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傳說
二月二的傳說1
讀完《二月二·糖豆節(jié)》,我就想知道為什么二月二這天叫“龍?zhí)ь^”,還想知道為什么這天要吃糖豆和爆米花。我們的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傳說和故事。二月二有怎樣的傳說呢?
二月二龍?zhí)ь^也叫“龍頭節(jié)”、“青龍節(jié)”、“中和節(jié)”。這個節(jié)是從唐朝興起的。傳說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自封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知道后大怒,下令三年之內(nèi)不準向人間降雨。這下可苦了人間的老百姓,莊稼枯了,河水也干了。掌管天河的玉龍,為了拯救百姓下了一場大雨。玉皇大帝將玉龍打下人間,壓在太白金星的拂塵所化的大山下邊。
老百姓聽說太白金星只要看到金豆開花就會收回拂塵,玉龍才能回天宮。人們就到處找金豆開花,想救玉龍上天,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位老人背著一袋玉米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口袋松了,玉米撒了一地。人們看到了心里一亮,這不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二月初二這天,各家都把炒好的玉米花端到院里,太白金星看到后,就抬手收了拂塵,大山不見了。玉龍一聲長嘯,騰空躍入云端,又下起雨來。
從此便形成了習俗,每年二月二,人們都要炒玉米粒、黃豆粒,用金豆開花來敬玉龍,嘴里還唱著小調(diào):“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贝笕诉給孩子們理發(fā)取“龍?zhí)ь^”的意思,因為大人們都望子成龍,希望孩子長大成為有用的人。
最后我還想告訴大家,這個傳說中講的玉龍就是曾經(jīng)變?yōu)榘堮R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的小白龍。你們是不是更加喜歡小白龍了?我也更加喜歡他。
2下一頁@_@我是分割線@_@
二月二的傳說2
同學們,你們知道二月二龍?zhí)ь^的傳說嗎?今天,我要來給大家講一講二月二龍?zhí)ь^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皇帝,他的生活幸福安康,令人羨慕不已?墒怯幸惶欤@位皇帝突然病死了,他的妻子武則天就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她想自己成為皇帝?墒,這件事傳到了玉帝的耳朵里,玉帝聽后,龍顏大怒,隨即命令四海龍王在三年內(nèi)不準往人間下一滴雨,否則將會遭到殺頭之罪。要知道,人間如果沒有了水,大地上的生靈將會滅絕的。有一次,天河龍王偷偷的把玉帝的玉瓶給偷走了,有了玉瓶就可以給人間降雨了。于是,天河龍王馬上把玉瓶灑向了人間。這事很快被玉帝知道了,玉帝氣憤不已,就把天河龍王關(guān)進了大荒山千年洞里,還在山上立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龍王降雨犯天規(guī),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這件事在人間流傳開來,人們紛紛設法找到金豆,并讓它開花,但都一無所獲。就在這時,有一個人無意中發(fā)現(xiàn)掉在地上的玉米粒,突發(fā)奇想,這黃澄澄的玉米粒,不就像一個個可愛、頑皮的小金豆嗎?于是,這人就把像小金豆一樣黃澄澄的玉米粒帶回家,放在鍋里使勁翻炒。最后,小金豆開花了。這人立刻敲鑼打鼓,告訴別人這個方法,結(jié)果這個方法一傳十,十傳百,家家戶戶都炒玉米粒,并祈禱天河龍王能早日放出,當天河龍王知道后,便在大荒山千年洞里喊:“快放我出去,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金豆開花了!”天河龍王終于出山了。
因為天河龍王出山那天是二月二日,所以,人們在二月二日吃爆米花、剪頭發(fā)等等。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就是二月二龍?zhí)ь^。
二月二的傳說3
二月二,龍?zhí)ь^,又稱為春耕節(jié)、青龍節(jié)等,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個節(jié)日,在這一天代表著萬物復蘇、春回大地,寓意一個嶄新的開始。那么,二月二龍?zhí)ь^的又怎樣故事呢?
