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在”,也是一種溫暖
我回答,或別人回答我“我在”,對我而言,總是一種飽滿的幸福和溫暖。
記得是在小時候,我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學,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中竟有一份幽微淡弱的難過。因為,我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我卻偏偏不在。于是我癡癡地想,他們此刻在操場上追追打打嗎?他們在教室里挨批嗎?不管是好是歹,我好想和他們共同經(jīng)歷這一切。
之后,便開始喜歡點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師叫:“XX!”“我在!”正經(jīng)而清脆,心里升騰起縷縷暖意,仿佛這不是為了回答老師,也不是為了說給自己,而是在告訴世界,有一個孩子,“在”這里溫暖地存在。
記得有一個雨天,默默合上李義山的詩集,且聽雨吟。“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當然,在這個古典意趣已難以尋覓的世界,我無燭可剪,更不知昔年巴山今于何處。許是疲倦了,淡淡地,想起一個在異城求學的友人。打開QQ,發(fā)送了一個對話框:你在嗎?其實并不抱有多大的希望,卻不想得到了回復:我在。一句“我在”,包含了“在”這個狀態(tài)的肯定,也包含了“有我呢,你有事盡管說”的情誼。深秋的寒意,頃刻減卻,空氣中的風都夾帶著從遠方捎來的溫熱氣息。這一刻,一句“我在”勝過了其他任何累贅的語言。
記得有一個臺風的夜晚。夜已深,手機中不斷的“滴滴”聲都是各種有關部門發(fā)來的關于臺風信息的提醒。雖是夏天,我仍是不怕熱地將自己緊緊地裹進被子,似乎這樣就能把外面那些可怕的聲音拒之門外。“轟——”的一聲,像是有什么東西倒了,我嚇得不輕,于是試探性地喊了一句:“媽媽,你在嗎?”墻的那邊,既驚喜又在意料之中的聲音傳來:“嗯,我在呢,你有事嗎?”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所有的不安與恐懼都隨著臺風的.漸漸離去而消散,母親的溫情盡包含在“我在”之中。
我知道,點名時的“我在”,不過是為了告訴老師,自己沒有遲到,沒有缺勤,卻也告訴我,你正在一個集體中,周圍有師長、同學和你一起生活、學習、存在,這也是一種溫暖;我知道,友人回復我的“我在”,字面上也不過是她也正在使用QQ,看到了我的信息,卻也告訴我,雖然彼此的空間位置不同,但我們都會共同感受成長中羽化成蝶的歡欣痛苦,當你累了,總會有人始終也在,給予你熱度和力量,這更是一種溫暖;我也知道,母親的回答“我在”,不過是此刻她也被外面的聲音吵醒了,恰好聽見我的呼喚,便這樣說了,但卻讓我的身心瞬間流過一股暖流,無論發(fā)生什么,母親都在精神上同我一起,家這個溫暖的港灣會一直停泊在那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溫暖。
《舊約·創(chuàng)世記》里,墮落后的亞當在涼風乍至的伊甸園里把自己藏匿起來,上帝說:“亞當,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會走出說:“上帝,我在,我在這里!币驗,我知道,一句“我在”,代表著自己也在生命的大教室里出席,在享受溫暖的同時,也為自己,為他人,帶來溫暖。
張曉風老師曾在一座山中說過一句讓我溫暖許久的話,并謹以此作結: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一句“我在”,也是一種溫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