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在我們上學期間,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去華,字信臣,開封襄邑人。幼勵學,敏于屬辭。召試,授御史臺主簿,屬三院議事,不得預坐。謂所親曰:簿領①之職,非壯夫所為。即棄官歸鄭州,杜門不出者三載。
建隆初,始攜文游京師,大為李昉所稱。明年,舉進士甲科,即拜秘書郎、直史館。以歲滿不遷,上章自訴,因言制誥張澹、盧多遜、殿中侍御史師頌文學膚淺,愿得校其優(yōu)劣。太祖立召澹輩與去華臨軒策試,命陶谷等考之。澹以所對不應問,降秩,即擢去華為右補闕,賜襲衣、銀帶、鞍勒馬。朝議②薄其躁進,以是不遷秩者十六年。荊湖平,命通判道州。去華上言:桂管為五嶺沖要,令劉鋹保境固守,賴之為捍蔽,若大軍先克其城,以趣番禺,如踐無人之境。有詔嘉獎。
從太宗征太原,監(jiān)隨駕左藏庫,就命為京東轉運使。雍熙中,王師討幽州,去華督宋州饋運至拒馬河,就命掌河北轉運事。三年,知陜州,未行,著《大政要錄》三十篇以獻,上覽而嘉之,因留不遣。會許王尹京,命為開封府判官。未幾,有廬州尼道安訟弟婦不實,府不為治,械系送本州島。弟婦即徐鉉妻之甥。道安伐登聞鼓③,言鉉以尺牘求請,去華故不為治。上怒,去華坐削一任,貶安州司馬。
真宗嗣位,遷給事中、知杭州。兩浙自錢氏賦民丁錢,有死而不免者,去華建議請除之,有司以經費所仰,固執(zhí)不許。在洛葺園廬,作中隱亭以見志。景德元年,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
去華美姿貌,善談論,有蘊藉,頗尚氣節(jié)。然不飾邊幅,頗為清議所貶,以是不登顯用。
【注】:
、俨绢I:謂官府記事的簿冊或文書。
②朝議:包括有皇帝在的廷議或皇帝不在只有九卿、王大臣的集議。
、鄣锹劰模菓覓煸诔猛獾囊幻娲蠊。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不得預坐 預:預先,提前
B.愿得校其優(yōu)劣 校:較量、比較
C.澹以所對不應問 應:回應,回答
D.以是不登顯用 顯用:重用
5.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張去華敏于屬辭尚氣節(jié)的一項是: ( )(3分)
①上章自訴愿得校其優(yōu)劣 ②有死而不免者,去華建議請除之
、墼诼遢輬@廬,作中隱亭以見志 ④簿領之職,非壯夫所為
⑤以趣番禺,如踐無人之境 ⑥著《大政要錄》三十篇以獻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張去華從小就努力學習,在文章言辭上有一定的長處。后來被授予御史臺主簿,但他覺得大丈夫不應久居人下,于是棄官回家鄉(xiāng),三載杜門不出。B.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張去華中了進士并被授予官職。任職滿一年沒被提拔,他就上奏章指張澹、史師頌等文學膚淺,愿意與他們一較高低。
C.雍熙三年,張去華知陜州,未出發(fā)時,寫下三十篇《大政要錄》獻給皇上,皇上因此留下了他。后任開封府判官被尼姑控告而削官,貶為安州司馬。D.宋真宗時,張去華任杭州知府。建議免除已死去那些人的人丁賦稅,有關部門借口經費所仰,固執(zhí)不許。后來在洛修建園廬,作中隱亭以表現心志。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文。(10分)
。1)朝議薄其躁進,以是不遷秩者十六年。
。2)道安伐登聞鼓,言鉉以尺牘求請,去華故不為治。
參考答案:
4. A.(預:參與、參加)
5. C.(②表明張去華體恤民情,關愛百姓。⑤表明他有見識,有戰(zhàn)略眼光。可能稍有爭議的是:③張去華的主張沒有被采納,憤而在洛陽建園居住以見志,應該也是尚氣節(jié)的體現;⑥寫下洋洋灑灑的三十篇《大政要錄》,應該是屬文綴辭的表現,但內容卻是施政方略,有點與題若即若離,所以正確選項里沒選它)
6. A.(大丈夫不應久居人下錯,壯夫,意思是大丈夫,但久字沒有依據,應是他認為這職位沒有決定權,不得預坐,就無法盡展其才,所以才說:簿領①之職,非壯夫所為。)
7.【參考譯文】
。1)朝臣們在集中評議(張去華)時鄙薄他的急于進。嶂杂谑诉M),因此(張去華)有十六年都沒有得到升遷。(句意2分,薄 躁進和 不遷秩者十六年的句式)
。2)道安敲響登聞鼓,說徐鉉用書信向張去華求情請托,(所以)張去華故意不懲治。(句意2分,伐 尺牘 治)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2
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 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②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③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ü(jié)選自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邊境。 ②缽:佛教徒盛飯的器具。 ③買舟:雇船。
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貧者語于富者曰 (語:對……說)
B.豈他人之過哉 (過:過錯)
C.子何恃而往 (子:兒子)
D.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到……去)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A.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
B.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C.舍生而取義者也
D.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12.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文段都強調了一個道理:學習的成功與否在于個人天資的高低與客觀學習條件的優(yōu)劣。
B.決定事物成敗的是人的內在因素!炯住课亩无饤壛颂熨x決定論的成見,勸人以學。
C.正所謂“人窮志不短”!疽摇课亩沃惺裰傻母F僧能夠只身去到南海,憑的就是“志”。
D.兩個文段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13.請把“文言文閱讀”【甲】【乙】兩個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
。2)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參考答案:
10.C(應是“你”)
11.B(卻,表轉折)
12.A(兩文段都強調學習的成功與否不在于個人天資的高低與客觀學習條件的優(yōu)劣)
13.①父母每年給(他們)冬夏的衣服,沒有受凍挨餓的擔心。(譯對歲、患各1分,語句通順1分)
、诘搅说诙辏F僧從南;貋,把這件事告訴給富僧,富僧面露慚色。(譯對自、以各1分,語句通順1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3
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
、儆酁槎你」餍袪,盡覽其奏議。其任安徽巡撫,奏準棚民開山事甚力,大旨言與棚民相告訐者,皆溺于龍脈風水之說,至有以數百畝之山,保一棺之土,棄典禮,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叢山峻嶺、人跡不可通之地,開種旱谷,以佐稻粱。人無閑民,地無遺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啟事端。余覽其說而是之。
、诩坝鄟硇菃栔T鄉(xiāng)人皆言未開之山土堅石固草樹茂密腐葉積數年可二三寸,每天雨從樹至葉,從葉至土石,歷石罅滴瀝成泉,其下水也緩,又水下而土不隨其下。水緩,故低田受之不為災;而半月不雨,高田猶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鋤犁疏其土,一雨未畢,沙石隨下,奔流注壑澗中,皆填汙不可貯水,畢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無繼者。是為開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無稅之傭,而瘠有稅之戶也。余亦聞其說而是之。
、坂捣!利害之不能兩全也久矣。由前之說,可以息事;由后之說,可以保利。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ㄓ浥锩袷 〔清〕梅曾亮 )
22、第①段中當地百姓反對棚民開山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1分)
23、本文前兩段均用“余覽(聞)其說而是之”作結,試分別概括“其說”內容。(2分)
