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事我想不通作文800字
那件事我想不通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句話婦儒皆知,而做起來又會怎樣?難道動物沒有感情,人是世界的主宰,能支配一切?
那件事,我想不通……
一次,爸爸有位朋友邀請我們去廣東一個神秘的郊外餐館吃飯。一路上,那叔叔眉飛色舞地介紹那家餐館,什么人間美食啊!吃了會流連忘返!哦?我咂咂嘴,會有什么呢?果凍、薯條、冰激凌……這些精靈都在當時充滿稚氣的我的腦海里跳躍,我不禁欣喜若狂!
到了,到了!只見這里環(huán)境極好,服務小姐們美若天仙,我對她們帽子上的徽章很感興趣,不明白徽章上可愛的動物是什么意思?
包廂中,熱騰騰的飯菜擺滿一桌,可沒有我期盼的食物,我失望透頂,隨意吃了一口。嗯!挺美味的,可總感覺這里的一切是如此的怪異!叔叔們邊吃邊聊,個個口中煙霧繚繞,迫使我出來透透氣。
外面有個很大的池,里面的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很美!我湊近一看,池邊還有一排形狀奇特的“石頭”,黑乎乎的。突然,一塊“石頭”開始動了,我大驚!“啊”地一聲尖叫起來。“小朋友,怎么了?”一位漂亮的服務員阿姨笑盈盈地過來。“大……大石頭會動!”“哦,那不是石頭,是鱷魚,你們剛才那桌就吃了啊,好吃吧!”猛然,我的大腦就像被閃電擊了一下,愣在那兒。什么?它們也是人來吃的?鱷魚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嗎?販賣宰殺不是違法的嗎?原先的美好在我心中一下子不斷放大丑陋,漂亮可親的服務員那帽子上被月光照得光閃閃的動物也變丑了,就包括那些海報宣傳、所有的食物……一切的一切,都如此的虛假!看看那些鱷魚,在皎潔的月光下,在我潤濕的睫毛下看到的是如此可憐!雖有看似堅不可摧的`外殼,但心是軟弱的,卻終將成為人類的盤中餐;雖看似身軀龐大,而它們內心也渺小得一塌糊涂。它們無法反抗,只有靜靜地趴在那兒,有的甚至背上干的破裂,也安靜的像一座雕像,不然我也不會把它們當成“大石頭”。
“快看哪!有鱷魚!”居然有人來了,他們個個喜悅,連服務員也不例外。“我要這只!……”我的心中對他們充滿了鄙視與唾棄,卻又無能為力阻止。
不知怎的,一只鱷魚的目光恰巧與我的目光對視,那是一雙怎樣的眼睛。∫郧拔以“動物世界”欄目中看到的那本該充滿霸氣的眼睛,此時卻充滿無助。它的空洞無神,如一汪深潭,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細一看,這平靜中還似隱藏了無盡痛苦和憂傷,它安安靜靜地任人擺布,是麻木還是絕望?我突然感到胃里的食物在翻騰,對著地面只想吐。“怎么了?”服務員對我如此關切,而對動物呢?即使她沒有殺動物,但她拍手叫好殺動物的時刻,我忘不了。胃里的酸水不斷翻騰,我沖進衛(wèi)生間,用冷水狠狠地洗臉,努力使自己冷靜。我能洗掉外面風沙在臉上的污垢,卻無法洗掉內心的痛苦。外面?zhèn)鱽砣藗兣陌附薪^鱷魚美味的聲音,我卻潸然淚下。我想不通,為什么酒店的人那么唯利是圖?為什么吃動物的人那么冷酷無情?
帶著疑惑,我又來到鱷魚湖旁,微風輕撫著我的臉頰,帶走我的憂傷,我望著缺少一只鱷魚的湖里,剩下的鱷魚在湖里都紋絲不動。!那晶瑩的不是鱷魚的眼淚么?我不認為人們形容那鱷魚的眼淚是貶義的,這兒的鱷魚完全沒有任何的錯!
隨著時間的流逝,帶走的是我的悲傷,而帶不走并延長的是那點點謎團……
【寫作指導:如何加強議論文中的思辨性】
1、思辨性
“思辨”字典上解釋為“思考辨析”,它體現(xiàn)在議論文的立論和論證之中。眼下,中學作文教與學都深信文章立意無高下之分,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道理的淺與深無關緊要,不愿在語文讀寫中進行思辨訓練,老是淺嘗輒止,拿2008年的高考作文題來說吧,這年的作文題目是:請以“不要輕易說‘不’”為題寫一篇文章。許多學生只寫出什么情況下不要輕易說“不”,而不去挖掘為什么不要輕易說“不”,導致文章止于羅列現(xiàn)象,思辨性不強。議論文,必須以思想性見長,否則是絕難進入高分區(qū)的。
2、思辨性不強的危害性
思辨性差,不僅提煉的觀點就沒有深度,而且還會抓不準。所謂抓不準,就是指議論時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對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說明了什么,不能吃準,材料、命題、話題本身說明的問題,有著客觀的規(guī)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next88)只有當你的“主觀”與“客觀”相符合時,這個“準”字,才有可能保證。譬如有個成語叫做“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繩怎樣才能把木鋸斷,水怎樣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說:要堅持,持之以恒,對不對?對,但只對了一半。在這里,除了堅持以外,還應當專一;要一門心思在一個地方滴。這樣,“斷”與“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說明你沒有認識事物的全體和本質。要去論述,當然也就很難抓“準”了。要想抓準,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思辨性。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能夠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去辨證地分析問題。
3、議論文立論需要思辨性,論證也需要在思辨中進行
很多學生覺得,只要腦袋里裝滿例子,寫作時想要什么“例子”就有什么“例子”,就什么都不用愁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議論文固然離不開“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論證,議論文的力量,主要來源于作者豐富的生動的言之成理的思想,歸根到底,要以說理取勝,并不是靠“例子”取勝。一篇八百字的議論文,你能舉多少字的“例子”呢?“例子”多了,辨證分析的空間就小了,就很難把觀點說透。許多學生就形成了一種強盜邏輯思維,不管三七二十一,敘完某人的成功之處就貼話題(命題),比如,在一次習作中,話題是“尊重他人”,有些學生就如此論證:“李白之所以能夠成為詩仙,能寫出‘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名句,就在于他能夠尊重他人;魯迅之所以能夠成現(xiàn)代文學巨匠就因他能夠尊重他人,……這就是一種強加,前面沒有事例證明,后面沒有辨證分析,這些偉人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就,就一定是他們能夠尊重他人的結果嗎?這就說明沒有思辨能力就無法做到把理說透。
【那件事我想不通作文800字】相關文章:
1.想不通
4.那件事真讓我作文
5.那件事,我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