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道德的作文兩篇
篇一:
道德,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可是,道德抉擇卻十分艱難,我曾親身經(jīng)歷過一件道德抉擇的事情,讓我從中體會到令我終身受益匪淺的道理。
還記得那一天,我接到老爸的“命令”——用他給的十元錢去買一瓶香油。于是,我興高采烈地出發(fā)了,一路上,我享受著太陽溫暖的光,傾聽著鳥兒的歌唱,是我心曠神怡。這時,幾個晶瑩剔透的泡泡飛到了我的面前。頓時,我好奇心大發(fā),迫不及待地跟隨著泡泡去一探究竟。我來到一個小女孩面前,只見她吹出一串又一串的五彩繽紛的泡泡,這些泡泡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fā)著動人的光芒,令我心動不已,一個愿望也油然而生,那就是去買一瓶泡泡。
不一會兒,我來到了超市。超市里人山人海,貨物也玲瑯滿目,使我眼花繚亂。我從貨架上拿下一瓶香油,一看標價,正好十元。我遺憾極了,心想:只能拋棄這個心愿了。我悶悶不樂地抱著香油走到售貨臺前,把錢交給了售貨員。可是,出乎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忙昏頭的售貨員竟把五元錢遞給我,我驚訝極了,先是目瞪口呆,后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售貨員找錯了錢。頓時,我的心中一陣竊喜,攥著錢走出超市。
望著這五元錢,我心中猶豫不覺。既想買一瓶泡泡,又對自己的想法而羞愧。這兩種思想在我的腦海里作起了斗爭。最后,羨慕之心驅(qū)使著我來到超市,用五元錢換來兩大瓶泡泡水。我拿著泡泡水,走在干凈的小路上,周圍美妙的景物仿佛都在嘲笑著我。而我的心中,也沒有如愿以償?shù)目鞓,反而,心情無比的沉重。本來的好心情蒙上
了一層厚厚的烏云。我久久地凝望著泡泡水,接著,又走進了那家超市,將泡泡水輕輕放在貨架上。頓時,我仿佛如釋重負,望著湛藍的天空,一股驕傲與興奮的心情涌上我的心頭
經(jīng)過這次的道德考驗,我明白了,道德的實踐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難,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真理,做好自己,不受別人誘惑,做一個正直的人。
這次的經(jīng)歷帶給我道德的啟示,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篇二:
10月13日,在佛山黃岐,一面包車將2歲女童撞倒碾壓后逃逸,路人無人伸援手,接著第二輛車也從女童身上碾過。18個路人經(jīng)過,都沒救援或報警,直到一名拾荒者發(fā)現(xiàn)后將她扶起,呼喊救人。至今,女童還未脫離生命危險。
冷漠,刺痛了人心。在慘案中,司機的兇殘、路人的拒救,交織成了面色冷漠的.眾生相。痛感、悲憫心匱乏,仿佛“人性方向盤”失靈的推土機,橫沖直撞,盡情碾壓著道德倫理的底線。
災禍與“冷漠圍觀”結(jié)伴而行,已是當下尷尬的情景。每次“老人倒地無人扶”,都會被作為道德滑坡的“標本”;頻仍的“助人為禍”,總能激起“好人難做”的嗟嘆!芭荒,路人旁觀”的悲情場面,不啻為“冷漠流行癥”的再度發(fā)作。車輛兩度碾壓,18人無一搭救,冰冷的看客姿態(tài),印證著道德底線下移的喟嘆。
若按“人心向善”的道德想象,女童被撞,肇事者當迅即救人,稍減良心上的負罪感,路人也當積極伸手相助。
然而,一切都被反轉(zhuǎn)過來了:司機逃了,路人視若無睹,“敬畏生命”儼然是紙上空談,少管閑事式的明哲保身,才被奉若信條。對善美信念的放棄,構(gòu)成了人心的暗區(qū)。于是乎,幼小生命,差點毀于車輪下,抑或被集體冷漠葬送,失去了尊嚴——幸而,拾荒者打破了辛酸局面,慷慨施救,以樸素的悲憫情懷挽住氣若游絲的生機。
個體境遇,總是世態(tài)的微觀映射。女童的突遭劫難,投射了人際關(guān)懷的冷暖。不堪想象,當她劫后余生,又怎樣遺忘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她對社會的體認,會不會受到負面影響? 那些圍觀者,剝離了冷漠的標簽,也是普通的民眾。他們未嘗就不懂,沒有人是座孤島,相互攙扶才能同舟共濟;“樂于助人”是傳統(tǒng)的人倫美德,漠視生命,會讓良知潰散;蛟S換個語境,他們也會痛斥“鐵石心腸”,呼吁人性回歸?梢坏┹喌阶约鹤觥奥啡思住保麄兙痛蚱疳u油,從“審丑”向“示丑”自然地角色切換,原因何在?
究其癥結(jié),不過是“行善有風險”,出手不得不謹慎。將道德流失歸咎于“世態(tài)使然”,是公眾一貫的邏輯轉(zhuǎn)化。你看,“彭宇案”殷鑒在前,“做好事遭惡報”,誰還敢冒險救人?理由看似鏗鏘,其實是偽命題——真正道德,理應跳出物化的代價考量。行善成本,不應是冷漠的通行證。
忽略人性反思,是對個體責任的遮蔽。修女特蕾莎說:“你如果行善事,人們會說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隱秘動機,不管怎樣,還是要行善事;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樣,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道德踐履,本該更果敢,超越利弊權(quán)衡。
社會學家孫立平在《國人的冷漠是如何鑄就的》一文中,將審丑麻木視作一種“輕度罪惡”。正是冷漠、歧視等庸常之惡,衍生出信任割裂。消解沉疴,需要人性規(guī)約的拾級而上:道德令,被人們視作底線性的信仰!叭藗円磺胁恍业母,不是饑荒,不是火災,也不止是那些作惡者,而在于他們各自為生”,托爾斯泰如是說。打破“流沙格局”,構(gòu)筑人際關(guān)懷,需要價值秩序的重新梳理——在社會儲藏室里,多放置些“人本關(guān)懷”。人性復蘇了,道德方能走進“春天里”。
【關(guān)于道德的作文兩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