24、分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2分)
25、對第③段劃線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前后兩種觀點各有優(yōu)點,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觀點能夠平息棚民與“相告訐者”之間的沖突。
C、后觀點能夠避免開山所致損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后觀點都是作者認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26、作者對“棚民開山”有沒有明確的觀點?對此你如何評價?(4分)
參考答案:
22.(1分)他們沉迷風水迷信,擔心開山破壞好風水。
23.(2分)第1處是指董文恪認為開山具有使閑散百姓開荒獲利避免紛爭的益處(1分)。第二處其說是指鄉(xiāng)人認為開山導致水土流失以致貽害能生長糧食的田地具有害處(1分)。
24.(2分)作者將復雜的意思濃縮為對偶句,對偶中又有對比(1分),突出棚民開山所導致的后果嚴重,實則是有害而無利之舉(1分)。 (評分說明:如從整句的角度來分析亦可。)
25.(3分)B
26.(4分)沒有明確觀點(1分)。只是對兩種情況作客觀分析(1分),分別指出棚民開山的利弊(1分)。這種客觀的不妄下結論的態(tài)度,值得肯定(1分)。提出問題供人討論,也為真正解決問題起到很積極的作用(1分)。 (評分說明:判斷沒有明確觀點1分;后四點答到三點即給3分)
補充答案: 文章實有觀點(1分)。作者的觀點實在最后:養(yǎng)民術需習民事者推行(1分)。作者在1、2節(jié)看似通盤肯定兩種觀點,但其實都有對民事不可兩全的無奈?梢哉f,作者所有的主張都是”為百姓著想”這一觀點服務的(1分)。從作者看似矛盾的主張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百姓的理解,以及對官員”習民事”的呼喚,體現了憂民所憂的平民情懷(1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4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蓬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小題1】判斷下列句子后面的括號內對“之”所指代對象說明的正誤。(2分)
。1)箬蓬覆之(指代“船艙”) ( )
。2)石青糝之(指代“一種青色顏料”) ( )
【小題2】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句子。(2分)
【小題3】解釋下列加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1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____
、谠x右臂支船_____________
【小題4】第一段文字寫出了核舟的兩點奇妙之處,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兩點內容。(2分)
、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簡答:雕刻家把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的名句刻在船艙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① ( √ )②( X )
【小題2】略
【小題3】①高高的帽子②通屈,彎曲
【小題4】①體積、谌萘看
【小題5】通過讀者的想像力,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印證了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
解析
【小題1】了解文言虛詞“之“的用法,學會辨別識記。
【小題1】學會名句填寫,填寫文言詩詞有特征的句子。
【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容,提高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
【小題1】理解時,突出彰顯主題的作用。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5
閱讀下面古詩文,回答問題。
[甲]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惫敱P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惫敱P曰:“吾義固不殺人!弊幽悠,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惫敱P服。
[乙]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1.解釋下列加橫線字。
。1)不可謂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何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樣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墨子和曹劌各采取了怎樣的做法?你贊成他們的做法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有智慧
。2)參與
2.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仗。(意近即可)
3.子墨子的做法是設法阻止戰(zhàn)爭,曹劌的做法是積極為魯莊公謀劃備(迎)戰(zhàn)之策。贊成他們的做法。因為子墨子要阻止的是一場不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曹劌支持的是一場抗敵衛(wèi)國之戰(zhàn)。(意近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6
熊廷弼
【甲】
熊廷弼,字飛百,江夏人。萬歷二十五年舉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楊鎬既喪師,廷議以廷弼熟邊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鎬經略。未出京,開原失,甫出關,鐵嶺復失,沈陽及諸城堡軍民一時盡竄,遼陽洶洶。廷弼兼程進,遇逃者,諭令歸。斬逃將劉遇節(jié)、王捷,以祭死節(jié)士。誅貪將陳倫,劾罷總兵官李如楨,以李懷信代。督軍士造戰(zhàn)車,治火器,浚濠繕城,為守御計。令嚴法行,數月守備大固。乃上方略,請集兵十八萬分布清河,撫順諸要口,首尾相應,小警自為堵御,大敵互為應援。
廷弼身長七尺,有膽知兵,善左右射。自按遼即持守邊議,至是主守御益堅。然性剛負氣,好謾罵,不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當是時,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議起。御史馮三元劾廷弼無謀者八、欺君者三,謂不罷,遼必不保。詔下廷議。廷弼憤,抗疏極辨,且求罷。而御史張修德復劾其破壞遼陽。廷弼益憤,再疏自明,云“遼已轉危為安,臣且之生致死!彼炖U還尚方劍,力求罷斥。及遼陽破,河西軍民盡奔,自塔山至閭陽二百馀里,煙火斷絕,京師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復詔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貞為巡撫。
化貞素不習兵,輕視大敵。文武將吏進諫悉不入,與廷弼尤牴牾。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陽橋。鋒始交,大潰,大清兵追逐化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還。報至,京師大震。大理寺卿周應秋等奏上獄詞,廷弼、化貞并論死。
(節(jié)選自《明史》,有刪改)
【乙】
明啟、禎間,東事之壞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時大臣才氣魄力足以搘拄①之者,熊司馬一人耳。用人者貴展其才,原不當使一二腐儒操白簡以議其旁也。
關門再出,廟堂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貞漫夸六萬兵平遼,為之掣肘。時江侍郎秉謙力陳:經臣②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撫臣③得操節(jié)制之柄,必誤國事。不幸言而中矣。當國者茍有人心,即寸斬撫臣以謝經臣,猶且不足。反以不能死綏罪之,是猶束烏獲④之手足,使力不勝匹雛者代之任重,及蹶而僨,則曰“是亦獲有同咎”,可乎?
