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史記》的讀后感
讀《史記》有感從來沒有一本史書,將看不見觸不到的歷史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
歷史長廊的風云變幻,文化長河的源遠流長,人物長幅的千姿百態(tài),戰(zhàn)爭長卷的硝煙彌漫,盡在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之中。此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它是我國歷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是一部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經過細心品讀,不難發(fā)現,《史記》最難能可貴的在于其思想性。它正視當時的社會現實,不滿黑暗的統(tǒng)治,揭露罪惡,伸張正義的人民性因素十分豐富:荊軻為了國家的利益,以獻逃將人頭與地圖為名,暗藏匕首,伺機刺殺秦王,可惜功敗垂成,只留下易水之濱高漸離反復悲歌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只留下保家衛(wèi)國的大無畏,以及頌唱千古的友誼;陳涉雖是一名小小庶卒,卻身懷鴻鵠之志,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大澤鄉(xiāng)的揭竿而起,注定了給予秦的暴政以沉重的打擊……為什么說史記會有如此大的人民性因素呢?是因為客觀地評價史實,對于任何人,事,物,都評價得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會因為某人是權利者就懼怕,阿諛奉承,而是勇于揭短,記錄最真實的歷史,也不會因為某人出身寒微就不屑一顧。對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待,褒貶一致
史記同時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因為它字斟句琢,每字每句都經過嚴格加工整理。三千年的歷史,是區(qū)區(qū)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就能精辟概括的嗎?這足以體現其文學功底的深厚。很多歷史典故,成語都源于史記,當我們讀到“完璧歸趙”,請不要忘記藺相如“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的承諾;當我們有所成就,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時,請不要忘記淮陰侯韓信“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的智勇雙全……
當我們旁征博引,嫻熟地運用著成語與寓言的時候,其實已經明示《史記》早已經深深植根于我們心中,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有句名言這樣說: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才可以做到古為今用。洋洋五十萬字的《史記》,作為我國一部歷史巨著,應該大家一起來鑒賞!
【關于《史記》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4.史記讀后感
5.《史記》讀后感
6.史記讀后感600
7.史記故事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