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吟誦進課堂-1300字
經典吟誦進課堂
吟誦是一種介于誦讀與歌唱之間的漢語古典文學作品的口頭表現(xiàn)藝術方式,具有質樸而簡單的旋律。從“行吟澤畔”的屈原,到“吟詩作賦北窗里”的李白、“歌吟終日如狂叟”的白居易,再到“得聽清吟,至絕眠餐”的蒲松齡、“吟罷低眉無寫處”的魯迅,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著吟誦之傳統(tǒng)而成長起來的。
但是,對于我們和眼前的學生來說,吟誦卻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如何讓這些流行音樂不絕于耳的“時髦”小學生理解并喜歡上吟誦,這應該是吟誦課的首要任務。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向有著詩詞底蘊的老師學習,慶幸的是身邊有研究古詩詞的'朱榮梅老師的指導,自己先深入進去,了解詩詞格律,再簡化成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傳達給他們。
一、接近吟誦,感受吟誦
我先讓學生觀看吟誦表演的視頻,感受吟誦跟我們學習的兒童歌曲一樣,有舞臺,能表演,能傳情達意,只是他們的曲調不一樣。讓學生通過欣賞拉近與吟誦的距離,從而不會感到那是古老的東西,接觸時不拒絕不排斥。從華麗的舞臺上走下來,吟誦仍然有曲調,再讓學生聽一聽吟誦專家獨自吟誦的古詩詞,從中總結出吟誦的三種方法:誦讀、吟詠、吟唱。
二、了解平仄,學習誦讀
學吟誦先要掌握詩詞的平仄格律,單五言詩就有四種類型: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五律、七言、七律又各有四種類型,如果給初期接觸誦讀的學生講這些,顯然很艱澀。那就教給學生根據字的聲調來判斷,陰平、陽平的字是平聲字,上聲和去聲的字是仄聲字,古詩詞里還有一類入聲字,現(xiàn)在入聲字已劃分到其他四個聲調里去了,學習詩詞前老師查閱相關工具書,把入聲字直接指給學生。再告訴學生平聲根據音的長短又分為三類:短平、中平、長平。短平是古詩詞每句中一三五位的平聲字;中平是二四六位的平聲字;長平是詩詞中的韻字。接著,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仄聲字要讀的短一些,入聲字要讀得比仄聲字更短促、急促一些。最后總結出“平長仄短,入短韻長”的誦讀規(guī)則。這樣,循序漸進指導,誦讀就變得淺顯、容易了,學生很快就能接受并誦讀得有模有樣。
三、情感投入,反復吟詠
在誦讀的基礎上,根據字音賦予每個字曲調,是“依字行腔”的吟詠方法;不同的吟詠者再根據字音的含義,詩詞的文化涵義調整詩詞的旋律曲調就是“依義行調”的吟詠方法。學生接觸吟詠的時間比較短,不能吟出自己的曲調,就先學習當代吟誦專家的吟詠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就感受到吟詠這種方式與朗誦的不同之處,吟詠可以更深入地感受詩詞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自然而然,學生也喜歡上了吟詠。
四、方法遷移,傳承吟誦
學生的接受能力超乎我們想象,學習的遷移能力非常強。在誦讀了幾首詩后,再看到一首新詩能直接誦讀出來,而學會了某個吟詠調后,也可以遷移到另一首相同格律的詩詞上。只要教會了學生方法,放手讓他們嘗試,就能加快古詩吟誦的學習步伐。
漢詩吟誦是中華文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現(xiàn)代人不提他,不用他,甚至不認識他,而在日本和韓國當代漢詩吟誦卻開展的如火如荼,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我們怎能置若罔聞?“吟誦進課堂”,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吟誦經典,為傳播中華文化做些貢獻吧!
【經典吟誦進課堂-1300字】相關文章:
1.家長進課堂作文
7.家長進課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