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由木桶效應說反思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讀書筆記
本周已經(jīng)開學了,孩子們進入小班后,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已經(jīng)比較的適應,大部分的幼兒都能開開心心地上幼兒園。但是,對于一個班級來說,她需要教師精心地去治理。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級的各項管理,使班級各項工作開展有序呢?我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由“木桶效應”說反思幼兒園班級管理》一文,看后對我啟發(fā)很大,我認為可以在今后自己的班級管理的實踐當中進行嘗試和借鑒。下面我將自己學習的一些體會分享如下:
一、概念:什么是“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是一個經(jīng)濟學術語,說對于一個沿口不齊的木桶來說,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二、部分摘要。
本文講述了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治理。在實踐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碰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jīng)驗。在班集體建設中,“木桶效應”說經(jīng)常被教育者引用,用來強調對班級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關注,強調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才能使水裝的更多更滿。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只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制作與維修須由木匠去完成。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币胧挂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動的發(fā)展,作為治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把握孩子發(fā)展的腳步。因此,班級管理呼喚充實型、鉆研型、反思型的教師。
首先,教師要樹立終身的學習觀念。俗話說:想讓孩子有一瓶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我們每一位教師心中要有一條奔涌的知識河流,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才能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教師要勤于向書本學習、勤于向孩子學習、勤于向專家和家長們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一些優(yōu)秀教師教育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
其次,教師要善于觀察,向經(jīng)驗學習。幼兒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書,天天呈現(xiàn)給我們一幅幅活潑的畫。每個教師對這本書要認真地“品”,仔細地“讀”,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實踐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碰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jīng)驗。
最后,班級工作要善于總結,從反思中提升。教師應隨時對自己的班級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我是否按照新《綱要》的理念?”“班級工作哪些方面需要提高?”總之,反思是提升的基礎,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積累經(jīng)驗,使自己的班級工作更加完善。
三、體會與感受。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新舉措,只有成為了一位學習者、研究者,就能根據(jù)對幼兒行為的觀察和分析確定教育方法,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于兒童的天性來講,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對照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實踐的案例,提出自己的理解,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就拿班級的日常工作來說吧!教師要注重自身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給幼兒以榜樣的作用,讓幼兒在教師的行為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俗話說:幼兒就像一張白紙,這要就看每一位教師如何去描繪了。如:在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方面,許多年輕老師都有這樣的'困惑,不知道該怎樣有條理、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分配工作的時間,一旦事情多了就會感到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對日常手頭的工作,不能及時的完成時間。這方面我談談個人的一點小經(jīng)驗,1、教師在制定一項常規(guī)時,要把事情考慮清楚,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幼兒會不知所措。2、班級物品的各種擺放,要讓幼兒知道放置的位置,特別是中、大班的教師,要更加的注重幼兒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和習慣的培養(yǎng),讓幼兒真正成為做教室主人的目的。
總之,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實施,我們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行為,使教師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有關由木桶效應說反思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5.我們不是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