。ü(jié)選自全祖望《書明遼東經略熊公傳后》)
[注]①搘(zhī)拄:支撐,抵抗。②經臣:經略一方軍事的大臣。③撫臣:安撫地方的大臣,指巡撫。④烏獲:戰(zhàn)國時秦國大力士,據說他能舉千鈞之重。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甫出關,鐵嶺復失 甫:剛剛
C.當國者茍有人心 當:處在
D.是亦獲有同咎 咎:罪責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廷議以廷弼熟邊事 即寸斬撫臣以謝經臣
B.復劾其破壞遼陽 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 猶且不足
D.不得食,乃還 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貞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鎬戰(zhàn)敗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楊鎬為遼東經略,熊廷弼到達遼陽后,開原、鐵嶺相繼失守,他斬殺逃將劉遇節(jié)等,以求穩(wěn)定軍心。
B.熊廷弼有膽略,曉軍是。任經略后更加堅決主張拒敵守城。但是他稟性剛直,喜歡罵人,不甘謙恭下人,因而輿論對他不太支持。
C.王化貞不通軍事,輕視大敵;不聽文武將吏的規(guī)勸,與熊廷弼尤其抵觸。戰(zhàn)敗后大理寺周應秋等報上判決書,熊廷弼、王化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認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歸罪功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聵,朝綱敗壞的歷史悲劇。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小警自為堵御,大敵互為應援。(3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復詔起廷弼于家。(3分)
。3)用人者貴展其才,原不當使一二腐儒操白簡以議其旁也。(4分)
4.(3分)C (當:掌管,主持。)
5.(3分)B (兩個“其”均為第三人稱代詞“他”。)
6.(3分)A (“熊廷弼到達遼陽后,開原和鐵嶺相繼失守”有誤,原文“未出京,開原失,甫出關,鐵嶺復失”。)
7(10分)(1)小的戰(zhàn)事各自拒敵防守,大敵來時則互相接應、援助。(3分)
。2)熹宗于是對過去彈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達詔書從家中起用延弼(3分)
。3)用人者可貴之處在于能讓人的才能得到施展,原本就不應當讓一兩個迂腐的書生拿著彈劾的奏章在他的一旁議論。(4分)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將領,字飛白,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今武漢市江夏區(qū)人)萬歷進士,楚黨。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zhàn)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
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建州叛軍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因當時王化貞是東林黨人葉向高(當時首輔)的弟子,所以熊廷弼被東林黨人背黑鍋。五年(1625年)被殺,并傳首九邊。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一 9 題。
大將軍青 ① 兵出定襄。蘇建、趙信并軍三千余騎,獨逢單于兵。與戰(zhàn)一日,兵且盡,信降單于,建獨身歸青。議郎周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遍L史安曰:“不然,建以數千卒當虜數萬,力戰(zhàn)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歸而斬之,是示后不若降之也。不當斬!鼻嘣唬骸扒啵ǎ┓胃I兵于外,不患無威,()霸說我()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專誅于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余以此示為人臣者不敢專權,不亦可乎?”遂囚建詣行在,天子果赦不誅。
〔評〕衛(wèi)青握兵數載,寵任無比,而上不疑,下不忌,唯能避權遠嫌故。不然,雖以狄樞使 ② 之功名,猶不克令終,可不戒軟?南俗尚鬼,狄武襄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勝負無以為據。”乃取百錢自持之,與神約:“果大捷,投此錢盡錢面!弊笥抑G止:“倘不如意,恐阻師!蔽湎宀宦牐f眾方聳視,已而揮手倏一擲,百錢皆面,于是舉軍歡呼,聲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曰:“俊凱旋,當謝神取錢!逼浜笃阶u州還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視,乃兩面錢也。
〔評〕桂林路險,士心惶惑,故假神道以堅之。狄青為樞密使,自恃有功,頗驕賽,恬惜士卒,每得衣糧,皆曰:“此狄家爺爺所賜。”朝廷患之。時文璐公當國,建言以兩鎮(zhèn)節(jié)使出之,青自陳無功而受鎮(zhèn)節(jié),無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為然,向璐公述此語,且言狄青忠臣。璐公曰:“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但得軍心,所以有陳橋之變!鄙夏。青猶未知,到中書自辨,璐公直視之,曰:“無他,朝廷疑爾!鼻囿@怖,卻行數步。青在鎮(zhèn),每月兩遣中使撫問,青聞中使來,輒驚疑終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璐公之謀也。
。ㄟx自明代馮夢龍 《智囊全集》,鳳凰出版社 20xx 年版,有刪改)
【 注 】 ① 大將軍青:衛(wèi)青,西漢時期杭擊句奴的名將。 ② 狄樞使:狄青,北宋名將,謐號“武襄”,官至樞密使,故又稱“狄樞使”、“狄武襄”。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自裁之 裁:裁決
B.南俗尚鬼 尚:迷信
C.建言以兩鎮(zhèn)節(jié)使出之 建:提出
D.卻行數步 卻:反而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人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項是
青( )肺腑領兵于外,不患無威,( )霸說我( )明威,甚失臣意
A.之于為 B .以于之 C .之而以 D .以而以
7.下列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B.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C.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D.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
8.下列各句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衛(wèi)青執(zhí)掌兵權多年,深受寵信,天子對他沒有疑心,屬下對他也沒有嫉妒之意。這正是因為他能避開過度的權威,遠離各種嫌疑的緣故。
B.狄青帶兵征討儂智高的時候,大軍到達桂林的南面,他焚香祝禱,并取出一百枚銅錢與神相約后擲地卜金,這些舉動都是為了鼓舞士氣。
C.文潞公在朝執(zhí)政,建議宋仁宗讓狄青出任兩鎮(zhèn)節(jié)度使以便讓他離開朝廷,但仁宗覺得狄青是忠臣,始終未懷疑過狄青,只是文潞公懷疑。