故事一:
傳說此節(jié)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
故事二:
民間相傳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駕崩后,武則天當權(quán),先立其子李哲、李旦為中宗、睿宗,又先后廢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廢唐改周,自立為帝,稱周武皇帝。
這事惹惱了玉皇大帝,他傳命太白金星告訴四海龍王,三年內(nèi)不得降雨人間,以示懲戒。當年從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莊稼旱死,許多地方連吃水都非常困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種種人間慘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龍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著違犯天條的危險,張開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卻招來了玉帝惱怒,將玉龍打入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還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話:“玉龍行雨犯天規(guī),應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經(jīng)過這里,看了碑上的這些字,才知道玉龍為救百姓行雨,卻被壓在這里受苦。為了救出玉龍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們決心找到開花的金豆,但卻苦苦尋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個老奶奶背著一布袋苞米粒趕集,因布袋口沒扎結(jié)實,走著走著布袋開了,金黃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們看了,高興極了,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鍋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嗎?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齊行動,大家都爆苞米花。
這情景被玉龍看見了,好不歡喜,就大聲喊道:“太白老頭兒,金豆開花了,還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開花,便將壓在玉龍身上的大山移開,玉龍順勢一躍騰空,再降甘霖。
從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或者炒黃豆)成了習俗,一年一年傳了下來。
二月二龍?zhí)ь^俗活動
1、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shù)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別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一般是以春餅,也就是薄餅做款待。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子聊天兒,輕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這天的另一項活動是皇帝耕田。因為每年的二月二這天差不多是在驚蟄前后,“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從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時候。為了動員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chǎn),別誤農(nóng)時,二月二這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農(nóng)壇內(nèi)耕地松土,從清朝雍正皇帝開始,每年的二月二這天改為出圓明園,到“一畝園”(今海淀圓明園西側(cè))扶犁耕田。過去曾有一幅年畫,叫《皇帝耕田圖》,畫中是一個頭戴王冠、身穿龍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著一位大臣,一手提著竹籃,一手在撒種,牽牛的是一位身穿長袍的七品縣官,遠處是挑籃送飯的皇后和宮女。畫上還題了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老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边@幅畫也說明人們希望有一個開明的皇帝,能夠親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豐衣足食。
3、民俗龍?zhí)ь^
“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人抬頭!边@句老話為人的昂揚向上定下了調(diào)子。龍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一種神物,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龍不抬頭不下雨”,“龍?zhí)ь^”正是下雨的代名詞。此間,大部分地區(qū)的平均氣溫,穩(wěn)定回升到零攝氏度以上,由于天氣轉(zhuǎn)暖,因?qū)α鞫纬傻姆e云逐漸增多,降水量自然明顯轉(zhuǎn)多。
