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黃山美食的作文
1難忘的黃山毛豆腐
早就聽說黃山風景如畫,風味小吃聞名遐邇,一直無遐光顧,今年“五一”節(jié)放長假,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nèi)胰艘黄饘崿F(xiàn)了多年的夙愿。
來到黃山腳下,熱鬧非凡,路邊餐館門前掛著各式招牌,玻璃柜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菜,有辣子石雞、臘肉萎蓄、清燉蛇……都是典型的徽州菜肴。有一道菜很特別,一塊塊豆腐上長滿了二寸長的毛,名日毛豆腐。開始我們看了都有些怕,但老板一再推薦:燴、炸、清蒸各有特色,味道好極了。于是,我們壯著膽子點了一盤油炸毛豆腐,出鍋后的毛豆腐,黃澄澄,上面像掛了薄薄的一層芡,另配有一碟特制的佐料汁,嘗一口,外酥里嫩,味道真不錯。一盤不過癮,又要了一盤。
在半山腰的玉屏樓,我們又吃到了燴毛豆腐。豆腐煎成橙黃色與筍干一齊烹燴,口感較韌,另有一番滋味。幾個老外看到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每人要了一盤,叉一塊送進嘴里,OK,OK地叫個不停。價錢雖然比山下貴了一點,但在那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下享受到了那特有的情趣還是值得的。
回到賓館,服務(wù)員笑臉相迎,我們看到各色各樣的菜琳瑯滿目,沒想到的是,在這偌大的賓館里竟也有毛豆腐。我們要了些酒菜,當然少不了毛豆腐,這次是菇絲清蒸,熱氣騰騰,澆上一點醋,酸榴溜的,香噴噴的,再呷上一口酒,真是美極了。
回家已經(jīng)好幾天了,每當我在街上看到油炸的食品時,便想起了毛豆腐,想起毛豆腐那特殊的香味。
2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
“蟹殼黃“又稱火爐餅,以上等精面粉、凈肥膘肉、梅干萊、芝麻、精鹽、菜油等手工分別制作皮、餡,經(jīng)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搟餅、刷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爐中進行,內(nèi)燃木炭,將餅坯貼于爐的內(nèi)壁,經(jīng)烘烤、燜烘、及將爐火退凈后焙烤,前后在數(shù)小時而成。因經(jīng)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其燒餅層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葉氏詞為證:“薄如秋月,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由于烘烤時間長,餅中水分大多蒸發(fā),利于貯存,一旦受潮,烘烤后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面粉搓酥,使面皮分層薄如紙,致烤制后酥松油潤而不膩。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安徽黃山。那邊的特色小吃是黃山燒餅。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是徽州特色小吃。
3黃山美食
今天,我們?nèi)チ税不拯S山的屯溪老街吃美食。
我們一跨進老街的大門,我就聽到了一陣陣清脆而又響亮的吆喝聲;還聞到了一陣陣美食的香味。
在老街里,人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我們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夠。在這里,我們不僅能夠吃到正宗的徽州菜,還能品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和糕點。嘗完各種美食,還可以去博物館里參觀參觀。
安徽小吃里屬毛豆腐最有名,它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呢!只見毛豆腐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發(fā)了霉的毛,看上去像是蓋了一床棉被,許多人看了都不敢吃。毛豆腐油炸過以后毛會慢慢消失,變成了金黃色。如果上面涂一層辣椒漿,那味道真是美味透頂了!
老街里的美食讓我們回味無窮!
4家鄉(xiāng)的臭鱖魚
離開老家黃山在贛州生活已快十年了。十年來,家鄉(xiāng)的很多人、很多事已在我的腦海中模糊,但我卻始終忘不了家鄉(xiāng)的一道菜——臭鱖魚,忘不了它那獨有的臭味,那是家鄉(xiāng)獨有的味道!
在黃山,臭鱖魚是特別有名的一道菜。它是以優(yōu)質(zhì)的新鮮鱖魚為原料,經(jīng)加工腌臭而成的。臭鱖魚雖臭,但味美,連一些不愛吃魚的人都說好吃。它肉質(zhì)非常細嫩,營養(yǎng)價值特別高,不僅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還含有鈣、鉀、鎂等微量元素,深得人們喜愛。
臭鱖魚非常重視味道,而腌鱖魚的關(guān)鍵就是味道。只有把鱖魚腌制好了才能做出好的臭鱖魚。如何才能做出聞著臭而味美的臭鱖魚呢?