D.狄青到藩鎮(zhèn)后,宋仁宗每月都派使者去慰問看望他兩次。每次聽說皇上的使者要來,狄青整天都會驚嚇疑慮。不到半年,就得病去世了。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1)與戰(zhàn)一日,兵且盡,信降單于,建獨身歸青。( 3 分)
譯文:
(2)猶不克令終,可不戒軟? ( 3 分)
譯文:
(3)桂林路險,士心惶惑,故假神道以堅之。( 4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5 . D (卻:后退。)
6 . D (采用代人法,結合語境,不難得出答案。)
7 . B (畫波浪線部分應翻譯為:狄青也非常高興,讓副將取來一百顆鐵釘,立即任隨銅錢的疏與密,將它們一一釘在原地,并覆蓋上青紗籠,親手加上了封條。)
8 . C (此項“始終未懷疑過狄青”與“朝廷患之”“上默然”等矛盾。)
9 . ( l )兩人率軍和匈奴大軍苦戰(zhàn)一天,士兵將傷亡殆盡,趙信投降單于,蘇建獨身一人逃回到衛(wèi)青大營。(采分點:補齊省略成分;且,將要、就要;歸,回到,逃回到。) ( 2 )還是不能讓(他)得到善終,可以不引以為戒嗎?(采分點:克,能;補齊省略成分;句式正確。) ( 3 )桂林路途險要,軍士們人心惶恐疑惑,因此狄青借神明的力量來讓他們堅定必勝的信念。[采分點:惶惑,惶恐疑惑;假,借助;以,來;堅,使(讓). · · … 堅定。」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8
閱讀下面的兩則文言文,回答小題(17分)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小題1: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谕雷院髷嗥涔桑鄶乐。
小題2:有人說文中的狼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覺得有道理嗎?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理由。(3分)
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y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蔽何暮钤唬骸翱傻寐勑?”扁鵲曰:“長兄于病視神①,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閭②。若扁鵲者,镵血脈③,投毒藥④,副⑤肌膚間,而名出聞于諸侯!
【注】①神:內在精神。②閭:村子。③镵血脈:指扎針、開到一類的手術④投毒藥:用猛藥。⑤副:分析。
小題1:有同學聯系上下文認為畫線句中的“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你認為這樣理解有道理嗎?為什么?(2分)
小題2:扁鵲為什么認為自己看病的本事最差?(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有道理(1分)。從下文扁鵲的回答中“長兄”、“中兄”可以推斷他的意思就是“兄弟”(1分)。(2分)
小題2:因為扁鵲只能用針刺手術,用猛藥來治病,而長兄卻能看病人的精神,還沒等病人病癥表現出來就能治好病,二哥則能在病人病情剛剛表現出來的時候就能診斷病治好他們,所以并確認為自己的醫(yī)術最差。(意思對即可得分。用原文回答也可得分。3分)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9
晉文公守信得原衛(wèi)
原文晉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③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比撼甲笥抑G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惫唬骸拔崤c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彼炝T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wèi)人⑤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鬃勇劧浿唬骸 !保ㄟx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僭涸瓏。 ②期:約定。
③金:鐘。 ④亡:失去。
、菪l(wèi)人:衛(wèi)國人。
閱讀訓練: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并寫出含有這個詞的成語。
①裹十日糧
裹:
成語:
、诰么
姑:
成語:
。、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
譯文:
。场⒃谖闹袡M線上用文言補出“孔子記之曰”的內容。
。、從這個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①攜帶 馬革裹尸 裹足不前 ②姑且 養(yǎng)奸姑息;指寬容壞人壞事。
。病⒃瓏募Z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 國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3、攻原得衛(wèi)者,信也(意思對即可)
。础⒁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信用,明禮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前提。(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0
馬全節(jié),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父文操,本府軍校,官至檢校尚書左仆射。以全節(jié)之貴,累贈太師。全節(jié)少從軍旅,同光末,為捉生指揮使。趙在禮之據魏州也,為鄴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唐明宗即位,授檢校司空,歷博、單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賜竭忠建策興復功臣,移刺郢州。長興初,就加檢校司徒,在郡有政聲,俄授河西節(jié)度使。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jié)赴任及之具軍容謁于轅門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為金州防御使。會蜀軍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馬都監(jiān)陳知隱懼,托以他事出城,領三百人順流而逸,賊既盛,人情憂沮。全節(jié)乃悉家財以給士,復出奇拒戰(zhàn),以死繼之。賊退,朝廷嘉其功,詔赴闕,將議賞典。時劉延朗為樞密副使,邀其厚賄,全節(jié)無以賂之,謂全節(jié)曰:“絳州闕人,請事行計!比(jié)不樂,告其同輩,由是眾口喧然,以為不當,皇子重美為河南尹,聞而奏焉。清泰帝召全節(jié)謂曰:“滄州乏帥,欲命卿制置。”翌日,授橫海軍兩使留后。高祖即位,加檢校太保,正授旌節(jié)。
天福五年,授檢校太傅,移鎮(zhèn)安州。時李金全據州叛,引淮軍為援,因命全節(jié)將兵討平之,以功加檢校太尉。安重榮之叛也,授鎮(zhèn)州行營副招討兼排陣使,與重榮戰(zhàn)于宋城,大敗之。鎮(zhèn)州平,加開府儀同三司,充義武軍節(jié)度、易定祁等州觀察處置、北平軍等使。八年秋,丁母憂,尋起復焉。屬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國家有所征發(fā),全節(jié)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財,必充貢奉。開運元年秋,授鄴都留守、檢校太師、兼侍中、廣晉尹、幽州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尋加天雄軍北面行營副招討使,陽城之戰(zhàn),甚有力焉。全節(jié)始拜鄴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注】詣縣庭謁拜,縣令沈構逡巡避之,不敢當禮。全節(jié)曰:“父母之鄉(xiāng),自合致敬,勿讓之也!敝堇飿s之。二年,授順國軍節(jié)度使,未赴鎮(zhèn)卒,年五十五。贈中書令。
