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閱讀及答案
《馬說》閱讀及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找出并解釋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
。3)其真無馬邪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真無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句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見通現(xiàn),顯露。
(2)食通飼,喂養(yǎng)。材通才,才能。
。3)邪通耶,嗎。
2.(1)喂馬的人卻不懂得以千里馬(的食量)而去喂它。
。2)又怎么能讓它日行千里呢?
。3)馬叫了,也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4)是真的沒有好馬嗎?(意對即可)
3.排比;引用設問將食馬者的愚妄寫得淋漓盡致。
4.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馬說》閱讀及答案2
閱讀《馬說》,完成1—6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句中加橫線的詞語。
(1)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見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與“雖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執(zhí)策而臨之
3.下列加橫線詞含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B.而伯樂不常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稱也 D.一食或盡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馬者“不知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馬的需求。那么該怎樣對待千里馬呢?請選用文中詞語回答。
6.本文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渴望?
參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現(xiàn)”,顯現(xiàn) (3)驅(qū)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普通的馬一樣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讓有才能的人被埋沒。
《馬說》閱讀及答案3
閱讀下 面兩段短文,完成1—3題。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②,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③死馬而捐④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⑤。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ā稇(zhàn)國策?燕策一》)
注釋:①涓(juān)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③安事:哪里用得著;怎么能夠。④捐:丟掉,白白扔掉。⑤市馬:買千里馬。⑥期(jī)年:十二個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是以謂之“文”也
C、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D、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3、閱讀《馬說》《千金市骨》,請你談談統(tǒng)治者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分條陳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死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下它,何況活馬呢?
。3)苔蘚的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
2、D
3、⑴要知人善任,對人才能夠予以理解信任和支持;⑵要合理的優(yōu)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⑶要有求賢若渴的態(tài)度,善待人才。
。ㄒ馑紝纯桑
《馬說》閱讀及答案4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學家。
2.下列句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不能盡其材
B.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韓愈 唐
2.B
3.(1)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拿著鞭子,站在千里馬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4.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批判。
《馬說》閱讀及答案5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攀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区Q之而不能通其意 ( ) ⑷執(zhí)策而臨之 ( )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2分)
【答案】19.⑴通飼,喂養(yǎng)(喂) ⑵鞭打(駕馭) ⑶通曉(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對
20.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qū)y(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tài)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馬說》閱讀及答案6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2)一食或盡粟一石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
【小題2】下列句子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食之不能盡其材
B.才美不外見
C.其真無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題4】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作者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題1】(1)只是(2)有時(3)猶,尚且(4)用鞭子打(4分)
【小題1】D(2分)
【小題1】喂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叫不能通曉它的意思。(2分)
【小題1】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2分)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A中“食”通“飼”;B中“才”通“材”;C中“邪”通“耶”。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從自身的“懷才不遇”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憤懣”兩個方面來作答。
《馬說》閱讀及答案7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
[乙] 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賈!辈畼纺诉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釋】①比:副詞,接連地。 ②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含義。(4分)
、挪琶啦煌庖。 見:_____________
、茍(zhí)策而臨之。 臨:______________
、窃缸舆而視之。 子:____________
、热ザ欀 顧: _______________
小題2:翻譯選文中劃“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題3: [甲]文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小題4:當今社會,商家請名人作廣告已成時尚。請結(jié)合甲、乙二文相關內(nèi)容,簡要談談“名人效應”的利或弊。(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⑴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⑵臨,面對。⑶子,你。⑷顧,回頭看。(4分,每小題1分)
小題1:⑴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馬的標準喂養(yǎng)它。(2分)
⑵連續(xù)三天在集市上賣馬,沒有一個識馬的。(2分)
小題1:(3分)多出人才,人盡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小題1:(4分)聯(lián)系“伯樂”、“馬”(2分),“名人效應”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yǎng)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強調(diào)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
小題1:了解文本內(nèi)容,理解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小題1:緊扣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伯樂”、“馬”的人才觀,說出名人做廣告的效應的利弊,分析有理即可
《馬說》閱讀及答案8
