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陽節(jié)風俗及節(jié)慶
香港(民俗風情與節(jié)日)
香港(Hong Kong),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地處珠江口以東,與廣東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瀕臨南中國海,由香港、九龍和新界組成。香港是僅次于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常年世界第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榮、生活水平最高及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和航運樞紐,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1、民俗風情
香港人口中,中國的移民占絕大多數。內地在香港的居民原籍情況是這樣:以原籍在廣東珠三角地區(qū)一帶者為最多,再次為潮汕人,其余為廣東省其他市、縣及中國其他省份的人士。由于在港的華籍居民以祖籍廣東的占大多數,故港人大部分操粵語,但與內地的表達方式稍有不同,其中夾雜不少港式俚語。由于歷史的原因,多年來香港地區(qū)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大多數年輕受教育的一代都能用英語對答,亦流行以英語混入粵語中使用。近年來,普通話在香港逐漸流行,使用普通話的居民數量不斷上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有關規(guī)定,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以繼續(xù)使用英文。
香港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是以握手為禮。親朋好間相見時,也有用擁抱禮和貼面頰式的親吻禮的.。他們向客人表達謝意時,往往用叩指禮(即把手指彎曲,以幾個指尖在桌面上輕輕叩打,以表示感謝)。據說,叩指禮是從叩頭禮中演化而來的,叩指頭即代表叩頭。港人早餐多到茶樓飲茶,吃粵式點心或到餐室飲“西茶”(奶茶、檸檬茶、咖啡、面包)。工作人員的午餐一般吃工作餐、快餐或到酒家茶樓飲午茶。晚餐才是正餐,多為粵式傳統(tǒng)飲食方式。港人相約飲茶時;ハ嗾宀。宴請之類,多在晚上9時開席,主人4時左右已在恭候客人,并設麻將臺娛賓,不打麻將者一般7時左右到達為好。入席一般隨意,但客人要待主人說“起筷”才開始進食。用膳時,手肘不可橫抬、枕桌;不可“飛象
過河”,即伸筷取遠處碟子中的菜;不能“美人照鏡”,將碟子拿起來倒菜;喝湯不要發(fā)出聲響,餐畢碗中不要留食。飲酒吃菜時,不宜手不離筷,祝酒尚禮到,力邀則失禮。上魚時,魚頭要對著客人方向,吃時不要翻轉魚身(寓“翻船”之意)。接受別人斟酒或倒茶時,總喜歡用幾個指頭在桌上輕叩以表謝意。 香港人對號碼、數字也很講究,“3”和“8”是他們最樂于追求的數字,認為這二字最吉祥!3”的廣東話諧音是“生”,寓生氣、生財、生龍活虎;“8”的廣東話諧音是“發(fā)”,寓發(fā)財、發(fā)達。!6”與“祿”同音,也有“六六順”之意。香港人過節(jié)時,常相互祝愿“恭喜發(fā)財”。
香港位于東西兩大文明交融與傳播的樞紐位置,是東西方文化巧妙而又溫馨結合起來的城市實體。即使在繁華的鬧市,至今也保留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民風民俗,如送禮時忌送鐘(送終)、書籍(輸)、毯子(壓財)。賭馬打麻將,忌人來借錢、取錢。做生意,第一宗必望其成交,多減些價也在所不惜,最忌客人講價而不買。此外,港人也頗迷信,除參神求簽外,風水掌相之類盛行,篤信神鬼輪回之說也不乏其人,忌不吉利同音字也頗厲害。香港人忌諱別人打聽自己的家庭地址。因為他們不歡迎別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樂于到茶樓或公共場所。報們忌諱詢問個人的工資收入、年齡狀況等情況,認為個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過問。他們對“節(jié)日快樂”之語很不愿意接受。因為“快樂”與“快落”諧音,是很不吉利的。他們忌諱“4”字。因為“4”與“死”諧音,故一般不說不吉利的“4”。送禮等也避開“4”這個數,非說不可的情況下,常用“兩雙”或“兩個二”來代替。在香港,酒家的伙計最忌諱首名顧客用餐選“炒飯”,因為“炒”在香港話中是“解雇”的意思。開爐聞“炒”聲,被認為不吉利。港人對菜名亦有很多忌諱,不吉祥的名字都改個吉祥的叫法,如豬肝叫豬潤,因“肝”與“干枯”同音;絲瓜稱勝瓜,因“絲”字與“輸”字諧音;“舌”叫“利”,因“舌”與“蝕”同音。 香港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香港的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信神”最多。他們雖因襲傳統(tǒng)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但沒有教徒的意識與概念。人們普遍敬奉祖先神位、門神土地。初一和十五必上香或點“蠟燭燈”,逢喜事及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要拜祭一番,平時到廟宇中去求神拜佛以求轉運或求簽者也不少。
2、節(jié)日節(jié)慶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是香港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廟宇中供奉的其他神還有觀音、北帝、關帝等。許多商店中也設有關帝神位,以求保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其風俗與內地基本一樣。為了方便市民過節(jié)、回鄉(xiāng),政府還頒布了法定假期。此外,如燒衣(盂蘭節(jié),農歷七月十四)、七夕(乞巧節(jié))、觀音誕、師傅誕、天后誕等,都要舉行傳統(tǒng)的敬神活動,十分熱鬧,被列為旅游盛大節(jié)目。香港的公眾假日融合了東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別是:元旦日,農歷新年(3天),清明節(jié),復活節(jié)(三天),五月一日勞動節(jié),農歷四月初八佛誕,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七月一日特區(qū)成立紀念日,中秋節(jié)翌日,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圣誕節(jié)(兩天)。香港長期以來把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列為假日,也深深影響了內地,中國內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的中國特色節(jié)日列為國家統(tǒng)一的法定假日。
除此之外,香港還有很多特色節(jié)日。例如: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電影節(jié)通常在每年三、四月舉行,為期2周,放映數以百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其中很多來自亞洲各地。每年電影節(jié)均會回顧著名導演的作品,并有專題回顧香港本地電影。);香港國際龍舟節(jié)(每年六月,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各處都舉行龍舟競賽,但以國際龍舟邀請賽最為矚目。此活動由香港旅游協(xié)會和香港臨時市政局合辦,通常在端午節(jié)后一至兩星期內舉行。這項國際大賽始于一九七六年,到了現在,每年參賽的海外隊伍均逾30支,賽事地點為沙田城門河。);亞洲藝術節(jié)(亞洲藝術節(jié)帶來了鄰近亞洲國家最優(yōu)秀的文化節(jié)目,每2年一屆,為期約2至3星期。各地人士可趁此機會欣賞到多姿多彩的亞洲音樂、戲劇、中國音樂及舞臺劇表演。每年二、三月間,來自不同國家的藝人會聚首一堂,一同參與此項為期3周的盛事。在這段期間到來香港的旅客,可以欣賞東、西方的歌劇、戲劇、現代舞,以及各類內容豐富的藝術表演。)
【香港重陽節(jié)風俗及節(jié)慶】相關文章:
8.香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