。ㄟx自《舊五代史·列傳五》)
【注】襕(lán):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會蜀軍攻其城 會:恰逢
B. 朝廷嘉其功 嘉:嘉賞
C. 邀其厚賄 邀:邀請
D. 勿讓之也 讓:推辭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jié)赴任及之/具軍容謁于轅門/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
B.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jié)赴任及之/具軍容謁于轅門/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
C.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jié)赴任/及之具軍容/謁于轅門/高祖以 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
D.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jié)赴任及之/具軍容/謁于轅門/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馬全節(jié)因為父親的緣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師的稱號,后在河西節(jié)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
B. 馬全節(jié)在金州危難之時,拼死抗爭保住了金州,但劉延朗趁皇上準備獎賞馬全節(jié)的時候,準備狠狠地敲他的竹杠。
C. 馬全節(jié)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榮的叛亂而多次受封,在國家困難時期,他兢兢業(yè)業(yè),不侵占國家的財產。
D. 馬全節(jié)不擺架子,曾回到家鄉(xiāng)拜見家鄉(xiāng)長官,家鄉(xiāng)人把這當作榮耀,但可惜的是馬全節(jié)在五十五時就去世了。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兵馬都監(jiān)陳知隱懼,托以他事出城,領三百人順流而逸,賊既盛,人情憂沮。(5分)
。2)屬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國家有所征發(fā),全節(jié)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財,必充貢奉(6分)。
試題答案:
4. C【解析】邀:索取。
5.B 【解析】考生可先通讀語句,疏通其大致文意,然后再斷句。通讀時,力求綜合運用已學的文言知識,顧及前后文,把握片段的主要“信息”。所給語段的意思是:當時明宗命令高祖討伐蜀國,軍隊到達岐山,全節(jié)赴任時趕上了高祖,身穿軍服到轅門拜見,高祖因為地遠阻隔,就上奏將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6. A 【解析】說“后在河西節(jié)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屬于曲解文意,原文是說“全節(jié)赴任及之”;另外,高祖只是上奏將他召回,是明宗任命他做沂州刺史。
7. (1)兵馬都監(jiān)陳知隱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帶領三百人順流而逃,敵賊又多,人們感到畏懼而情緒沮喪。(得分點:會、托、逸,倒裝句式,句意通順,各1分。)
。2)全正值契丹侵犯時,又加上旱災蝗害,國家的所有征調錢糧,全節(jié)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將錢糧發(fā)出,經營所得的富余錢物,必定用來上交朝廷。(得分點:屬、征發(fā)、治生、貢奉,句意通順,各1分。)
【解析】文言文翻譯考查范圍是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為所給文言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實質是理解文言文,重點是語句中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句式。翻譯時首先要注意各句的采分點,力求翻譯準確到位。
【參考譯文】
馬全節(jié),字大雅,魏郡元城人。父親文操,曾任本府軍校,官做到檢校尚書左仆射。因為全節(jié)顯貴,多次贈官到太師。全節(jié)年少時就參軍,同光末年,為捉生指揮使 。趙在禮占據魏州時,他任鄴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后唐明宗登上皇位,授予他檢校司空,歷任博、單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調任郢州刺使。長興初年,加官檢校司徒,在郢州有政績聲望,很快授予河西節(jié)度使。當時明宗命令高祖討伐蜀國,軍隊到達岐山,全節(jié)赴任時趕上了高祖,身穿軍服到轅門拜見,高祖因為地遠阻隔,就上奏將他召回,改任沂州刺史。
清泰初年,全節(jié)擔任金州防御使。正碰上蜀軍攻打該城,州兵僅有一千人,兵馬都監(jiān)陳知隱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帶領二百人順流而逃,敵賊又多,人情更加畏懼沮喪。全節(jié)就拿出所有家財賞給士兵,又出奇兵阻擊敵人,拼死奮戰(zhàn)。敵賊退走,朝廷嘉賞他的功勞,下詔讓他到京城,準備予以獎勵。當時劉延朗任樞密副使,向他索取很大一筆賄賂,全節(jié)拿不出財物,他就告訴全節(jié)說:“絳州缺人,請你準備前去!比(jié)不高興,將其事告訴了同輩,因此眾人大聲喧鬧,認為不合理,皇子重美任河南尹,聽到此事后奏了上去。清泰帝召見全節(jié)對他說:“滄州缺乏主帥,打算命你管轄此地!钡诙欤谟铏M海軍兩使留后。
高祖登上皇位,加官檢校太保,正式授任全節(jié)為節(jié)度使。天福五年,授予檢校太傅,調任鎮(zhèn)守安州。當時李金全占據州城作亂,招引淮軍為增援,高祖于是任命全節(jié)率軍討伐平定了他,因功加官檢校太尉。安重榮叛亂,授予全節(jié)鎮(zhèn)州行營副招討兼排陣使,和重榮在宗城交戰(zhàn),大敗重榮。平定鎮(zhèn)州后,加官開府儀同三司,充義武軍節(jié)度、易定祁等州觀察處置、北平軍等使。八年秋,遭逢母親的喪事去職,很快又起復任職。正值契丹侵犯時,又加上旱災蝗害,國家的所有征調錢糧,全節(jié)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將錢糧發(fā)出,經營所得的富余錢物,必定用來上交朝廷。開運元年秋,授予全節(jié)鄴都留守、檢校太師、兼侍中、廣晉尹、幽州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不久加官天雄軍北面行營副招討使,陽城戰(zhàn)役中,他出了大力。全節(jié)剛剛拜任鄴都時,因為元城是他的故鄉(xiāng)所在縣,就穿著白衫到縣庭拜見,縣令沈遘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見禮。全節(jié)說:“父母之鄉(xiāng),自然該當表示敬意,不必推辭啊!惫枢l(xiāng)人為此感到驕傲。二年,授予順國軍節(jié)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齡五十五歲。追贈為中書令。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1
