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1
【拼音】qī shì dào míng
【成語故事】西晉時期,王衍精通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晉武帝的丈人楊駿慕名想把女兒嫁他。但王衍不愿攀附權(quán)貴。他自命清高,絕不談世俗之事,更不談錢字。后來他的女兒成了愍懷太子的妃子。宮廷發(fā)生變故,他令自己的女兒離婚,人稱他是假清高。
【典故】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險莫大焉。
《荀子·不茍》
【釋義】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欺騙世人
【相近詞】盜名欺世、欺世惑眾、沽名釣譽
【反義詞】名副其實
【其它使用】
◎ 一些惡人,于一道德規(guī)范也仿佛說得過去,甚至還頗有些欺世盜名的決竅。
◎ 那所謂的文憑不過是一紙空文!就象貨物上貼的那些五光十色的標簽一樣,絲毫不能證明貨色的好壞,而往往是欺世盜名。
◎ 大人物的成就感來得還容易一些,因為他們欺世盜名很方便;賣鴨頸的來雙揚取得一點成就,實在太不容易了。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2
出處:《荀子·不茍》。
意思: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荀況,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銳地對欺世盜名的行徑作過批判。
荀況舉例說,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史魚因勸諫衛(wèi)靈公不成,就囑咐兒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殮,以此勸諫衛(wèi)靈公重用遽伯玉,罷免彌予瑕……
荀況又舉例說,戰(zhàn)國時齊國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祿的哥哥的幫助,也不愿去做官,寧肯去種菜。荀況在著作中認為,史魚和田仲都是用欺騙手段“盜名于暗世者也”,批評他們是在動亂之世道竊取虛名的人。他們是最大的危險。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3
西晉時,王衍長得一表人才,舉止文雅,又精通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年輕時就在京城洛陽出了名。晉武帝的丈人、車騎將軍楊駿慕王衍的名,想把另一個女兒嫁給他。但王衍不愿攀附權(quán)貴,裝作生了瘋病,滿口胡言,楊駿只好作罷。
王衍自命清高,整天對人家講一些精妙空虛的.道理,面對世俗間的事絕口不談,更不說一個“錢”字。
有一次,妻子待他入睡后,故意把許多銅錢鋪在床前。第二天他起床下地,踩到了銅錢,馬上皺著眉頭叫婢女取走,說話中還是沒有提到“錢”字,只說把這東西拿掉。這件事在洛陽城中傳為美談。
王衍這種清高的表現(xiàn),換來了他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后來竟升任尚書令。他的女兒也被選到宮里,當了愍懷太子的妃子。
晉懷帝司馬衷是個呆子,不能處理朝政,于是皇后賈南風專權(quán)。
賈后很快就派人殺死了太后的父親楊駿,后來又捏造罪證,誣陷并非她親生的愍懷太子謀反,將他廢為平民。
王衍怕連累自己,趕緊向賈后上表,請求自己的女兒與愍懷太子離婚。
王衍的這種做法,使大臣們看清了他并非真的那樣清高。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8.成語故事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