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袁隆平的作文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
從沒想過非把“美麗”這個詞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盡管71歲的他,依然顯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而且,也沒有必要把他和美麗聯(lián)系起來。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奇跡—一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獲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
但凡一個人能有這樣的成就,無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美麗這等詞匯都已經(jīng)成為淺薄而無謂的媚俗,無法與他們并列。
但是,就在他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的喜慶日子,在他接受首都新聞媒體的聯(lián)合采訪時,我忽然聽到了“美麗”這個詞,突然發(fā)現(xiàn),這位享譽世界、功勛卓著的“雜交水稻”之父的橫空出世,竟然和美麗有那么直接的關(guān)系。
那是我在這次采訪中惟一有機會提出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始終不解,像他這樣出生在北京、生長在武漢、重慶等大城市、從小上教會學校的人,為什么在風華正茂之時違背母愿選擇了艱苦而陌生的農(nóng)學?
袁隆平?jīng)]有絲毫猶豫地說出了這個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約我6歲時一次郊游,曾在武漢郊區(qū)參觀了一個園藝常滿園里郁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我覺得那一切簡直是太美麗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nóng)!
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兒時的感受,仍不免雙眼灼灼,神采煥發(fā)?梢娔瞧ㄆG果豐的園藝場,在風雨飄堯國是艱難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動了一個孩子的心。
這片美麗的記憶,成了他心目中永遠的夢幻,使袁隆平從此與“農(nóng)”結(jié)下不解之緣。但當他第一次真的來到農(nóng)村時,不禁大吃一驚:難道這就是自己多年來向往的最美的夢境?現(xiàn)實中農(nóng)村的落后、貧瘠和瘡痍,讓尋找美麗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卻絕沒有讓他就此退縮,“真的,我從沒后悔,我這個人有點‘癡’,認準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場席卷全國的饑餓,深深震撼了他的心靈,他把童年的憧憬蘊藏心底,將“所有人不再挨餓”奉為了終生的追求。
他義無反顧一頭栽進了“雜交水稻”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之中。為了雜交水稻,他幾乎奉獻了自己美好年華中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么不是圍著雜交水稻而運轉(zhuǎn)。在他研究開始的最初,為了獲得一株必須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頂著烈日差不多踏遍了當?shù)厮械牡咎,前前后后共檢查了14000個稻穗。
這樣巨大的付出,在他幾十年的育種研究生涯中,可以說成了家常便飯。無論是科學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遇到到的磨難都曾經(jīng)跳出來考驗他的心智。如果他僅僅是美麗的欣賞者,也許他早就被沉重的'現(xiàn)實消磨一空;但作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學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撓,堅韌不拔。
或許上天也被這種精誠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學通訊》第4期發(fā)表,引起了國內(nèi)外矚目,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著一個,他的雜交稻創(chuàng)造的神話一項接著一項,30多年間他在這個領(lǐng)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lǐng)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國家“超級稻”研究項目又傳佳音,續(xù)寫了“綠色革命”的新突破……
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chǎn)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對于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么巨大而深遠的貢獻!難怪一些地區(qū)的農(nóng)民稱他為當代“神農(nóng)”,而國際同行稱他的研究是“帶給全人類的福音”。他先后獲得了國內(nèi)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shù)十個學術(shù)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云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chǎn)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lǐng)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拔覀兂壍镜呐嘤志o張,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3天報一次數(shù)據(jù),這樣可以隨時分析情況!币辉俾暦Q不善言辭的袁隆平,談起他的水稻育種卻雄辯而流暢,“我們有信心,提前兩年實現(xiàn)畝產(chǎn)800公斤的目標!
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驅(qū)趕著自己不斷前行,“我在有生之年還有兩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級雜交水稻培育成功,這樣,21世紀誰來養(yǎng)活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再一個是把雜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類!
袁先生兒時的園藝場如今已經(jīng)變成水稻田,生活、事業(yè)甚至夢里,全是稻子……“我做過一個好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兒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古稀之年的科學家之夢,已沒有了園藝場的五彩繽紛,但那種淳美的境界卻依依相隨,如幻如真。
【關(guān)于袁隆平的作文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