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后感10篇
《看見》讀后感1
文筆很好,素材很棒,故事很好,講的也很好,我相信故事里的人接近真實。喜歡作者用比較文藝的方式,講述那些或冷峻,或灰暗,或拉扯,令人忽冷忽熱的故事。記者的職責是追尋記錄和展示事物最本真的樣子,但單純的記錄很難呈現(xiàn)問題的癥結(jié),而且記者也是人,也有人性,報道只能無限接近真實,不可能完全真實,那需要洞悉人事所有,這幾乎不可為。不可為的事,就是難事,做難事的人都不容易,不容易還能堅持,并且在堅持中不斷發(fā)現(xiàn)真我和揚棄舊我,是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人,她是一位值得傾佩的女性,她的節(jié)目并沒看過很多,書中大多故事有所耳聞,許多觀點啟人深思,穿透力極強,這就是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強的地方,讀書固然重要,但行路更難,難在知易行難,難在知行合一。
記者,記著,行者,行著。書名看見,取得很好,看比聽更有行動力,也更有說服力。讀書中,有很多零碎的感悟,很想記錄下來,沒在讀后感中摘錄,是不愿硬生生多出幾分刻意,書中幾處提到忘我,特別是盧安克在柴靜采訪頑童失敗的話和第二次采訪圓臉小孩失敗后的自嘲,無法忘我,就無法超越,就刻意,就套路,就目的,就功利,緊盯著目標,難免急功近利,難免急于求成,難免基礎(chǔ)不牢,難免南轅北轍,或許如此沒有對錯,但確實直指本心,忘我不是失了自我,而是找到真我。我們不是完美的人,所有我們不能代表自己批評和審判誰,我只能就事論事,把事物的本來面貌呈現(xiàn)出來,讓基于共同法律和道德以及不同認知和價值觀念的人予以評判,或許這就是記者的天職……
《看見》讀后感2
國慶節(jié),我和媽媽一起去了連云港,見到了我最想看的大海。還沒有看到大海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咸腥味,我對大海的美麗有了懷疑。美麗的大海怎么會散發(fā)出這樣讓我惡心的味道呢媽媽告訴我,是因為大海里有許多豐富的禮物,人們把各種禮物曬干,厴制,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終于看到大海了。遠看大海,太陽光撒在海面上,亮晶晶的,波光粼粼,海天相連,分不清哪處是天,哪處是海。我不由得贊嘆說,真美啊!到了海邊,我迫不及待地脫掉了鞋子,跑向海邊。我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軟軟的,細細的,好象踩在棉花上一樣。當一排排的白色浪花卷到我的腳丫上的時候,海水是那么的溫暖,就象媽媽的手輕輕地在撫摩我。突然,一只小螃蟹好象夾了我一下,我“啊”的叫了一聲,只見一只小螃蟹快速地跑到海里去了。我在海邊蹦啊,跳啊,對著大海大聲地說:“我好快樂啊,我真的見到大海拉!”
同去的小哥哥想去乘海上快艇,我雖然心里很害怕,但又怕他笑我膽小,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快艇。一開始,快艇慢慢的駛向大海。突然,快艇加速了,船尾濺起了白色的浪花?焱б粫䞍合胱髠(cè)翻,一會兒向右側(cè)翻,浪花濺到了我的肩膀上。我嚇得臉色發(fā)白,雙手緊緊地抓住旁邊的扶手,生怕自己掉到海里去喂小魚?焱г诤@镛D(zhuǎn)圈,船尾的浪花在藍藍的海里畫了一個個白色的大圓圈。快艇象火箭一樣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好不容易快艇才靠岸,我抬著發(fā)軟的雙腿下了快艇,一屁股坐到了沙灘上。
《看見》讀后感3
沒有勇氣的人就等于死了一半。今天,我就明白這話的意思了。《我看見了大!愤@篇文章講了:
“我”因為長相奇怪,媽媽不讓我出門,怕我被人笑。8歲之前,“我”再也不敢出門了。直到繼父來讓我出門,我才膽戰(zhàn)心驚的出去后,我又找了回來人生活中重要的東西——勇氣。繼父答應(yīng)“我”14歲去看海?伞拔摇14歲快到時,繼父死了,我十分失望。當我成年時,我明白了繼父帶我去看的海就是——勇氣。
這文章雖然聽上去沒什么意義,但仔細一看就可以看出意義。這文章讓我想起了“一棵樹苗,有了勇氣,不懼風雨,是終成為參天大樹;涓涓細流,有了勇氣,不怕石頭阻擋,最終成為汪洋大!边@句話。
做什么要勇敢,不怕困難!絕對不向困難低頭!