民間一直有“理發(fā)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去理發(fā),據(jù)說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這天,理發(fā)的地方,會忙得不亦樂乎,皆因人們一個多月沒理發(fā)了。所有的理發(fā)師傅,歇了整整一個月,趕到二月二這天,早早開門,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擁而至,“二月二,龍?zhí)ь^,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月二,除了是龍的生日,也是土地爺?shù)纳,舊時各家各戶都要到土地廟祭拜。光拜土地還不行。北京還有一個風俗是進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額上貼了金字,騎上毛驢相繼來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廟燒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顧。名為到廟上香,實則踏青外游。《歲華紀麗譜》記載:“二月二踏青節(jié),初郡人游賞,散在四郊!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一: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應該去理理發(fā),寓意自己也抬抬頭,圖一個好彩頭,讓自己這一年也順順利利,發(fā)達平安,是獲得豐收的一年。這種民俗講究和正月不理發(fā)也是相通的,很多人在正月里都不可以理發(fā),一是由于“正月理發(fā)死舅舅”這一傳說,二是想在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理發(fā),圖吉祥。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二:在這一天,婦女們是不可以做針線活的,因為害怕“扎瞎了龍眼”,破壞了一年的好運氣。在很久以前,二月初二這一天,婦女起床后還會說一句“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還有的地方婦女不會洗衣服,怕洗壞了龍皮等。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三:不能磨面,也不碾米,不行大車,等也是二月二龍?zhí)ь^的一種講究,因為在民間,要是做這些事情,害怕會“砸斷了龍腰、龍尾”,破壞了吉祥好運的兆頭。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四:在農(nóng)村,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手搓面條,有的地方 也叫“鼓撅”,或者“頂門棍”等,在山東地區(qū)還會吃水餃,而北京地區(qū)則會吃春餅,各個地方有所不同,但是都和鴻運當頭、寓意吉祥有關(guān)系。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五:除了地域性的區(qū)別,不同的民族在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也有一些不同,不過本質(zhì)上都是祭祖拜神,祈求平安好運的意思。比如滿族旗人在這一天都會起得很早,會在糧屯里面上香,可以是錠香,也可以是綠香,這種講究是祈求不會出現(xiàn)意外火災;而在漢族很多地區(qū)則會去藥王廟等地方去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二月二龍?zhí)ь^講究:在很早以前,在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有這樣的舊俗,小孩子要行開筆禮,表示要正式開始學習。這主要是因為二月初三是文昌的誕辰日,所以在前一天要行開筆禮。因為在過去,讀書的人一般要行四個禮,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而開筆禮屬于四禮之首,意義重大。這一天的活動主要是寫文章、拜孔子像、贈文房四寶等內(nèi)容。
二月二的傳說4
實際上,之所以說“二月二,龍?zhí)ь^”,是與古代觀測天象的天文學有關(guān)。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jù)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又根據(jù)東西南北四個方向?qū)⑵浞譃樗膶m,并依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四種動物。
其中東宮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龍形星象,便稱其為東方蒼龍(其它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傍晚,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代表龍角的角宿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xiàn)(而整個“龍身”即其它六宿尚隱沒在地平線以下),故稱為“龍?zhí)ь^”。
那么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龍呢?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密切關(guān)系。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后,也是農(nóng)田春耕、春播季節(jié),能否風調(diào)雨順,這直接關(guān)系到一年莊稼的豐歉。而在古代諸神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為了求得龍神行云布雨,二月二這天,民間便在龍神面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除唱大戲娛龍之外,有的地方還要舞龍、戴龍尾、開筆(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zhí)ь^之吉兆,祝愿孩子長大后能斷文識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
在民間,則盛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龍王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將龍王趕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龍王降雨犯天規(guī),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民間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婦女背了一袋黃豆走親戚,途中不慎將黃豆撒了一路,陽光下,這些黃豆閃閃發(fā)光。民間看見后高興地說:“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熟了不就開花了嗎?”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戶戶把炒好的、開了花的黃豆供在當院,看管龍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確實是“金豆開了花”,便讓龍王重返天宮。
