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二章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三國演義第二章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篇一:三國演義第二章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張冀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這一回主要講了:張飛用柳條痛打督郵,但在仁慈的劉備的勸說下,仍舊停下了,以及何國舅謀誅宦豎。
我覺得張飛和劉備倆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張飛的性子比較急,我們可千萬不能太鹵莽,同時也不能對人太仁慈。如果太鹵莽的話,就可能會失去許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話,那么被你幫助過的人就會得寸進尺,使你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第二章的題目是董卓之死,剛看這個題目時我還以為董卓是一個忠臣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讀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他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董卓在前線戰(zhàn)斗了一年多,把自己的整座城交給別人看管一年多(雖然后來后方的.聯(lián)盟已經(jīng)亂了套)。但如果讓我把自己的財物交給別人看管一年多從不過問,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我也做不到。如果是喚做他人又有幾個能做得到?但董卓卻有勇氣做到。這不僅僅是他的勇氣更重要的是他那對自己的信心和對朋友的信心。更因為他那強烈的占有感,如果他沒有這種統(tǒng)一全國的欲望他又怎么會在前線戰(zhàn)斗了一年多?
但一個如此厲害的人物他應(yīng)該不會這么容易就死?蛇@一章又的卻圍繞他的死來寫的。袁紹袁術(shù)兄弟翻臉后,董卓應(yīng)該是最好的反攻機會但為何又會傳來他死的消息呢?
董卓最失敗之處莫過于他的殘暴,他的殘暴是他失去一切乃至生命的禍首。董卓最信任的兩個人一同開始了誅殺董卓的密謀時,就是他殘暴的見證。王允和呂不都是他的最信任的人。要不是董卓因為一點小過失對呂布大發(fā)雷霆,拔出手戟隨手就扔了過去,這件事不可避免地給呂布心中留下了陰影。就因為這件事使呂不和王允密謀誅殺董卓。殘暴對于每一個來說都會帶來不幸,即使是像董卓這樣信心爆破的人。
篇二:三國演義第二章讀后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在東漢末年,群英并起,他們?yōu)榱碎煷笞约旱念I(lǐng)地,于是相互廝殺。最終,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分天下,進入了三國社會。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是諸葛亮了,他做事果斷,謹慎。所以他能幫劉備獲得“新野勝利”、“赤壁勝利”、“博望坡勝利”等。更利于劉備成為三分天下之其中一主。劉備死后,諸葛亮繼續(xù)鞠躬盡瘁,把朝中大臣都團結(jié)起來,扶佐后主劉禪,最終使蜀國成為一代霸主,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
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足球比賽,我們一組十分齊心,后衛(wèi)和守門員把球門守得死死的,前鋒和中鋒像一只只猛虎,向著對方球門沖去,經(jīng)過40分鐘的激戰(zhàn),終于以2:0戰(zhàn)勝了對方。我想:眾人齊心力量就是大,驗證了“一根木頭會折斷,一捆木頭折不斷”的道理。
再說到討伐中原時,全軍來到祁山腳下,有一條大路和一條小路,走哪一條路才安全呢?諸葛亮手下的謀士劉巴等人說走大路比較危險,應(yīng)該走小路。諸葛亮覺得應(yīng)走大路,因為人家都知道他一生用兵謹慎,所以會在小路埋伏。大家都說大路危險,這時自己的觀點必然開始動搖,可他仍然領(lǐng)正規(guī)武裝組織走大路。真的大路上一路暢通無阻,正規(guī)武裝組織很快過了祁山。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很可能在自己的眼前。
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爾,有一次參加指揮家大賽,小澤爾指揮到樂譜的一處,總覺得這里不太和諧,可在場的音樂專家都說這里沒錯。這時,小澤爾不免對自己的觀點開始有所動搖。可他經(jīng)過再三思考,覺得是譜子出了錯,大聲喊道:“是譜子有錯!”臺下一片掌聲,小澤爾順利獲得了冠軍。原來,這是評委們設(shè)計的一個圈套,來證實一下這些指揮家們在碰到問題時,能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在某些情況之下,成功就在我們眼前,只要堅持自己的觀點,成功就是我們的。《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歷史性的小說,但書中的主人公的品格卻激勵著我們。
【三國演義第二章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2.簡愛第二章讀后感