《看見》讀后感4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yōu)槭矀兂霭l(fā)!
——題記
在《看見》中,我們沐浴了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靈魂的激蕩。在現(xiàn)實的鞭策下,柴靜逐漸成長成熟,她從花里胡哨的小年輕成長為成熟穩(wěn)重出色的中央主持人。在瞬息萬變的鏡頭下,我們看見的是人物風景的變化,她卻讀懂了人世情懷,品悟了酸甜苦辣。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在《看見》中,我們懂得了要用心去看用心去聽。
一路看見,讀懂人情!拔覀兘K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蘊涵在每一個人體內(nèi),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人生而平等,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求認識與了解自我”虐貓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對踩貓女的批判上,充斥在人心中的只有痛恨!安稍L時病友之間的相互探問”這期節(jié)目徹底改變了我對“死刑“的認識與理解。采訪就是為了我們戳破那塊幕布,讓我們看透事實,了解實質(zhì)。沒有人甘心成為遭受鄙夷的社會底層人物,現(xiàn)實就像一塊鏡子,有美就有丑,但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一路走來,品悟生活!犊匆姟肥钦鎸嵉厥稣f,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動人的描述,沒有豪邁的吶喊,有的只是樸實的記錄,真情流露。柴靜沒有刻意選取標志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歷史的雄心,在超多的新聞報道里,之選取了留給她強烈生命印象的人。這就是生活,真實即生活?匆姷氖且曈X享受,品讀的是人生真諦。用心去感受,才能讀懂生活。
人生漫漫,生活五味雜陳。懷揣一顆真心,看人間百態(tài),品人世情懷。
《看見》讀后感5
在《看見》一書中柴靜寫了她在十年前當直播主播時的采訪每個故事的始末。也是她當直播記者酸甜苦辣的經(jīng)歷,她從自己當記者開始寫起: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那個溫暖的跳動就是活著;雙城創(chuàng)傷;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沉默在尖叫;山西,山西;我只是厭惡屈服;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只求了解和認識而與;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事實就是如此;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只聽到青綠的細流聲;邏輯自泥土中剝離;無能的力量;采訪時并郵件的互相探問;不要問我為何如此眷戀;陳虻不死。
從這些事件中使我懂得做事要真實,要實事求是,評論事情要客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和寬容別人。
用《看見》書里的話來自省:寬容的基礎(chǔ)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fù)雜性了解和體諒,(快樂的元旦作文)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永遠與真實站在一齊。讓我們從此刻開始,更多的試著去理解周圍的人和事、理解這個世界。
透過讀柴靜《看見》一書的點滴感悟:生活中最勇敢的事莫過于,看透了這個世界,卻依舊愛著它;有時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為突然舍得了,而是因為,任性夠了,成熟多了,也就明白,這一頁該翻過去了;一個人良好的自我認知來源于對自己生活和情緒的掌控,來源于樂天知命的智慧和自信從容的內(nèi)心……讓我們在工作、家庭、社會都要擔當?shù)膲毫ο拢龅絻?nèi)心堅強,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少一點猜忌,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浮躁,多一談定,少一煩惱,多一點快樂!因為,一個人快不快樂幸不幸福其實是由自己主宰和內(nèi)心決定的!正如柴靜理解的幸福:即使開著破車只要前行就好!
