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和馬蘭頭散文
清明節(jié)吃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上海親戚日行千里專程跑來尋鄉(xiāng)覓祖。拜祭先人是其主要目的,但登山爬坡之后饑腸轆轆之下,倘若能吃上一頓竹筍宴也是額外驚喜。
筍一年四季都有,但家常吃的筍通常以春、冬兩季為主。筍有很多種類,毛筍、竹筍、雷筍、鞭筍……形狀不同,味道各異。
清明前后是吃春筍(即竹筍)最佳時間。此時的筍,個體肥大,剝開之后,筍體潔白如玉,滑不溜秋。不用大費周章烹飪。前一天清水泡發(fā),去除新筍苦味,開水煮熟之后,放入腌制好的咸菜,撒點細鹽和蔥花,其味道鮮甜爽口。
筍的燒法有很多種,清水高湯,紅燒油燜皆可。最能下飯的莫過于春筍紅燒肉。切成厚片的筍與滾刀五花肉,燜鍋紅燒,紅色肉汁與白米飯相得益彰,個中滋味只看吃客專心埋頭啃飯便能窺知一二。
蘇軾有云: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新鮮春筍吃起來回味甘甜,脆爽無比,的確是爬山之后消除疲勞的最佳美食。我的幾位上海親戚將一鍋筍吃盡,只覺得還不過癮,連吃帶打包還要捎上好幾株沾著泥土的筍上路,否則這趟行程就會顯得美中不足。
我們現在去飯店吃飯總會看到一塊醒目的牌子叫“應季時蔬”意思就是這個季節(jié)最應該吃的食物。
不僅兜攬生意,廚師也圖省力。只需將最新鮮的食材稍微加工就能博得食客們交口稱贊。
那天于飯店吃了一道杭幫菜叫“腌篤鮮”。把春筍和鮮、咸五花肉片一起煮,湯色乳白,清香撲鼻。肉絕不肥膩,因它吸收了筍的清甜;筍脆爽,皆有肉的鮮味。
由于咸肉的存在,連鹽都不需多放。玉色的筍和紅色的肉暗伏于白色高湯之下,若隱若現,勾人食指,動人心脾。其味道,具有江南輕煙淡水下蘊含千古靈氣之特質,看起來清清爽爽,吃下去妙味無窮。
回家之后我意猶未盡,立刻效仿。匆匆忙忙將剛腌制一天的五花肉取出切片,為保證湯色奶白,特意加了一塊濃湯寶和一小罐牛奶。結果大錯特錯,變成東施效顰。
原來腌篤鮮的`奶白色湯底做法另有玄機,正宗做法應當小火微開慢燉出鮮湯。然而速成“牛奶腌篤鮮”既已成,只好厚著臉皮端上桌,只不過除我自己,無人敢嘗。蓋因牛奶過熱之后湯底粘稠焦黃,繼而產生一層皺巴巴的奶皮,好似潘金蓮的手藝。
大家吃過干凈清甜的咸菜春筍之后,再看本人“作品”實在難以下咽,大約更不想破壞春筍在他們心目中完美形象,否則來年對春筍的朝思暮想,將會被山寨腌篤鮮毀于一旦。
馬蘭頭也是春季的絕佳食材,田頭地角、溝渠兩沿、山邊坡地皆有其身影。小時候和奶奶經常去掘馬蘭頭,花一上午時間就能得滿滿一籃子。
回家之后摘莖去泥,清水洗兩遍。汆水切成碎末,豆腐干切成小丁,兩者合二為一,煸炒片刻,淋上麻油,即可上桌。
馬蘭頭有獨特芬芳,吃起來口齒留香,無論飯店還是家常,實乃必點之涼菜。
另一種我們常吃的食用草本叫薺菜,也是田邊路旁隨處可見。薺菜比較容易識別,展開之后像一張蜘蛛網。小時候我總分不清楚薺菜和馬蘭頭,這兩種食材在外觀上完全不同,明眼人一看便知,為什么我就是搞不懂呢?
原因是馬蘭頭和薺菜通常都是切碎之后食用,雖然味道香氣全然不同,但我總以為是同一種食材的兩種做法。奶奶說薺菜老了就不能吃,如何判斷它的老嫩,自有一套循規(guī)蹈矩的辦法。
薺菜切碎與嫩豆腐水乳交融,加少許肉絲,水淀粉勾芡,關火后淋入少許麻油即可上桌,趁熱喝上一碗薺菜豆腐羹,不單暖人心脾,而且從色澤搭配上也能賞心悅目。
如此一來,清明三君子呼之欲出,春筍的爽脆,馬蘭頭的鮮香,薺菜豆腐的爽滑,堪稱人間美味。
馬蘭頭和薺菜都不貴,但很多人尤其是有錢人特別喜歡拎著竹籃去田野路旁親自采摘。
一、緬懷孩童時代的快樂時光,想起年邁父母一輩子毫無回報的護佑,再堅硬的人也有被淚水融化的一面,感念親恩正是清明的意義所在。
二、體驗勞動所得的快樂,忙碌一天,腹內饑餓,吃著自己挖得筍,掘得馬蘭頭,摘得薺菜,必然能夠品嘗到十分親切又能喚起記憶的美好味道。
我想無論哪種高超的烹飪技法都不能掩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只有當吃的人真正參與其中,那么人間美味便近在咫尺。
【春筍和馬蘭頭散文】相關文章:
蜜蜂和蒼蠅散文10-28
我和別人一樣嗎的散文11-11
南方曾有我潮濕的印痕和寂寞散文11-03
散文單車和歲月一起行走04-14
散文欣賞文字是女人的思想和記憶03-29
散文與自然散文02-05
游記散文07-18
雨夜散文09-05
長大散文08-21
青春散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