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的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竹林七賢的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看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播出的13集歷史故事《竹林七賢》,由上海同濟大學文學系副教授劉強主講。說的是在1700多年前的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著名的文人群體--竹林七賢。所謂竹林七賢是7位名士的合稱,他們分別是:山濤、阮籍、嵇康、劉伶、向秀、阮咸、王戎。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群體能象竹林七賢那樣幾乎集中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所有選擇,他們或做官,或隱居,或亦官亦隱。也沒有哪一個群體能像竹林七賢那樣,對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藝術(shù),甚至對中國人的心靈都產(chǎn)生過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魏晉時期,社會的動蕩,司馬氏和曹氏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異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們不僅無法施展才華,而且時時擔憂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莊哲學,從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中去尋找精神寄托,用清談、飲酒、佯狂等形式來排遣苦悶的心情,"竹林七賢"就是這個時期文人的代表。
竹林七賢中,我比較敬佩山濤。山濤,字巨源,七賢中的老大哥。他為人磊落大度,生活節(jié)儉,對待朋友赤誠坦坦。在做官時選賢任人,對自己約束甚嚴,對于賄款能一直堅守其節(jié),在那時的政治風氣下實屬不易。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字叔夜,三國時曹魏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于司馬氏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因此頗招忌恨,帶來殺身之禍。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從容赴死。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字嗣宗,三國時期曹魏末年文學家、思想家。因為阮籍文采風流,在當時名氣很大,掌權(quán)的司馬集團很想拉攏他,但阮籍和司馬集團總是若即若離。阮籍在晚年的時候做了一件足以讓他后悔終生的事,就是為司馬昭寫了一篇《勸進文》。這件事給他身后的名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有人嚴厲志地斥責他的這種行為,認為應該被亂棒打死。應該說阮籍雖然不是一個道德上的完人,但他至少是一個真人,他是一個非常本真,也非常率真,甚至也非常認真的一個性情中人,他寫《勸進文》也是不得已。
看了《竹林七賢》故事,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是"竹林精神"。那么什么是"竹林精神"呢?那就是獨立、自由、放達、崇尚美、重視情這樣一種精神。七賢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山濤忠厚、嵇康偉岸、阮籍狂狷、劉伶嗜酒、向秀好學、阮咸放達、王戎多孌。
七賢雖然已去,酒香依舊漂浮竹林!
【竹林七賢的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奮斗的觀后感12-11
《心曲》的觀后感10-19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01-31
《黃大年》的觀后感10-31
《地球的力量》觀后感10-15
《外婆的家》觀后感08-22
《羞羞的鐵拳》觀后感08-07
隱秘的角落觀后感08-03
憤怒的小孩觀后感05-26
我的姐姐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