胡適說:“給你自由,你不獨立,仍是奴隸!睂W(xué)會獨立思考,能夠表達看法,但不偏激。能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質(zhì),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公正的評價。學(xué)會反思,在反思中去建立屬于我自己的認識事物的坐標系,這也許就是我從這本書中學(xué)到的。
《看見》讀后感6
《看見》作者柴靜,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美女記者,特別是有一張照片,是她剛進中央電視臺工作時拍得,剪了一個比齊肩短的發(fā)型,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較小的瓜子臉型,甜甜的微笑,一下子吸引了我,對她產(chǎn)生了好感。
1976年1月1日出生于盛產(chǎn)煤老板的山西臨汾,中國傳媒大學(xué)畢業(yè),在湖南廣播電視臺主持過《新青年》節(jié)目。20xx年到央視工作,擔任過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主持人,做過十年《新聞?wù){(diào)查》記者,20xx年起擔任《看見》主持人。20xx年從央視離職,20xx年推出空氣污染深度調(diào)查的《穹頂之下》。
20xx年出版了帶有自傳性的作品《看見》,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是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經(jīng)陳虻介紹,進入央視,沒有學(xué)過新聞的新人,經(jīng)過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成長成為央視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
它也是中國社會十年發(fā)展的一個備忘錄。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會、霧霾、華南虎照事件等等,在這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柴靜的身影。
這本書,也是柴靜對自己的一個小總結(jié),是她個人的一個思考。她在經(jīng)歷事件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反躬自省,不停的反思和追問,這也是柴靜之所以能成為柴靜的一個重要原因。
《看見》中的所有事件,沒有刻意選擇影響國家、世界的重大事件,也沒有選擇改為寫歷史的重大人物,而是更多地在寫那些曾經(jīng)帶給她震撼、指引她向前、給予她方向的人與事,那些真正觸碰過她心靈深處的人與事。
對于我來說,這本書的最大感受在于,讓我看到更多真實發(fā)生的事情。我們?nèi)艘怀錾蜎Q定了我們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我們看起來很自由,卻像盧梭所說的,人生而自由,卻無住不在枷鎖之中。就是生活在一座圍城中,我們被牢牢的鎖定在一個叫肉身的東西上,我們的目光所到之處,就是我們監(jiān)獄的圍墻。
把自己形容為井底之蛙一點都不為過,其實我們能看見的東西很少,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可能不會超過一個拇指長度。而柴靜的《看見》恰恰讓我看見了,許多以前我沒有看見的,也沒有認真思考的現(xiàn)象和事件。還有一些如非典、華南虎照,當時就存在許許多多的問號,但苦于一個小老百姓,那能知道這么多的事實真相,所以在心中一直存留著一連串的逗號。通過她在新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可以更真切的了解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社會,就在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曾發(fā)生過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一些人和事,知道它們是如何發(fā)生的,為什么會這樣發(fā)生,解決了我多年的迷團,終于畫上了一個句號,所以對柴靜報于感謝的感嘆號。
而發(fā)生的這些人和事,各色各樣的人,無論是英雄、罪犯、販毒等,作為這個社會發(fā)展的一員,某種意義上也是你和我的故事。無論是汶川地震、征地拆遷、家庭暴力,還是盧安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看到了一個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在他們身上,也可以看到我們自己,在認識人,了解人,感受人,理解人,在這過程中認識自己。
