
3.尋找辛棄疾
4.對話辛棄疾
5.致辛棄疾
6.敬辛棄疾
7.走進辛棄疾作文
8.辛棄疾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