后來,民間為了懷念、紀念龍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黃豆,一邊炒嘴里還念叨著流傳的俗語:“二月二,吃(黃)豆花,大人小孩給一把!泵鞒衩讉魅胫袊,之后,民間又用香噴噴的爆玉米花祭祀龍王,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祭祀龍王,還寄寓著民間“引龍伏蟲,驅(qū)毒除瘟,保佑平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后,“驚蟄過,百蟲蘇,蝎子、蜈蚣都露頭!卑傧x萌動,易傳疾病,易傷五谷,而“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因此民間“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zhèn)伏百蟲,驅(qū)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明代沈榜《宛屬雜記》載:“二月引龍,熏百蟲……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委婉步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比龌沂种v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從家門口撒一條龍到河邊,再用谷糠撒一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畜平安;從臨街大門口一直撒到廚房灶間,并繞水缸一圈,叫做“引錢龍”;將草木灰撒于門口,鎮(zhèn)門避災;將草木灰呈龍蛇狀撒于墻角,以招福祥避蟲害。
老百姓過年,講究個長長久久,圓圓滿滿。因此,從廣義上講,自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爺開始,就算過年了,到二月二龍(王爺)抬頭,才算真正結(jié)束。比如陜北鄉(xiāng)間直到現(xiàn)在還流傳著一段民諺:“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初一過大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二月二龍?zhí)ь^了年過完!睂习傩斩,二月二是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民間認為這天不僅是蒼龍“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開始。
因為二月二一般處在驚蟄前后,大地春回,萬物復蘇,春耕在即,百事開端,因此,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要舉行多種納吉活動,如舞龍燈、戴龍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龍頭習俗,即二月二要理發(fā),為什么偏偏要在這一天理發(fā)呢?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而大人理發(fā),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而陜北在這天,不僅要唱大戲、舞龍燈、放煙火,十里八鄉(xiāng)的秧歌隊還要聚攏在一起,熱熱鬧鬧地扭一天,圖個圓滿。
為了納吉,連二月二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龍”的頭銜。如這天吃面條叫吃“龍須(面)”、水餃稱作“龍耳”、米飯稱作“龍子”、春餅稱作“龍鱗”、餛飩稱作“龍眼”,餛飩面條一塊煮則叫做“龍拿珠”,等等。
中國地域遼闊,地域不同,過節(jié)的風俗不同、方式不同。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著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不僅寄托了民間的生存理想,也飽含著民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月二的傳說5
很久以前,城山腳下有個李家莊,莊里住著個名叫辰生的小伙子,與母親二人靠種山下的二畝薄地過生活。
那一年,天干地旱,田里的莊稼幾乎無收。百姓們拖家?guī)Э,四處逃荒要飯。這天,辰生正在山上砍柴,因肚中無食,又憂心母親在家中挨餓,忽覺天旋地轉(zhuǎn),兩眼一黑,立時暈了過去。
忽然,辰生覺著耳邊有人在叫他:“小兄弟,快醒醒,快醒醒”辰生睜眼一看,原來自己掉進了一口深潭里。這深潭在城山的兩個山頭中間,四周懸崖峭壁,潭水深不見底,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沒命了,因此平時很少有人來,F(xiàn)在雖然保住一條命,但想要爬出深潭,比登天還難。這可怎么辦?自己死了不要緊,可家中還有病怏怏的娘親,誰來供養(yǎng)!辰生正急得心如油煎,耳邊又有聲音響起:“小兄弟,別著急,你只要救我下來,我能把你送出去。”辰生順著聲音找去,只見西邊潭壁有紅光在閃,來到近前仔細一瞅,原來潭壁上用四根大釘釘著一個怪物,這怪物有四個像雞腳樣的爪子,身上有鱗,頭上有角,兩眼放光。蛇不像蛇,蟲不像蟲,腦門上一陣一陣放紅光。辰生看得頭皮發(fā)炸,心嗵嗵直跳,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問:“你、你是什么怪物,剛才是你跟俺說話嗎?”
“是我!蹦枪治镎f,“你不要害怕,剛才你摔下來時,是我口吐金光把你接住的,不然你早就沒命了。俺不是什么怪物,俺本是東海龍王之子小青龍,掌管著這地方的雨水。只因在王母的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一只碧玉盤,被王母釘在這深潭受苦。臨打下界時,太白金星曾在我耳邊悄悄告訴我,在今年的今日,會有個辰時生的人來救我!背缴f:“俺娘告訴俺,俺是辰年、辰月、辰時生的,所以給俺起名叫辰生。怪不得俺們這地方這一年多丁點雨水也沒有,原來是王母把你釘在這兒了!她倒好,為了解氣,可把百姓們坑苦了。你快告訴俺,怎樣才能救你?”青龍說:“你只要把我腳上的四根大釘拔下來就行了!
辰生上前拔掉了青龍腳上的四根大釘。只見眼前一道金光閃過,一身高八尺的美男子站在辰生面前,打躬作揖道:“多謝兄弟搭救,你站穩(wěn),我這就作法送你上去!背缴鷨枺骸霸趺,你不和俺一起出去,給這方布雨嗎?”“唉!”青龍嘆了口氣說:“兄弟你雖然把俺放了下來,但沒有王母的赦旨,俺是不能出這深潭的,就是出了深潭,沒有雷、電二神助陣,我也無法施雨。要是王母知道俺私逃出去,非得把我捉到斬龍臺處死不可!”