為什么喜歡這本書?也恰恰在于真實。我們的媒體宣傳、評價制度、或者歷史教科書,習慣于非黑即白,習慣把一個人塑造為好人,另一個是壞人,實際上這個世上沒有百分百的好人和壞人。人是一個復(fù)雜的動物,人性中既有好的成分也有壞的成分,如果一定要說好人、壞人,只能說此時此該,他是好人的成分多還是壞人的成分多,這一刻是好人,下一時可能就是壞人。
哪怕是看起來是低賤的人,還是罪犯分子,《看見》給了我一個機會。不管好的,壞的,她都寫給我們看了。她觀察的實質(zhì)就是,不贊美、不責難、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而已。她沒有強加評論告訴我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她給我們看,讓我們知道真相后,自己評論。比如虐貓事件中一系列的人,她們要的并不是同情,只要求得到公正,這個公正就是以她的本來面目去呈現(xiàn)她。
歸根結(jié)底,柴靜在追求真實,她要明白,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她還要建立真實——真實的從容的自我,不為了煽情而煽情。真相常流失在涕淚交加中,也不為了克制而克制。她要將人還原為人,而不是一個概念或某種符號,以最謙卑的心態(tài)去了解、理解,去掉裝飾,關(guān)注細節(jié),看見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那個看不見的紐帶。
《看見》對于我最大的改變,可能在于,我去看一件事情的角度、態(tài)度和方式都會有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變。每個人都帶有偏見和傲慢,總是孤立的以自己為圓點,來看待周邊的人。我們也充滿了無知和狹隘,以為世界就是我所看到的那樣,應(yīng)該就是我認為的那樣。總以”我“出發(fā),去隨意評斷他人。
妓女、同性戀、踩貓女,如果在以前,我會用憤怒、鄙夷、不恥、震驚來表達,雖然現(xiàn)在我也不支持,但至少我理解,理解他的不得以,理解他的難處,或者是他的苦衷,甚至于尊重他的選擇。
我選擇腦力工作,她選擇用身體賺錢,都是一份工作;我異性,他同性,不同性取向;她選擇踩死貓,我選擇用網(wǎng)絡(luò)語言憤怒地踩死她,當初她做出這樣的行為以后,就已經(jīng)是錯了,既然他都錯了,為什么我還要跟著她一起錯呢。所以我跟她的本質(zhì)是一樣一樣一樣的,沒有誰比誰在道德上一定就高尚多少。
我們一直以一個道德的標準來要求或衡量一個人,一件事,道德天然有攻擊性。
我記得有記者采訪一位香港演員,他是GAY,問他為什么選擇同志關(guān)系,他回答說:原來他吃咖喱飯,后來吃了牛肉飯,發(fā)現(xiàn)牛肉飯也很好吃,于是他就吃牛肉飯了。他的理由我不見得認同。但我們要理解或原諒一個人,一定要把他還原到最初的狀態(tài)。
寬容的基礎(chǔ)是理解,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深刻體會,我小孩子上幼兒園期間,在家里經(jīng)常要給我們上課,拿出小板凳,要我們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好,腳要并攏,手要放平,她自己站在沙發(fā)上,出題目讓我們回答,回答問題還要舉手,舉手還要求標準,答對答錯還要點評,答對能得一張小紅花。一遍又一遍,給她弄得煩惱,一點脾氣沒有。有一次,幼兒園家長開放日,體驗學(xué)校生活,發(fā)現(xiàn)老師就是這么教學(xué)生的,在學(xué)校里她做學(xué)生,回到家,她也要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了解了,再發(fā)現(xiàn)她這樣做,心態(tài)都不一樣,反而會認為她的可愛之處、聰明能干呢。
《看見》中提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郝勁松,他在學(xué)生時代,一次坐北京地鐵,上了一趟廁所,收費5角,他認為不合理,把北京地鐵告上了法院。
幾年前,他坐火車,買了一瓶1.5元的礦泉水,順便要發(fā)票,列車員很奇怪,以為來了一個外星人,笑了起來:“火車上從來沒有發(fā)票的”,郝勁松不信邪,于是把鐵道部告上了法院。
為何要為5角錢、1.5元錢這么斤斤計較,甚至很多時候,地上掉著一元錢,我們都不肯彎腰去撿。郝勁松的一句話做出了回答:“今天你可以失去獲得它的權(quán)利,明天你同樣會失去更多的權(quán)利。中國現(xiàn)在這種狀況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長期溫水煮青蛙的結(jié)果,大家會覺得農(nóng)民的土地被侵占了與我何干?火車不開發(fā)票偷漏稅與我何干?別人的房屋被強拆與我何干?有一天,這些事情或許就會落在你的身上!”