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乙 文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損抑⑦。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注釋:①御: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里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⑦自損抑: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1.解釋下列短語。(任選4個作答)
。1)簡拔:
。2)裨補闕漏:
(3)優(yōu)劣得所:
。4)意氣揚揚:
。5)名顯諸侯: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1)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2)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
[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實論證的寫法,思路嚴密;直截了當,讓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
C.甲文乃出師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達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
D.乙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一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
4.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結合選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選用人才的標準有何不同。
參考答案:
1.(1)選拔;(2)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氣揚,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諸侯各國都有很大的名聲。
2.(1)將軍向寵,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軍事方面的事情。
。2)今天我看他出門,雖然志向遠大,深謀遠慮,卻總是顯出自己很謙虛的樣子。
3.D
4.諸葛亮推薦文武大臣的原則:忠誠、細心、能干、公正,久經鍛煉和考驗。晏子的標準則是:有了缺點能虛心接受意見,并及時加以改正。 (答案意思對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2
劉玨
劉玨,字希范,湖州長興人。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初游太學,以書遺中書舍人鄒浩曰:“公始為博士論取士之失,免所居官,在諫省斥宮掖之非,遠遷嶺表,豈逆計禍福,邀后日報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之士竊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書愧謝之。宣和四年,擢監(jiān)察御史,坐言事知舒州,留為尚書主客員外郎。
建炎元年,復召為中書舍人,至泅州,上書言:“金人尚有屯河北者,萬一猖獗而南,六飛【注】豈能無警,乞早賜行幸。西兵驍勇,宜留以為衛(wèi)。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為用,并令東下!睍r李綱已議營南陽,玨未嘉也。既至,極言南陽兵弱財單,乘輿無所取給,乞駐蹕金陵以待敵。汪伯彥、黃潛善皆主幸東南,帝遂如揚州。潛善兄潛厚除戶部尚書,玨言兄弟不可同居一省,帝遣張愨諭旨,玨論如初。詔潛厚提舉醴泉觀。
遷吏部侍郎,同修國史,言:“淮甸備敵,兵食為先,今以降卒為見兵,以糴本為見糧,無一可恃,維揚城池未修,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已而金人果乘虛大入,帝亟如臨安,以玨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宣州。俄復為吏部侍郎。
隆祐大后奉神主如江西,詔玨為端明殿學士、權同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金人攻吉州,分兵追太后,舟至太和縣,衛(wèi)兵皆潰,玨奉太后退保虔州。監(jiān)察御史張延壽論玨罪,玨亦上書自劾,逾嶺俟命,落職,提舉江州太平觀。延壽論不已,責授秘書少監(jiān),貶衡州。紹興元年,許自便。明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卒于梧州,年五十五。官其二子。八年,追復龍圖閣學士。
。ㄟx自《宋史》)
【注】六飛:古代指皇帝的車駕六馬,疾行如飛;文中指皇帝。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
B. 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
C.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
D. 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博士,古代多指博古通今、能言善辯的人,也常用作學官名。
B. 戶部,古代“六部靜之一,掌管戶籍、財經、刑罰、軍令等事宜。
C. 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D. 蹕,初指為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后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劉玨敢于直諫。初游太學,寫信向中書舍人鄒浩直言進諫,力陳當今諸多弊病,希望鄒浩能夠有所作為,得到認可。后來劉玨被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
B. 劉玨深謀遠慮。擔任中書舍人之職時,看到金兵對皇帝所處之地尚有威脅,力主遷徙。后來皇帝接受汪伯彥、黃潛善提的前往東南的建議,停駐揚州。
C. 劉玨對戰(zhàn)事有遠見。任吏部侍郎時,認為在兵力安排與城池防御方面問題突出,戰(zhàn)斗力不強,一旦金兵入侵,后果不堪設想。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D. 劉玨勇于承擔責任。在隨同隆祐太后到江西時,遭到金兵追擊,衛(wèi)兵潰散,情勢危急,劉玨護太后到虔州。后劉玨主動上書請求處罰,為此事擔責。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西京舟船,恐金人藉以為用,并令東下。(5分)
(2) 軍旅多闕,卒有不虞,何以待之?(5分)
參考答案:
4.A(原文標點:今庶政豈盡修明,百官豈盡忠實,從臣繼去,豈盡非才,言官屢逐,豈盡有罪!)
5.B(“刑罰、軍令”不屬于戶部管理)
6.C(“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有誤,文中無此表述)
7.(1)西京的船只,恐怕會被金兵沒收用來使用,命令他們一同向東行駛。
。ǖ梅贮c:藉、用、東各1分,句意2分)
(2)軍隊缺額很大,(假如)突然有難以預料的情況發(fā)生,用什么來應對它?
。ǖ梅贮c:闕、不虞、待、何以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劉玨,字希范,湖州長興人。崇寧五年考中進士。剛到大學學習時,寫信給中書舍人鄒浩說:“你開始任博士時論說取士的得失,被免去所擔任的官職,在諫省指斥宮掖的錯誤,遠調嶺表,難道能預測福禍,求得日后的回報嗎,本是想踏看古人的足跡。難道現在政務全部清明,難道百官全部忠實,從臣相繼離開,難道全都無才,言官屢次放逐,難道全都有罪!信任超過從前卻拱手默無所言,天下之士私下有疑慮,希望有所表現來安撫眾望!编u浩得信后感到慚愧并向他致歉。宣和四年,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因進諫獲罪為舒州知州,留任尚書主客員外郎。