“這可怎么辦?眼看到了春種時節(jié),要是再沒有雨水,種不上莊稼,百姓們還不都得遭殃!背缴钡弥倍迥_!俺怯腥巳デ笸跄搁_恩!薄鞍诚肴デ笸跄,可她遠在天上,俺也上不去呀。青龍大哥,你能把俺送到天上去嗎?”青龍上前一步,抓住辰生的手說:“如小兄弟不怕天高路遠,真心想救這方黎民百姓,俺有‘行云丹’一顆,你把它含在嘴里,只要默念到哪里去,它就會帶你去哪里。只是此乃仙家之物,不能沾民間東西,小兄弟含上它恐要忍饑挨餓了!薄爸灰芮笸跄阜拍愠鰜聿ピ撇加辏尘褪丘I死也心甘!背缴舆^行云丹,往口中一含,心中默念:“俺要出潭去見王母!碧吨幸坏澜鸸庵鄙涮炜,辰生只覺耳旁風聲呼呼,眼前團團白云飛速飄過,工夫不大就來到了王母宮前。
辰生跪拜王母,請求王母赦免青龍罪過,讓青龍重返天宮,為百姓布雨救災。王母見一凡間小子膽敢來求她放了青龍,對他理也不理。辰生跪在地上說:“王母,你要不放回青龍,俺寧愿跪死在你面前!蓖跄该碱^一皺,冷冰冰地說:“那你就跪吧,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
三天過去了,辰生一直跪在王母宮前。太白金星看不下去了,上殿對王母奏道:“王母,看那孩子是為救百姓一片真心,你就允了吧!背缴趯m外大聲說:“如果民間沒有青龍布雨,莊稼就無法種收,你知道得活活餓死多少人嗎?枉俺們百姓整天燒香上供敬著你,你就因為一個玉盤,眼睜睜看著老百姓餓死嗎?”王母被辰生說得答不上話來,眼珠一轉(zhuǎn),對辰生說:“要想放回青龍也容易,你回去看看,啥時民間金豆子開花,百姓家的糧食折子都滿滿地往外淌糧食,我就放回青龍!背缴犃,氣得猛地站起身,由于三四天沒吃沒喝,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差點栽倒,一咬牙,挺直身子說:“王母,你這不是故意刁難人嗎?百姓家里都窮得叮當響,哪來的金豆子,誰見過金豆子還能開花啊?”“大膽!把他拖出去用雷劈死!”“王母息怒,念他凡人不懂天宮規(guī)矩,就饒了他吧!碧捉鹦沁呎f邊拖住辰生衣袖,在辰生耳邊悄悄說:“事在人為,你多想想,也許凡間真能有金豆子開花呢,你快回去吧,免得你老娘在家掛念。”說著用手一推辰生,眨眼辰生就回到了深潭底。
辰生把行云丹還給青龍,又把見王母之事一一學給青龍聽,青龍聽了也是無計可施,只得安慰辰生說:“也許真有金豆子開花呢,小兄弟,你回家再找找看吧,俺把你送上去!
