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辛棄疾閱讀答案
鷓鴣天這首詞寫于作者被彈劾解官后,是他在帶湖閑居時的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鷓鴣天辛棄疾閱讀答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釋】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
閱讀題一
1、辛棄疾的字是 。代人賦是這首詞的 。(2分)
2、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2分)
A、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農(nóng)事,表現(xiàn)初春的農(nóng)村一片生機盎然,并用一個破字非常傳神的寫出了桑葉逐漸萌發(fā)、膨脹的過程。
B、斜日、寒林、暮鴉構成一片空曠的背景,點字則為這種空曠背景增添了一絲悲涼,為整首詞定下基調(diào)。
C、山遠近,路橫斜為承上啟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崗,逐漸轉入下片之農(nóng)家生活,視角由物象轉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農(nóng)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則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趣。
3、結合劃線句,分析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2分)幼安;題目
2.(2分) B
3.(4分)城中桃李,雖然綺麗耀眼,招人艷羨,但經(jīng)不起風雨,而溪頭薺菜雖然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能將春天留下,通過城中桃李和溪頭薺菜花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在罷官鄉(xiāng)居期間對農(nóng)村生活的欣賞流連,對朝廷榮華富貴的鄙棄。(能結合注釋回答1分,指出對比1分,寫出對農(nóng)家生活態(tài)度1分,寫出對城市、朝廷或官場態(tài)度1分)
閱讀練習二
1.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季節(jié)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
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6分)
參考答案
1.(5分)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xiāng)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田間桑樹萌發(fā)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3分)
2.(6分)運用了對照(或?qū)Ρ龋┑膶懽魇址。?分)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xiāng)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2分)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2分)(答出擬人等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準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賞析
這首《鷓鴣天》,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而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巴砣铡钡挠噍x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晚日”之時,自然應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墒悄俏恍腥,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正因為這樣,那本來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俺睢迸c“恨”,乃是全篇的基調(diào)。按照一般的構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卑炎x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唐人嚴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陽遲!北彼卧娙嗣穲虺挤Q其“天容時態(tài),融和駘蕩”,“如在目前”(《六一詩話》)。辛棄疾的“柳塘新綠卻溫柔”,也有類似的藝術奧秘!傲痢币辉~,使人想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jié),卻無從得知。聯(lián)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然而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xiàn)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這一切,就自然感到“溫柔”,從而也聯(lián)想到她與意中人歡聚之時是何等的“溫柔”了。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內(nèi)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fā)端”。開頭兩句展現(xiàn)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xiàn)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tài)畢現(xiàn),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傲列戮G”,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來,“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詩,正可以作為此時心情的寫照。然而文學是一種創(chuàng)作,貴在獨創(chuàng)!叭艚萄鄣谉o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心緒低回宛轉,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xiàn)的結果。可如今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fā),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睂懶腥擞杏h,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xù)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xiàn)不同個性、不同心態(tài),各極其妙。
【鷓鴣天辛棄疾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1.鷓鴣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