建炎元年,重新召入為中書舍人,到了泗州,上書說:“金兵還有駐軍河北的,萬一猖獗向南進兵,皇帝怎能不受威脅,請求及早前來。西兵勇猛,應當留下作為衛(wèi)兵。西京的船只,恐怕會被金兵沒收用來使用,命令他們一同向東行駛!碑敃r李綱已經建議營建南陽,劉玨不知道。到了以后,極力進言南陽兵弱財乏,沒有什么可以供給皇帝,請求暫駐金陵抗敵。汪伯彥、黃潛善都主張皇帝到東南去,皇帝于是到了揚州。黃潛善的哥哥黃潛厚擔任戶部尚書,劉玨進諫兄弟不能同在一個部門為官,皇帝派張愨宣告旨意,劉玨一再堅持;实巯略t黃潛厚掌管醴泉觀。
劉玨升任吏部侍郎,同修國史,上奏說:“淮甸防備敵人,軍糧是當務之急,現在以投降士兵為現役的士兵,以買糧本錢為現糧,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維揚城池還未修繕,軍旅缺額很大,(假如)突然有難以預料的情況發(fā)生,用什么來應對它?”不久金人果然乘虛大舉進兵,皇帝立即到臨安,以劉玨為龍圖閣大學士、宣州知州。隨即重任吏部侍郎。
隆祐太后奉神主到江西,皇帝下詔劉玨為端明殿學士、暫時代理三省樞密院副職跟從出行。金兵進攻吉州,分兵追趕太后,船到了太和縣,衛(wèi)兵全部逃散,劉玨保護太后退保度州。監(jiān)察御史張延壽上奏論說劉玨的罪責,劉玨也上書彈劾自己,逾嶺待命,撤銷職名,掌管江州太平觀。張延壽議論不止,責罰授劉玨秘書少監(jiān),貶到衡州。紹興元年,允許他自便。第二年,以朝散大夫分司西京。在梧州去世,年五十五。給他的兩個兒子授官。八年,追復龍圖閣學士。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3
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桑
1.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A.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 (耽誤)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圓)
C.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
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 ②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B.①夫誰與王敵?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 ②師不必賢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5.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文章由小及大,從舉例入手,運用了對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邏輯謹嚴,層層深入,議論風發(fā),氣勢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孟子認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無道,則無敵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評了梁王只圖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講到行仁政能使國富民強,天下無敵。
D.孟子重點批評了梁惠王因喪師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殺人,不顧人民死活的做法。
參考答案:
1.(1)用棍棒和刀子殺死人,有什么區(qū)別嗎?”(2)可以讓手里拿著棍棒的人跟擁有堅實盔甲和鋒利武器的秦、楚軍隊相對抗了。
2.C
3.A
4.C
5.D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題。
王瑜,其先范陽人也.父欽祚,仕至殿中監(jiān),出為義州刺史。瑜性兇狡,然雋辯驍果,騎射刀筆之長,亦稱于當代.起豪累為從事,天福中,授左贊善大夫.會濮郡秋稼豐衍,稅籍不均,命乘使車,按察定計,既至郡,謂枝簿吏胡蘊、惠鶚曰:“余食貧久矣,室無增資,為我致意縣宰,且求假貸!庇墒清е績任逡亓铋L共斂錢五十萬,私獻于瑜。瑜即以書上奏,高祖覽章嘆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誠良臣也!庇谑嵌粑逶准磿r停黜,擢瑜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鎮(zhèn)東平也,瑜父欽祚為節(jié)度副使,及重威移鎮(zhèn)常山,瑜乃詭計于重威,使奏己為恒州節(jié)度副使,竟代其父位.歲余,入為刑部郎中.丙午歲,父欽祚刺舉義州,瑜歸寧至郡.會契丹據有中夏,何建以秦州歸蜀,瑜說欽祚曰:“若不西走,當屬契丹矣!”厲色數諫,其父怒而不從。因其臥疾涉旬,瑜仗劍而脅之曰:“老懦無謀,欲趨砲烙。不即為計,則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聽之。時隴東屯兵扼其川路,將北趣蕃部,假途而因與郡盜酋長趙微歃血為約,以兄事之.謂微曰:“西至成都,余身為相,余父為將,爾當領一大郡,能遂行乎?”微曰:“諾!辫]為所賣,先致其妻孥,館于郡中。行有期矣,微潛召其黨,伺于郊外。子夜,瑜舉族行,而輜重絡繹十有余里;罩H,循溝澮而遁,至馬峽路隅,舉燧相應,其黨起于伏莽,斷欽祚之首,貫諸長矛.平生聚蓄金幣萬計,皆為賊所掠,少長百口,殺之殆盡.瑜尚獨戰(zhàn)千人,矢不虛發(fā),手無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竄山谷,落發(fā)為僧.月余,為樵人所獲,縶送岐州,為侯益所殺,時年三十九。
。ü(jié)選自《舊五代史·列傳十一》,略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為我致意縣宰,且求假貸 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 黜:罷免
C.瑜歸寧至郡 寧:平息
D.為樵人所獲,縶送岐州 縶:捆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詐的一組是(3分)( )
①瑜即以書上奏 ②使奏己為恆州節(jié)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為計,則死于刃下
、芗偻径蚺c郡盜酋長趙徽歃血為約,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館于郡中 ⑥至馬峽路隅,舉燧相應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瑜工于心計,但最終卻被人算計,他設計使自己成為一個清官的形象而獲得高祖的稱贊;為借路,他用官帽引誘利用趙徽,卻反遭趙徽算計,損失慘重。
B.王瑜一生短暫卻仕途順利。他離家為官先從從事做起,天福年間獲左贊善大夫一職,后受朝廷提拔為太府少卿,接著任恒州節(jié)度副使,還入朝做過刑部郎中。
C.王瑜對待父親的態(tài)度暴露出他的無禮及兇狠的性格。他在勸說父親西逃時,臉色嚴厲,父親不悅,不愿聽從,王瑜不顧父親已臥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劍相威脅。
D.王瑜驍勇果敢,擅長騎射。他在舉家撤離途中遭到盜賊首領趙徽的暗算,最后只身一人與趙徽屬下一千多人激戰(zhàn),箭無虛發(fā),但終因寡不敵眾,被盜賊所殺。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5
元結,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孫。結少不羈,十七乃折節(jié)向學,事元德秀。天寶十二載舉進士,禮部侍郎陽浚見其文,曰:“一第慁①子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會天下亂,沉浮人間。國子司業(yè)蘇源明見肅宗,問天下士,薦結可用。時史思明攻河陽,帝將幸河東,召結詣京師,問所欲言。結自以始見軒陛,拘忌諱,恐言不悉情,乃上《時議》三篇。帝悅曰:“卿能破朕憂!边医鹞岜軈④姡瑪z監(jiān)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募義士于唐、鄧、汝、蔡,降劇賊五千,瘞戰(zhàn)死露胔于泌南,名曰哀丘。