郝勁松的那句話:“權(quán)利是用來伸張的,否則權(quán)利只是一張紙!”這名話給了我巨大的力量,我就掏出手機,打了杭州市長熱線,投訴了杭州市政府。投訴它,G20之前可以很方便的行走和購買商品,為什么G20,把市民中心的主樓與裙樓之間的通道攔住,底下一層的便利店也不允許外人進入購買,為什么G20過去了,它還不撤走,給有需求的我們造成許多方面的不便利。我非常不理解,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或者說憑什么就這樣做?為了安全還是不自信?為什么不能學(xué)學(xué)臺北市大樓,沒有圍墻,不設(shè)警衛(wèi),普通老百姓甚至于游客都能隨意進入?yún)⒂^。給我造成了不方便,我很困惑,也不理解,表達自己的憤怒。
從《看見》中也看見了,世界比我們每一個個體看到的都要更豐富,社會也比我們個體看到得更立體,人的內(nèi)心也比我們個人體會的更復(fù)雜。我們不能簡單的非彼即彼,非對即錯的二元思維來看待人和事。
再如最近鬧得地球人都知道的王寶強和馬蓉事件,換成以前一定是指責馬蓉,死不要臉,網(wǎng)絡(luò)上也是一邊倒地批判馬蓉。但現(xiàn)在會想一想,我怎么知道夫妻兩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誰對誰錯?我只是聽到了一些相關(guān)信息而已,這些信息是否有目的性?是否有各自的利益點在?不知道。
娛樂圈是一個相對復(fù)雜的環(huán)境,它的復(fù)雜不在于,圈內(nèi)的人跟我們有什么不同,他們走出那個光環(huán)、走下那個戲壇,跟我們普通老百姓是一樣的。它的復(fù)雜性在于娛樂界有一句話,好名聲比壞名聲好,但沒有名聲絕對不行。好名聲是可遇而不得求的,所以在娛樂新聞中看到的,很多臭事、惡心事,是誰發(fā)布的,恰恰是自己人,自己的經(jīng)紀人等。過了一段時間后,因為信息太多,我們普通大眾,已經(jīng)不記得這個人是好名還是壞名而出名的,只知道這個家伙很出名。這就達到了相關(guān)人員的目的了。
一件事情發(fā)生了,真相就已經(jīng)是不可獲知的。就如日本導(dǎo)演黑澤民的電影《羅生門》,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立場,而使真相變得撲朔迷離。所以真相永遠不可能抵達,只能被無限接近。我們無法去看清全部,但我們卻不能忘記這樣一種世界觀,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fù)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
《看見》讀后感7
看完了柴靜的看見,對中央電視臺有了一種熟悉感,更對記者有了一分親切感。她遇見了那么多人,一路成長,一路反思。她幸運的有那么多朋友,那么多家人。
看完后我對記者這個職業(yè)又有了幾分了解,雖然皮毛,但是我起碼看到了這個職業(yè)給柴靜帶來很大的變化。 想到自己一直是那么自私,那么功利,要放在以往,記者這種清貧又危險的活兒我肯定不會去做。但是我今天突然特別想當記者。因為我總是覺得,柴靜在這十幾年的記者人生里,心里是很享受的。
那不就夠了嗎?人生中能夠做一件事,干一份工作,打開自己的心去接觸,用全部的自己去感悟,而不是像我之前設(shè)想的人生計劃一樣,為著一個目標而奮斗——賺錢,讓爸媽為我驕傲。
曾經(jīng)覺得好像只有這個目標,其他我不知道該干什么。 但來了大學(xué)之后,也許是學(xué)校的人文氣息太濃,也許經(jīng)過幾次采訪讓我感受到人和人之間交流的魅力,我變得逐漸不那么現(xiàn)實。
其實當一個記者挺好的,有什么不可以的?柴靜的自述讓我羨慕,因為她沒有壓抑地跟心走。她的自述更像一次采訪,向我講述著她或喜或悲,有歡笑有惆悵,但其實更是讓她收獲無數(shù)的記者生涯。她沒有試圖讓我們學(xué)到什么,記者不是干這個的。她只是在向我們陳述她學(xué)到的東西,帶著一個人,一個平凡的人該有的欣喜。而我之所以羨慕她,正是因為她的收獲,恰恰是我最想要的。
所以我突然很想做記者,自私地說,我想從這個職業(yè)里,找到我想要的東西——自由。而我知道起碼到現(xiàn)在為止,記者這個職業(yè)可以給我。 或許我以后就是去做記者了,誰知道呢?
《看見》讀后感8
河子是個畸形的女孩,在8歲前,她就從來都沒有出過家門。但是自從她有了繼父,繼父便帶著她走出家門,走街串巷與社會交往、認識社會。
河子的繼父許諾等河子長到十五歲就帶河子去看海,約定的日期到了,繼父卻病倒了,繼父去世前告訴河子:早在他退休前,就得了海洋性哮喘,必須遠離海洋。也就是永遠永遠都不可能帶河子去看海的。河子也最終明白了繼父的良苦用心,懂得了繼父說的“看!钡恼嬲饬x。
河子的繼父對河子傾注了全部的愛,但是這種愛,并不是簡單的關(guān)心,而是真正的責任。
繼父口中美麗的大海紡織成美麗的謊言,他用這美麗的謊言拯救了一個絕望的生命。讓我們共同尊重這種愛的美麗,共同創(chuàng)造這種愛的美麗吧!