辰生回家后,沒一天不在尋找能開花的金豆子,想著怎么讓家家糧食折子往外淌糧食。這天,辰生娘對辰生說:“辰生,都開春了,咱家還有點沒舍得吃的玉蜀黍跟黃豆,你都弄出來放太陽地曬曬,天要下場雨,咱們就好種了!背缴鷱募Z折底拿出了玉蜀黍和黃豆,到太陽下一看,哎喲,糧食生蟲了。辰生就叨咕說:“神仙不講理不管百姓死活,連你蟲子也欺負窮人,俺炒死你!边呎f著,來到灶間,點上火就把玉蜀黍和豆子倒在鍋里炒,邊炒還邊罵:“王母不講理,俺炒死你,炒死你。”他光顧罵得痛快,誰知玉蜀黍和豆子竟在鍋里“噼里啪啦”炸開了。辰生娘聽見聲響,忙來到灶間看:“喲,兒子,這玉蜀黍跟黃豆都叫你給炒開花了,你看這黃玉蜀黍開白花,豆子開黃花,跟金豆子開花似的!薄澳,你剛才說什么?再說一遍。”辰生眼一亮,一把抓住娘的手說!鞍痴f這些糧食被你炒得跟金豆子開花似的!薄昂冒!金豆子開花了!”辰生喜得往外就跑,挨家挨戶讓鄉(xiāng)親們拿出玉蜀黍或豆子在鍋中炒,于是全莊灶間都傳出“噼里啪啦”的金豆子開花聲,人們邊炒邊唱:“金豆子開了花,青龍轉(zhuǎn)回家。青龍上天堂,年年多打糧。”
辰生回到家里,從灶膛里扒出青灰往外倒,由于剛才太高興,有些糧食酒在灶膛前:“王母說要百姓家里的糧食折子往外淌糧食,俺沒有那些折子和糧,俺不會用這灶膛里的青灰畫嗎?”于是辰生就用簸箕端著青灰在院子里畫出一圈一圈的糧食折子,畫好后又在折子圈里撒上點糧食,遠看還真像那么回事。他又教全莊百姓都在各自院里畫。人們邊畫邊唱:“青灰折子頭碰頭,糧食多得往外流。青灰折子圈連圈,糧食多得堆成山!
二月二的傳說6
龍?zhí)ь^又稱“龍頭節(jié)”或“青龍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龍?zhí)ь^農(nóng)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jié),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我國農(nóng)村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名曰“龍頭節(jié)”。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贝藭r,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傳說此節(jié)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nóng)村水利條件差,農(nóng)民非常重視春雨,慶!褒堫^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愿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jié)”流傳至今。
二月二的傳說7
傳說一:
傳說此節(jié)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nóng)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后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tǒng)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jié)的歷史傳說。
傳說二:
民間相傳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駕崩后,武則天當權(quán),先立其子李哲、李旦為中宗、睿宗,又先后廢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廢唐改周,自立為帝,稱周武皇帝。
這事惹惱了玉皇大帝,他傳命太白金星告訴四海龍王,三年內(nèi)不得降雨人間,以示懲戒。當年從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莊稼旱死,許多地方連吃水都非常困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種種人間慘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龍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著違犯天條的危險,張開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卻招來了玉帝惱怒,將玉龍打入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還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話:“玉龍行雨犯天規(guī),應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大家經(jīng)過這里,看了碑上的這些字,才了解玉龍為救百姓行雨,卻被壓在這里受苦。為了救出玉龍重上云天,再掌天河,大家決心找到開花的金豆,但卻苦苦尋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個老奶奶背著一布袋苞米粒趕集,因布袋口沒扎結(jié)實,走著走著布袋開了,金黃的苞米粒撒了一地。大家看了,高興極了,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鍋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嗎?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全都了解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齊行動,大家都爆苞米花。
這情景被玉龍看見了,好不歡喜,就大聲喊道:“太白老頭兒,金豆開花了,還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開花,便將壓在玉龍身上的大山移開,玉龍順勢一躍騰空,再降甘霖。
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大家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庇械牡胤皆谠鹤永镉迷罨胰龀梢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節(jié)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二月二的傳說8
諺“二月二,龍?zhí)ь^”,傳說古時候關(guān)中地區(qū)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鉆進河里不再出來。有個小伙子,到懸崖上采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伙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zhí)ь^”指的是經(jīng)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蝎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jié)。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边@大概就是“春龍節(jié)”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nèi)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guī),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yōu)榱苏三埻,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xù)給人間興云布雨。
從此以后,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于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節(jié)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二月二的傳說】相關(guān)文章:
1.我家的“二月二”
3.二月的天空
4.二月的天空
5.二月的天空
6.二月天
8.二月的早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