史思明亂,帝將親征,結建言:“賊銳不可與爭,宜折以謀!钡凵浦蛎l(fā)宛、葉軍挫賊南鋒,結屯泌陽守險,全十五城。以討賊功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參山南東道來瑱府,時有父母隨子在軍者,結說瑱曰:“孝而仁者,可與言忠;信而勇者,可以全義。渠有責其忠信義勇而不勸之孝慈邪?將士父母,宜給以衣食,則義有所存矣!爆櫦{之。瑱誅,結攝領府事。會代宗立,固辭,丐侍親歸樊上。
久之,拜道州刺史。初,西原蠻掠居人數萬去,遺戶裁四千,諸使調發(fā)符牒二百函,結以人困甚,不忍加賦,即上言:“臣州為賊焚破糧儲屋宅男女牛馬幾盡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騷離未有所安嶺南諸州,寇盜不盡,得守捉候望四十馀屯,一有不靖,湖南且亂。請免百姓所負租稅及租庸使和市雜物十三萬緡。”帝許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萬緡,結又奏:“歲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時增減!痹t可。結為民營舍給田,免徭役,流亡歸者萬馀。進授容管經略使,身諭蠻豪,綏定八州。會母喪,人皆詣節(jié)度府請留,加左金吾衛(wèi)將軍。民樂其教,至立石頌德。罷還京師,卒,年五十,贈禮部侍郎。(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八》)
注:①慁:hùn辱沒。 ②租庸使:官名,主持國家的稅收。
4.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十七乃折.節(jié).向學 折節(jié):改變志向
B. 果擢上.第. 上第:考取名次
C. 結攝.領.府事 攝領:暫時代理
D. 一有不.靖. 不靖:不安定
5.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臣州為賊焚破/糧儲/屋宅/男女/牛馬幾盡/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騷離/未有所安/
B. 臣州為賊/焚破糧儲/屋宅/男女牛馬/幾盡/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騷離/未有所安
C. 臣州為賊焚破/糧儲屋宅/男女牛馬/幾盡/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騷離未有所安/
D. 臣州為賊/焚破糧儲/屋宅/男女/牛馬幾盡/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騷離/未有所安
6. 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元結深受朝官推崇。天寶十二年參加進士考試,禮部侍郎陽浚見到他的文章,給予高度評價;肅宗詢問天下人才時,國子司業(yè)蘇源明推薦了元結。
B. 元結關心民生疾苦。道州刺史任上,他兩次上書請求減免當地多種賦稅雜役,還為百姓建房分地,親自曉諭蠻人首領,使萬余名流亡者重返故里。
C. 元結頗有軍事才華。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參謀期間,廣募義士,降服強賊五千人;史思明叛亂,他建議皇帝不要與賊兵精銳直接交鋒,用計謀取勝。
D. 元結深得百姓的愛戴,其母親去世時,當地百姓因擔心他離開都到節(jié)度府請他留任;百姓也樂于接受他的教化,還立碑刻石歌其功績。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史思明攻河陽,帝將幸河東,召結詣京師,問所欲言。(5分)
。2)帝善之,因命發(fā)宛、葉軍挫賊南鋒,結屯泌陽守險,全十五城。(5分)
參考答案:
4.B(上第:考試成績中的第一等)
5.A(臣州為賊焚破,糧儲、屋宅、男女、牛馬幾盡。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騷離,未有所安。)
6.B (“親自曉諭蠻人首領”是元結“進授容管經略使”時的事情)
7.(10分)(1)譯文:當時史思明正攻打河陽,皇帝打算巡視河東,將元結召來京城,問他有何奏議。(關鍵詞“幸”“詣”“所字結構”各1分,大意2分)
(2)譯文:皇帝認為他說得對,于是命令調發(fā)宛城、葉縣的軍隊挫敗賊兵的南鋒,元結屯兵泌陽堅守險要,保全了十五座城池。(關鍵詞“善”“因”“全” 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元結,是后魏常山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孫。年少時放蕩不羈,十七歲才改變志向求學,拜元德秀為師。天寶十二年(753)參加考進士,禮部侍郎陽?戳怂麑懙奈恼潞笳f“:評為一等也辱沒你了呀,考官靠錄取你表功!”元結果然考中上等,又考中制科。不料天下大亂,元結未能出仕。肅宗召見國子司業(yè)蘇源明垂問天下的賢士人才,他推薦了元結。當時史思明正攻打河陽,皇帝在去河東之前將元結召來京師,問他有何奏議,元結第一次朝見皇帝,頗為拘謹,心有顧忌,又怕幾句話說不清楚,便呈上《時議》三篇。 皇帝閱畢大喜:“卿能解除我的憂慮!北闾嵘麨榻鹞岜軈④姡姹O(jiān)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他到任之后,在唐、鄧、汝、蔡等地招募了許多義士,降伏了強賊五千人,并將丟棄在戰(zhàn)場上的尸體埋葬在汝南,稱作“哀丘”。
史思明叛亂,皇帝將去親征,元結進言“:賊兵精銳不可直接同他爭戰(zhàn),應該用計謀打敗他!被实壅J為他說得對。便調發(fā)宛城、葉縣的軍隊挫敗賊兵的南鋒,元結屯兵泌陽堅守險要,保全了十五個城池。因討賊有功遷升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后又到山南東道來調府參理軍務,當時有父母隨子住在軍營,元結便對來調說:“孝順而仁德的人,才可以同他們談忠;講信用而又勇敢的人,可以保全節(jié)義。怎能要求他們忠信義勇而不勉勵他們孝敬父母呢?將士們的隨軍父母,應該供給衣食,那么節(jié)義就能保全了。”來調采納了這個建議。后來調被殺,元結便代理山南東道府事。代宗即位后,元結堅決辭官,乞求恩準回樊上侍奉雙親。
過了許久,元結出任道州刺史。當初,西原蠻曾掠走該州居民數萬人,剩下的才四千戶。各地使臣發(fā)來調取征發(fā)文書二百件,元結認為道州百姓貧困太甚,不忍心再去加重賦稅,便向朝廷奏道:“臣所轄的道州為賊人攻破焚燒,糧食儲備、房屋住宅、男女百姓、牛馬牲畜幾乎光了。如今的百姓還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老人童稚動亂離散,生活從未安定。嶺南的許多州縣,寇盜不絕,四十多個屯落必須守護..望,一旦時局不平靜,湖南就會大亂。因此,請準予免去百姓所負擔的租稅以及租庸使向百姓議價購買的雜物十三萬緡!被实蹨首。第二年,租庸使又來索取上供十萬緡,元
結又奏道:“每年除正租庸外,其他索取都應根據年成好壞來增減!被实巯略t許可了。元結為老百姓蓋房子分田地,免除徭役,致使流亡在外者一萬多人重返故里。他晉升容管經略使后,親自曉諭蠻人首領,安撫平定了八州。元結的母親去世時,當地百姓都來到節(jié)度府請他留任,皇上于是加封他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百姓樂于他的教化,甚至刻石歌頌他的功績。后免職回到了京師,五十歲去世,追贈他為禮部侍郎。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文章:
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6-04
小巷閱讀理解及答案10-30
《幸運女孩》閱讀理解及答案11-07
《正直》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1-11
《笑與淚》閱讀理解及答案11-06
格天閣閱讀理解及答案04-08
春思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1-15
狂夫的閱讀理解及答案11-15
父親的秘密閱讀理解題及答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