《看見》讀后感9
閱讀了那么多書后才遇到這本文學(xué)中的金子,實在令人贊嘆。語言是那么樸實無華,情感是那么真真切切。
富有獨特思想的柴靜是那么令人尊敬。整本書循序漸進,讓人越看越帶勁兒。幽默諷刺的笑柄與煽情動人的故事相結(jié)合,演繹出這么一本獨具魅力的書。
中國最缺的就是真實,在一件件事件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是所有廣大民眾所想知道的。作為一名記者,柴靜報道的幾乎沒虛偽,她真誠的為人名服務(wù),為中國服務(wù),為真相服務(wù)。也許大家認為記者的話都是真實的,但柴靜毫無掩飾地將一位記者輕描淡寫卻反響極大的故事寫了出來。當年北京的三月,柴靜他們凍得鼻青臉腫,小心翼翼地走在北京里。風大得很,為了拍出效果,一位記者強頂著寒風,擠出微笑,瑟瑟地脫下外套,夾在腿中,對著鏡頭說道:“北京的三月,春意盎然……”這讓柴靜感觸很深,看得出來,在此時她喜愛的那個決心,要做一名真實的記者。
就如同一段故事般,每一個板塊幾乎都沒有少一個人物——陳虻。他一直上演的是一位精煉嚴格的領(lǐng)導(dǎo)者。他語言犀利尖銳,無論你怎么說他都有能力把你徹徹底底、嚴嚴實實地反駁回去。但正因為在這良苦用心的“刺激”下,柴靜才能取得今日無比令人崇高的地位。最后一塊陳虻的去世讓人們感到一絲遺憾。如此出色的領(lǐng)導(dǎo)者,他最杰出的作品不是制作的片子,而是培養(yǎng)的一個個人才。
我發(fā)現(xiàn),所有功成名就、有巨大反響力的人物,包括諾貝爾文學(xué)獲得者——莫言在內(nèi),都愛用故事去反應(yīng)道理,通俗易懂,引人入勝。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讓全國上下的人沉思。山西是柴靜的家鄉(xiāng),但這十幾年來,一直在開礦挖煤,空氣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當時的市長來到別的城市,剛一下飛機就暈倒了。還是秘書了解他,找來一輛汽車向市長臉上一噴,他竟然醒了過來。他邊爬邊說:“看來這兒的空氣不夠硬啊!边@是一個有趣生動卻發(fā)人深省的故事。中國現(xiàn)在的許多城市PH2.5明顯超標,一路走就嗆一路灰塵。
《看見》是一本好書,它的作者更是一位好人,若沒有她,我們怎能知曉這后面的一幕幕?
《看見》讀后感10
柴靜,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靜小姐拋開電視節(jié)目的話,大概會是個出色的文字記者!犊匆姟愤@本書,人物鮮活,故事真實,感情質(zhì)樸,細節(jié)動人。一本400多頁厚實的書,分兩次竟可以讀完,這也許得益于她的文字寫得踏實,沒有戾氣。
何為戾氣?就是不滿、忿忿不平、攻擊式的利劍。
不同于尖銳的政治時事記者,看柴靜的文章,不會有太多讓你感到不適的地方?陀^地來說,讀這本書,就像是帶你淺淺地經(jīng)歷她在央視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見的畢生難忘之場景。
《看見》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個人所經(jīng)歷的真實的十年。柴靜的新聞始于生命,最終也回歸生命與人生的思考。20xx年的“非典”讓她最直觀看到死亡與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實的態(tài)度。如果說一個人沒有看過生命如何消亡,他就無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陳虻是柴靜在新聞中的引導(dǎo)者,他的逝去,讓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考生命與人生。
書中的這十多個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選,也不是那些最轟動的節(jié)目,而是每一個故事之間都被一種叫做“理解”的東西串聯(lián)起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響的過程,而人真正的成長來自于自己的經(jīng)歷,也來自于對經(jīng)歷的理解?匆娝说娜松,其實也就是看見自己。
用柴靜同事王開嶺的話來說:“做新聞,就是和這個時代的疾病打交道,我們都是時代的患者,采訪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間的相互探問。”
用柴靜自己的話來說,“當一個人關(guān)心別人的時候,才會忘記自己。”“理解的基礎(chǔ)是感受。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軟不是脆弱,是韌性!
400多頁的書,也沒上幾張個人照片,弄幾個名人;不寫八卦、不扯段子、不擺朋友錄;不肯將就成文,篇篇使勁全力,滿心滿意都在紙上。憑自身的采訪經(jīng)歷,事后反思,連綴成篇,看似“小”,實則寫的正是那個大大的中國,和中國的人。
【《看見》讀后感10篇】相關(guān)文章:
看見讀后感04-29
看見09-13
看見05-20
看見03-13
我看見了大海讀后感08-17
看見母愛05-27
看見母愛作文09-27
轉(zhuǎn)身看見愛06-18
看見繁星滿天05-31
回回頭看見愛讀后感500字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