第一步,必須要選一條新鮮的鱖魚。用新鮮的鱖魚腌制出來的才是好的“臭”鱖魚。最好選用魚身黃綠色、腹部灰白色、體側(cè)有不規(guī)則斑塊、差不多有成年人一個半手掌那么大的、一斤多的鱖魚。
第二步,宰殺活魚。和宰殺普通的魚一樣,把鱖魚的魚鱗和內(nèi)臟除去,用清水洗凈,瀝干。
第三步,也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步,那就是腌制。在宰殺洗凈瀝干水分的鱖魚表面,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輕重,用手抹上一層適量的食鹽即可。然后把涂好鹽的魚整齊地碼放在桶里——以木桶為佳,只有木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原汁原味。最后用大石頭直接壓在魚的上面,壓緊,并將木桶放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太熱、太干的.地方魚會變成魚干的。當然,桶口要蓋點東西防蒼蠅蚊蟲,而且每隔一天就要把魚上下翻動一次。
一般情況下,10℃~30℃的氣溫都可以腌制臭鱖魚。在這個范圍內(nèi),溫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當溫度在10℃~20℃時,大概需要腌7~8天;溫度在20℃~25℃時,腌制時間約為4~5天;溫度在25℃~30℃時,只需要2~3天就能達到臭的效果。當然,如果你口味重,可以選擇多腌一段時間。
臭鱖魚不僅重味,還很重色。剛腌制好的鱖魚不能直接吃,還必須再配上一些大蒜、生姜、彩椒、碎肉丁、醬油一起燒制,進行著色。燒制過程和其他魚差不多,當魚身呈金黃色時就把魚翻一個面。等兩面都呈金黃色時,再加入少許水和白砂糖,等糖化了就可以起鍋了。
起鍋時,先把魚鏟出來擺在盤中,再在魚湯中加入一些淀粉汁,快速攪拌至湯汁有一些黏稠時立刻舀出,并將湯汁從魚頭到魚尾澆個遍。最后,還可以在盤上撒一些香菜。這不僅可以讓菜的顏色更好看,還可以提香。
剛出鍋的臭鱖魚可以說是件工藝品:鱖魚表面呈紅色,紅中透露出一絲黑色。和彩椒、大蒜等作料一配合,魚原本的腥味就不復(fù)存在了。盡管臭味還在,但那已經(jīng)是一種讓人食欲大增的美味了。
這就是安徽黃山的臭鱖魚。雖然離開家鄉(xiāng)快十年了,但我一直沒有忘記家鄉(xiāng)臭鱖魚的味道,一直想著什么時候再回家鄉(xiāng)吃一次臭鱖魚。
5黃山名小吃——五城豆腐干
“賣五城豆腐干哦……”
如果外地人游玩黃山,聽到這樣的叫賣聲,千萬別吝嗇你的錢包,因為,在大街上,你隨手抓一把土生土長的黃山人,問他們有沒有爬過黃山?回答“NO”的肯定比比皆是,也包括Me!伴_門即山,抬眼即景”,住在山腳下的人對游山觀景實在提不起多大的興趣,況且還不是免費的午餐。但若問他們有沒有吃過五城豆腐干?恐怕你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一個說“NO”的。
“爾仂(你)放心,阿(我)是五城央(人),賣正宗五城豆腐干。”
五城豆腐干工藝傳統(tǒng),配方祖?zhèn)鳎x用優(yōu)質(zhì)的黃豆,磨漿、過濾、做胚、包布、壓榨,然后用上等的原醬、冰糖、丁香、桂皮、茴香等佐料經(jīng)過數(shù)小時的鹵煮,再撈起瀝干,最后抹上小磨麻油。哇噻!香噴噴的,可以開吃嘍!
吃五城豆腐干有講究。一看:無裂紋;二折:無斷痕;三聞:香氣醇正;四撕:有絲紋;五品:咸淡相宜、味美質(zhì)細、清甜可口;五回味:啊呀呀,一旦嘗了,是拍個巴掌都舍不得放的。
相傳,乾隆爺當年游齊云山時,山上道長設(shè)素齋——五城豆腐干宴請皇上。乾隆食之龍顏大悅,嘆為“江南一絕”。
“五城豆腐干,一角洋(錢)兩塊,下酒、下天光(早餐)個(的)好菜!”
聽完這一句,你應(yīng)該知道人們?yōu)槭裁磳λ橛歇氱娏税桑?/p>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如果,你此時慷慨解囊,買上一扎(袋)二扎,運氣又好的話,說不定豆腐干中還有百果、火腿、蝦仁呢!嘻嘻……
“賣五城豆腐干哦……”
6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皇印燒餅”,是古徽州傳統(tǒng)名吃,盛行于現(xiàn)代黃山地區(qū),不但扛餓而且極具營養(yǎng)價值。
人們不禁要問:這么美味可口的黃山燒餅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請聽我娓娓道來。其最佳配方是:面粉1250克,酵面500克,豬肥膘肉750克,梅干菜135克,蔥末40克,精鹽100克,食堿15克,芝麻仁75克,飴糖50克,芝麻油100克。用上述材料手工制作皮和餡,經(jīng)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搟餅、刷飴、撒麻、燒烤等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其燒烤過程是在特制爐中進行,內(nèi)燃木炭,將餅坯貼于爐內(nèi)壁,經(jīng)烘烤、燜烤以及將爐火退凈后的焙烤,前后數(shù)小時完成,很是辛苦。因經(jīng)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層多而薄,口味香甜辣酥脆,故而黃山燒餅,又叫“蟹殼黃燒餅”。有葉氏詞為證:薄如秋月,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毕鄠1357年,朱元璋駐軍歙南覆船山,這里是三縣交界處,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的圣地。朱元璋行軍打仗時身背的干糧就是這種黃山燒餅。建明稱帝后,朱元璋沒敢忘本---這圣地的天物。朱念其救駕護國有功,就順理成章地將黃山燒餅冊封為“救駕燒餅”。清乾隆下江南仍被世人傳為佳話。乾隆一行到達徽州時,徽州官員舉行了盛大的“江春大接駕”儀式,大接駕的第一道茶品就是黃山燒餅。其外層酥脆,餅內(nèi)卻滋潤鮮香,嚼之異香可口,令舟車勞頓的乾隆頓感身心舒暢、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賜黃山燒餅為“皇印燒餅”,寓意乾隆對該餅的喜愛程度堪比其隨身攜帶的皇印,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黃山燒餅最崇高的褒獎。
清有滿漢全席,今有燕窩和三魚(鮑魚、魚翅、魚子醬};中有八大菜系,外有意大利面食。然而,在山珍海味的大世界里,我最想為用十余種原料和十多道工序制成的黃山燒餅廣而告之:用袋裝燒餅擺出“黃山燒餅”四個大字,再用筒裝燒餅擺在下面組成“蟹黃”、“救駕”、“皇印”的字樣。一句漂亮的廣告詞應(yīng)運而生:游黃山美景,吃黃山燒餅!OHYEAH!
【關(guān)于黃山美食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