【甲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文】鹿畏貙(1),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2)發(fā)人立(3),絕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寂寂(4)持弓、矢、罌、火而即之(5)山。為鹿鳴以感其類(6),伺其至,發(fā)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7)而至。其人恐,因(8)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9)而食之。今夫不善(10)內(nèi)而恃(11)外,未有不為羆之食也。柳宗元《羆說》
【字詞釋義】
(1)[貙(chū)]獸名。
(2)[被]同披。
(3)[人立]像人一樣站立。
。4)[寂寂]悄悄地。
。5)[之]往,到。
。6)[為鹿鳴以感其類](獵者吹竹)模仿鹿的叫聲來感召它的同類。
。7)[趨]快跑。
。8)[因]于是。這里的因為是兩個詞,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9)[捽(zuó)搏挽裂]揪住撲搏撕咬,撕得四分五裂。
(10)[善]使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1)[恃(shì)]依賴,仗著。
1.解釋下列詞語。(2分)
。1)等:(2)安求:(3)盡其材:(4)伺其至:(5)亡: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分)
。2)羆之狀,被發(fā)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2分)
3.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2分)【】
A.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道出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
B.甲文開篇即點明伯樂對于千里馬的命運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了識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C.乙文告訴我們獵者要學會比羆更厲害的動物的聲音才能擺脫被食的命運。
D.食之不能盡其材,因為虎而駭之,捽搏挽裂而食之三句中的之都為代詞。4.根據(jù)千里馬和獵者的遭遇,請你為當今找工作的人提點建議。(2分)
【附答案】1.等同,一樣;怎能要求;竭盡它的才能;等到它到了;逃走2.⑴驅(qū)使它不按正確的方法⑵黑的形狀,披著長長的頭發(fā)能像人一樣站立,非常有力但對人傷害極大3.C4.既要抓住表現(xiàn)自己不能坐等伯樂來發(fā)現(xiàn)、任用你,還要善內(nèi),增長自己的真才實學。
《馬說》閱讀及答案9
【甲】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5.下面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可愛者甚蕃 B.食之不能盡其材 C.徐公來,孰視之 D.汝之不惠 E.子墨子九距之
6.解釋下面加點的詞。(3分)
、倏蛇h觀而不可褻玩 褻: ②宜乎眾矣 宜: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7.下面加點詞意思最相近的一項是( )。(3分)
A.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不飽 B.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
C.鳴聲上下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8.用自己的話描述甲文劃線句的內(nèi)容。(5分)
9.乙文說,對待千里馬要遵其道,盡其才,通其意。請結(jié)合甲文內(nèi)容分析,對“蓮”如何做到這樣?(3分)
參考答案
5.(2分)A(B.材→才 C.孰→熟 D.惠→慧 E.距→拒)
6.(3分) ①親近而不莊重 ②當然 ③等同,一樣(各1分)
7.(3分)C(鳴叫)(A.讀shí,吃/讀sì,通“飼”,喂養(yǎng)。B.動詞:驅(qū)趕/ 名詞:鞭子D.少/ 鮮艷)
8.(5分)蓮花雖是生長在河溝、池塘積存的污泥中,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也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遠傳散開來,更加清香,潔凈地挺立在水中。
。ā板、“清漣”、“通”、“蔓”、“枝”、“益”、“亭亭”、“植”各0.5分,句意通順1分。)
9.(3分)示例:我們不能因為蓮花生長在污泥就看不到它高潔的品質(zhì),我們要敬佩蓮剛正挺拔的氣概,清香流芳的品德;也不能因為它長得好看,就想隨便玩弄它,要尊重它。
《馬說》閱讀及答案10
馬說閱讀訓練及答案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3)策之不以其道(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對文中實詞的掌握情況。
答案:(1)有時 (2)等同,一樣 (3)方法(4)怎么
2.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________,因官吏部侍郎,又稱________。文學主張上強調(dià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口號。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________;蘇軾稱他________。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稱為“唐宋八大家”。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與課文相關的文化文學常識,可根據(jù)書中注釋完成。
答案:《昌黎先生集雜說》 唐 文學 哲學韓愈 退之 韓昌黎 韓吏部 文以載道 文道合一 以道為主 “惟陳言之務去” “辭必己出” 杜詩韓筆 “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王安石 蘇軾 蘇洵 蘇轍 歐陽修 曾鞏
3.“說”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為了說明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說”這個古文體。
答案:記敘 議論 一個道理 《愛蓮說》 《師說》
4.《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韓愈《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三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此題考查關于韓愈的文學知識。
答案:《龍說》 《醫(yī)說》 《崔山君傳》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B.駢死于槽櫪之間
C.馬之千里者 D.雖有千里之能
提示:C項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余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的意思。
答案:C
2.對《馬說》一文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該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才之人。
B.作者在呼喚伯樂的同時,也強調(diào)了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C.千里馬受辱與“駢死”的不幸遭遇,可以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才的埋沒和扼殺。
D.地位低下的“奴隸人”由于忌恨千里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質(zhì)上虧待它。
提示:B項,文中沒有強調(diào)“人才應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答案:B
3.文章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那么你認為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提示:第一,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边B詞“然后”,表示兩件事情的聯(lián)系,后事續(xù)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后事。第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接著的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zhuǎn)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jīng)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并非奴隸,而是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yǎng)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所以說先有馬而后有伯樂。
參考答案: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
4.《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么?
提示:作者在首句提出論點后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xiàn)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著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cè)面論證了論點。本文寫作意圖并不在于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
參考答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作者的意圖在于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5.你讀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提示:此題主要考查對文章主題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感悟?梢月(lián)系社會實際來說。
參考答案: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今天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